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一哄而上”的新能源招商,该冷静一下了

2024-07-05 03:26 来源:网络 点击:

“一哄而上”的新能源招商,该冷静一下了

文|华夏能源网

光伏行业陷入了亏损、裁员、停产的至暗时刻,但这艘全速前进的 " 巨轮 " 并没有停下来。

在各地,针对光伏的招商引资仍在火热进行,大量的新增光伏项目还在签约、上马。华夏能源网 & 华夏光伏(公众号 hxgf3060)不完全统计,今年前 6 个月,光伏主产业链共计 69 个项目签约或开工,涉及投资额 3921 亿元。

地方招商与投资,为光伏行业近三年来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能。如今,随着光伏行业步入周期性调整,各地重复建设、过度招商的问题显现出来 " 后遗症 ",这造成了新能源行业的市场机制失灵," 优胜劣汰 " 变成了 " 劣币驱逐良币 "。

在前不久的上海 SNEC 大会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光伏存在着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 主要的根因是,企业各自为战、盲目投资,资本市场过度逐利,推波助澜,地方政府过度招商、一哄而上,金融机构无序投放、遍地开花。"

今年 5 月,光伏行业协会也推出指导政策意在 " 整顿 " 行业,明确提出:" 光伏行业有序发展,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规范管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一哄而上、无序竞争的新能源招商,是时候要冷静下来了。

停不下来的地方招商

今年年初,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曾表示,到 2023 年底,全球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的产能均超过 900GW,已经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他甚至认为," 目前已经建成的产能,到 2030 年时的装机需求甚至都已完全满足了。"

陷入产能过剩危机的光伏行业,自去年四季度开始进入调整期。今年上半年,行情进一步恶化,价格踩踏、大面积亏损,惨烈的洗牌已不可避免到来。

一季度财报显示,120 家光伏上市公司中,32 家盈利为负,甚至光伏五巨头都亏损了 3 家。在此背景下,上下游企业均在主动或被动的减产、裁员,出清落后产能。

但是,行业寒冬并非是全部真相——疯狂扩产仍在继续。尤其是在 4 月,还迎来一波扩产高峰。据第三方平台统计,4 月份有 66 个光伏制造业相关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新增签约投资金额超 1100 亿元。5 月,光伏项目签约、开工、投产项目数量虽下降为 15 个,涉及金额仍然超过 360 亿元。

该踩刹车的时候却踩下 " 油门 ",光伏行业到底怎么了?

多方面因素之中,地方依然亢奋的招商引资热情发挥了不小的助推作用。

" 产能的无序扩张,其根源是来自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投资的冲动。" 在 2024 SNEC 大会上,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的一席话,点破了问题的实质。

一位风险投资机构人士对华夏能源网表示,在各地政府的 " 十四五 " 规划中,超过一半都把新能源产业列为发展重点,光伏制造、新能源汽车都是各地青睐的重点领域;此外," 打造产业集群 " 这样的表述也频繁出现在各地方政府文件中。

以近些年来在新能源招商中走在前列的内蒙古为例,今年以来项目落地情况依旧可观。今年 4 月,内蒙古以合计 689 亿元的投资额成为当月光伏制造招商引资的 " 状元 "。

内蒙古现已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青海丽豪、英发控股、晶澳科技、北建能源、弘元绿能五家企业的光伏制造项目签约落户。五个项目覆盖产业链各环节,共涉及 25 万吨工业硅、20 万吨高纯晶硅、70GW 单晶拉棒、35GW 切片、55GW 电池、8GW 组件产能。

" 招商是不会停下来的,地方要发展就需要新鲜血液注入,来带动更多的就业,带动市场更多活力。" 一位负责地方政府招商人士的官员对华夏能源网表示。

花样百出的招商手法

地方政府为什么偏好招引光伏产业链企业?

" 落地快,创造产值、创造就业能够立马见效。" 晋能科技杨立友一语道破玄机。

他以山西举例,作为一煤独大的能源大省,在新能源蓬勃发展背景下,山西的产业转型和能源转型密切相关,而光伏作为现代制造业的代表行业,对山西的转型具有引领作用。

也是基于上述原因,在过去三年,新能源招商 " 卷 " 的不成样子。前述招商官员向华夏能源网盘点:

成立工作组,政策审批一条龙;专人点对点为企业提供 " 店小二 " 式服务,解决土地交付、水电等已经是各地招商引资的基本配套。为了吸引企业落地,各地还在税收减免、土地优惠、补贴、奖励等方面挖空心思出台措施。

如围绕投资额展开补贴竞赛,你拼补贴比例,我就拼补贴种类。除了常见的设备投资补贴,还增加产业发展补助、生产基地水电费补助、培训补贴等名目。

在税收优惠力度上,各个地方园区也在暗地里竞争," 两免三减半 " 已不算最大力度了,有的地方甚至开出了 " 五免五减半 " 的优厚条件。在厂房租金方面,很多地方甚至不惜贴钱出租土地。

如果是与科研、研发相关的项目,更是各地争相奖励的对象,围绕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攻关项目、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以奖励、补贴、税收、贷款等方式吸引企业。例如,南京某地规划完善的一个产业生态区,就对新引进的研发总部企业给予 " 最高本地实收资本的 6%、不超过 1 亿元 " 的奖励。

最卖力的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还做到了代建厂房、代买设备,让企业实现 " 拎包入住 "。在业内最被津津乐道的例子就是某光伏龙头在西部的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地方政府投资了 150 亿进行厂房代建。

一位业内人透露,"150 亿只占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据我了解,很多光伏企业和地方政府谈的固定资产规模最高能到 95%。"

另一位招商人士则告诉华夏能源网,像这种地方 " 包办 " 式的投资,一般会按照资金成本折算为股份,几年后再由企业方面回购。还有的企业会直接要求地方国资配资入股,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

" 减税、补贴、奖励、配资入股这些都是通用性政策,各地都有,差异在于企业能争取到多大的支持力度。" 前述招商人士表示,不少地方招标文件中都有 " 根据项目的性质一事一议 " 的规定。这也给了企业狮子大张口的勇气," 有的一开口就敢要 50% 的设备补助 "。

还有的企业不仅要求工厂代建,配套做好,享受高比例设备补贴,还要求地方投入不菲的资金。大有 " 赚了算我的,赔了算你的 " 之势。理智的地方政府会拒绝,但急于招商落地而选择接受的也不在少数。

" 业内空手套白狼的企业很多,扩产项目杠杆加的很高,真正企业自己出资部分很少。"《策哥论光伏》创始人胡志强告诉华夏能源网,一些本来没有扩产需求的企业,本着 " 不去白不去 " 的态度也来捞一把。

对地方政府而言,这种内卷式的招商,早已背离了政策初衷,而负面效果却 " 外溢 " 道整个行业。据统计,仅 2021 年初至 2022 年 11 月份,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就超 480 个。光伏产能扩张迅猛,行业同质化过剩风险日益加剧。

过度招商 " 后遗症 "

业界一位专家曾无奈地表示,自己一度每周要接到三、四个来自全国各地项目开工或投产的仪式邀请," 明知这些项目的未来很大可能是亏损、淘汰,投资步伐依然停不下来,只能对这类邀请能推则推。"

如今,随着光伏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很多当时大张旗鼓、张灯结彩上马的新能源项目,都已偃旗息鼓,落寞萧瑟。据统计,2023 年至 2024 年 4 月初,至少超过 1000 亿元规模的项目公告终止或无限延期。

地方政府要发展经济无可厚非,但 " 一窝蜂 " 地扎堆新能源赛道,其结果就是大量重复性建设,最终带来一系列 " 后遗症 ":

一则,让市场调节失灵,行业畸形发展。新能源招商热,使得一些连续多年亏损、早就沉疴缠身的光伏企业都受到各地争抢。原本早就该出局的落后产能,因为有地方政府的输血而被强行续命。

这在当前的行业淘汰期尤其明显。光伏行业周期性洗牌是正常现象,在优胜劣汰后行业发展的更健康,这是正常的市场机制在起作用。但由于很多项目是地方政府支持的,会想尽办法提供各种支持,这就导致很多企业 " 该死的 " 死不了,但活着又很艰难。这类企业的存在,拉长了整个行业的调整期,让大家都很难受。

二则,很多地方政府把自己 " 套了进去 ",损失惨重。

在一些招商节奏激进的省市,新能源企业骗补、圈钱现象多发。地方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的项目,不仅未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反而消耗了大量地方财政,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以近日已锁定退市的 st 爱康为例,根据这家光伏企业公开信息及公告,余杭、赣州、泰州、曲靖等多个地方国资都被 " 拉下了水 "。其中,余杭国资在今年一季度刚刚成为爱康的第一大股东。爱康董事长邹承慧在今年 4 月份还到曲靖麒麟区、曲靖经开区实地考察项目选址,并与曲靖市市长座谈。而赣州在今年 5 月还在计划向赣州爱康光电投资 3.5 亿元。

如今,随着爱康陷入困境,股票面临退市、部分工厂停工、大额债务压顶,这些入股投资的国资跟着一起被 " 埋 ",大笔的投资基本没有多大希望收回了。

爱康并非孤例。另一家面临退市的亿利洁能,背后也站着鄂尔多斯国资委、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央企,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随着亿利洁能的崩塌,股东也跟着瑟瑟发抖。

还有一种情况,企业游走于多个地方政府间,毁约、失信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一地政府为招引项目提供了厂房建设、各种产业补助和扶持政策,企业方承诺的项目落地却迟迟不兑现,反而对其他地方政府暗送秋波,寻求更优厚的条件。这种由企业出尔反尔带来的损失也不容忽视,京运通与内蒙古乌海市政府、明冠新材与陕西安康国资委都曾因此而闹出纠纷。

" 各方要下定决心,破除行业无序竞争的乱象。中央政府要统筹规划,地方政府不能一哄而上,要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避免招商以后留下一堆‘烂摊’子,给当地经济造成严重损失。"2024 上海 SNEC 大会上高纪凡建言道。" 解铃还解铃还需系铃人 "。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新能源招商热,有待早日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