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螺蛳粉添加增臭剂,我们不能对“科技+狠活”无动于衷

2024-03-22 21:27 来源:网络 点击:

螺蛳粉添加增臭剂,我们不能对“科技+狠活”无动于衷

民以食为天。每年 "3 · 15",食品安全领域都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每款 " 塌房 " 的食品,也不断挑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心理底线。

这一次,可能要 " 塌房 " 的是螺蛳粉。近日,成都市监局工作人员巡查一家外卖螺蛳粉店,发现了 " 螺蛳粉增臭酱 ",被熏出 " 痛苦面具 "。

报道引发舆论哗然。对于公众而言,螺蛳粉已经够臭了,还加上增臭剂是什么意思?同时,这更体现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担忧。毕竟,无论何种的 " 科技与狠活 ",最终承担风险的,都是消费者。

螺蛳粉加增臭酱?本就不应该存在的事情

螺蛳粉独特的臭味,与酸笋有关。酸笋经过密闭发酵以后,所产生的粪臭素,为螺蛳粉注入了 " 臭味 " 的灵魂。这一次,成都市监部门查获的螺蛳粉加臭酱的成分中,也有酸笋。

正宗的柳州螺蛳粉并不需要人为添加增臭剂。当地在酸笋的选材、发酵的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标准。

比如,之前在网络上爆火的 " 第二代职业闻臭师 ",干的活就是找到最有分寸的 " 臭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酸笋的发酵过程处于正常的流程之中。

也比如,柳州螺蛳粉协会秘书长黄嘉鹏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澄清:柳州本地实体店获取酸笋等原材料容易,几乎未使用增臭剂;同时柳州走出去的连锁店品牌有自有中央厨房,目前物流配送体系发达,也未发现连锁品牌使用增臭剂行为。

其实以 " 臭 " 闻名的食品,无论是螺蛳粉、臭豆腐还是臭鲑鱼等,都是在腌制、发酵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臭味。本就不需要人为添加增臭剂。

为什么一些商家依然想要 " 臭上加臭 "?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

主观上,想在 " 臭 " 上面做文章:更臭,似乎感觉更正宗,为此而来的食客就更多,赚的也就更多。

客观上,难以获取到正宗原材料,制作过程也不规范,加点增臭剂 , 以显像得那么回事。

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并不需要这份奇臭无比的科技与狠活,就像人们不需要被 " 美白 " 的鸡爪,被生鲜灯 " 美颜 " 的生鲜食品。

食品添加剂应遵守的原则:非必要不添加

每每提及食品添加剂,都少不了被反驳一句 " 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

诚然,没有添加剂,就没有今天的食品工业。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 2000 多种。

为保障食品安全,我国也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在使用时,应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也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这里强调的就是非必要不添加的原则。

现代人每天要吃很多种包装食品,可能食品之中的每一项添加剂都未超标。但是,如果这里加一项,那里加一剂,如何确保总量不超标?而且,添加食品剂之后带来的影响,并不像食物中毒一般明显。但最终承受累加效应后果的是消费者。没有人应该成为添加剂的实验品。

对于科技与狠活,应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问题不断引发热议。

" 科技与狠活 " 切中我们内心的点,是对吃进嘴里食物的不确定性。

那么,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监管,能否考虑实行全品类全流程追溯管理?哪里生产、销往哪里、用于哪种食品,不但监管部门有据可查,消费者对食品中添加剂情况也一目了然。

消费者对食品健康的追求,是天然的正义。相应的监管应随着时代越来越严。

比如在糖果、果冻里添加二氧化钛,于 2022 年被欧盟禁用,因为食用可能破坏细胞遗传物质;

也比如在饼干、罐头等食品中添加特丁基对苯二酚,在 2004 年就被日本禁用,因为有致癌的风险;

脱氢乙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陪伴中国食品行业 20 余年,前几年被发现可能对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于是,在今年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退出烘焙产品防腐的历史舞台 ……

这是食品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大趋势。专家、企业、政府都该正视这个现实。

可以预计的是,未来这些行业标准和监管还会不断升级,甚至过去合规的,未来可能会被禁止。

这样,才能管好食品中的 " 科技与狠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