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最新全球流量Top50出炉,AI应用大洗牌,近半数产品掉队

2024-03-23 05:59 来源:网络 点击:

最新全球流量Top50出炉,AI应用大洗牌,近半数产品掉队

文 | 乌鸦只能说

3 月 13 日,美国知名科技风投公司 a16z 根据最新月访问量整理的 Top50 AI 应用榜单。恰好去年 9 月 13 日,a16z 也发过类似的榜单。刚好半年过去了,参考这份榜单,我们能够对 C 端的 AI 应用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复盘。

通过两次榜单对比,以及 a16z 最新报告,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简单的结论:

1. 过去半年,AI 应用进行了一轮大洗牌。与去年 9 月的榜单相比,最新的 Top50 AI 应用里出现了 22 个 " 新面孔 ",也意味着有 22 个 AI 产品掉队了。

2. 与 ChatGPT、Gemini 类似的通用性 AI 产品出现全面滑坡。根据 a16z 统计口径,个人助手类产品在最新榜单中仅占 10%,比起半年前占比降低 60%。

3. AI 应用走向垂直性、专业性。根据 a16z 统计口径,最新月访问量 Top50 AI 应用榜单里,内容编辑、内容生产、情感陪伴等 AI 产品占比将近 70%,其中音乐 AI 产品首次上榜。

4. 部分设计简单、缺乏人性化体验或者存在 " 硬伤 " 的 AI 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用户淘汰,比如 Tome、AI-Novel。

  情感陪伴类应用兴起,AI 赛道走向专业、细分

与去年 9 月榜单相比,AI 应用前三并没有太大变化。ChatGPT 以每月访问量 20 亿遥遥领先,是排名第二谷歌旗下 Gemini(原 Bard)访问量的四倍,排在第三位的是 AI 聊天应用产品 Character.ai。

除了前三没有变化外,2023 年 9 月访问量前 10 的 AI 应用中,QuillBot、Poe、Perplexity 仍然出现在了此次榜单的前 10 位里

2023 年 9 月访问量前 50 的 AI 应用中,共有 28 个应用留在最新的榜单里。在这些 AI 应用里,进步最大的当属 Gamma,其排名在半年内由第 44 名上升到 16 名。

Gamma 是一款主打根据用户指令自动生成 PPT 的艺术类 AI 产品。Gamma 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大纲一键生成 PPT,既可用作专业的商业汇报,也可以生成趣味性的二次元手绘图和精美的小众艺术图,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支持系统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退步最大的当属 ChatPDF,在两次榜单里,ChatPDF 从第 28 名跌到了第 45 名,下降了 17 名,是未退榜 AI 产品中跌幅最大的一项应用。

作为一款主打 PDF 要点提炼的问答型 AI 产品,ChatPDF 曾经以免费翻译、总结、提炼 PDF 要点闻名于学术界。具体来说,ChatPDF 可以帮助人们提炼学术文章中的要点,用户可以在问答互动中快速掌握文章大意,极大提升了学术研究、办公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但是,在 Liner、JanitorAI 等新上榜产品的强势冲击下,只针对 PDF 文件审阅的 ChatPDF 已经失去了半年前的头部优势,跌至榜尾。新的工作应用以更强大的 LLM 模型和语义理解能力成为市场的 " 宠儿 "。

从 AI 应用产品类别分布看,与 ChatGPT、Gemini 类似的通用性 AI 产品的风头大降,相反垂直性、专业性更强的 AI 应用开始崛起。在 a16z 最新的访问量 Top50 AI 应用榜单里,内容编辑、内容生产、情感陪伴等 AI 产品占比将近 70%,个人助手类产品在榜单仅占 10%,比起半年前占比降低 60%。

(根据 a16z 分类口径划分)

换句话说,比起在 2023 年 AI 强大的人机问答、生成式能力给人带来的刺激感和新鲜性,人们愈来愈重视 AI 产品的工具趋向和功能导向。其中,搜索类和工作辅助类 AI 应用产品,作为后起之秀开始在 2024 年进入大众的视野。

从目前看,AI 应用的探索开始呈现两种不同的思路:

一类是主打情感陪伴,强调虚拟社交、角色创造;另一类是更注重 AI 的工具取向,强调 AI 在会议纪要整理、代码编写、艺术创作等工作场合的效率提升,比如 liner、Claude 等产品由于在会议纪要、文件总结场景上的实用性,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 2023 年 9 月 AI 应用多为强调文本生成和智能问答的情况,2024 年的 AI 产品主打 " 小而精 ",动漫形象、音乐、文本、图片、视频生成应用遍地开花,每一款 APP 都有自己的垂直赛道。

红榜:22 个新 AI 应用上榜,音乐 AI 产品首次上榜

相比半年前的榜单,共有 22 个新 AI 应用上榜,其中有 9 个 AI 应用属于会议纪要、文档总结等工作编辑,9 个产品音视频、动漫图像生成类 AI 应用,还有 4 个主打情感陪伴、机器人伴侣的 AI 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访问量前 50 的 AI 应用里,Liner、JantorAI、Claude 等工作类 AI 应用首次跻身前十,其中排名最高的新进 AI 产品是 Liner,访问量高居第 4 位,主打 " 不需要编码的机器学习 " 的 AI 产品 Liner 已经有 1000 万用户注册,分布于世界 218 个国家。

一位打了五颗星的用户评论道:" 我曾经可以使用搜索引擎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但现在 Liner 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我不敢想象没有 Liner 的世界。"

主打情感陪伴的 CrushonAI 是一款面向二次元饭圈的 "AI 伴侣 " 应用,以 NSFW 大火于宅男界。应用内部存在不同声音、外貌、性格的角色,基于 LLM 定制个性化的聊天模式,用户可以与不同的二次元动漫角色对话聊天,用户可以自定义自己的二次元 " 老婆 ",是广大漫迷的福音。

Suno 作为一款唯一上榜的音乐类 AI 产品,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风格匹配的旋律和歌词,只需要几个关键词,Suno 就可以生成一段优美动包括歌词、人声、伴奏的 demo,Suno 也支持全球各个国家多种语言的音乐生成。

比如,当用户在指令框输入了 "I feel so lonely and tired(我感到如此孤单疲倦)"。Suno 便自动生成了一段 50s 带人声、旋律、歌词 的 demo。

黑榜:22 个应用落榜,艺术类和工作类产品大洗牌

相比去年 9 月的榜单,最新的 Top50 AI 应用榜单里,共有 22 个应用落榜,其中退榜 AI 产品 19 个产品属于艺术生成类和工作类,与与新进榜单的 18 个工作类、艺术生成类 AI 产品数量基本持平。也就是说,艺术类和工作类 AI 产品在过去半年里经历了一轮大洗牌。

其中,部分设计简单、缺乏人性化体验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用户淘汰。比如,去年九月排名第 15 的 Tome,这是一款专做 PPT 编辑润色的工作类产品,曾经因其快捷的一键生成 PPT 能力在 AI 的 PPT 编辑领域一骑绝尘,不过随着 Gamma 等同类产品的竞争、性能优化,Tome 的简易 PPT 模板和仅支持在线编辑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Tome 也从曾经的 PPT AI 应用霸主逐渐边缘化,半年内流量流失 4.5M。

同样受到较大冲击的还有日本 AI 小说创作产品 AI-Novel,由于 AI-Novel 仅支持日英双语创作,在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地位,距离产品发布时将近 12M 的峰值,流量流失和起伏波动较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引发舆论争议、或侵犯用户隐私、个人肖像权的 AI 产品如 Pornpen.ai、DeepSwap 均已退出榜单。

其中,DeepSwap 支持小白一键编辑处理视频要素的替换却因 " 换脸 " 获得大量热度的应用,本是一款用于视频编辑、背景替换、人像处理的工具类 AI 产品,不需要 PR、AE 等视频剪辑的复杂处理程序,但是,不少编辑处理可能未经允许使用他人肖像,对社会弱势群体、少数群体和部分政要明星造成了伤害。

在这半年的 AI 应用洗牌中,我们也能看出 AI 产品的趋势:人们在新的产品需求中愈发看重人性化、趣味性和专业性

人性化,是指 AI 应用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训练数据量级愈大其对话逻辑的人性化程度即越强,不少用户使用 AI 产品做情感咨询、心理治疗辅助。

比如,新上榜的 AI 应用 SpicyChat 即是一款面向于二次元饭圈的 AI 产品。在该平台,用户可以创造生成属于自己的二次元伴侣,与漫圈里的角色聊天互动,或者自己设置名字、形象、性格,满足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Yodayo 产品界面

趣味性,强调产品用户界面和功能。比如 Yodaya,一款设计生成高质量动漫形象插图的艺术类 AI 应用,用户只需要输入形象特征,Yodayo 就会自动生成匹配的动画图像。精美的图像、极具趣味性的界面吸引了广大二次元网友注册使用。

专业性即 AI 产品如何帮助人类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新一批榜单中,突出专业性维度的 AI 产品主要有 Liner、JanitorAI、Claude 等。比如,作为数据科学家和开发人员的有力助手,Janitor AI 的专用 API 可以处理机器学习领域的数据集,极大提升了科研领域清洗数据集、优化机器学习模型的效率和质量,是一款在学界备受青睐的专业型 AI 产品。

总结

其实盘点下来不难发现,整个生成式 AI 赛道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除了 ChatGPT 的地位很难撼动之外,其他各款产品的差距都不是很大,这意味着 AI 应用排名的频繁变动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一种常态,未来也会有更多类别的 AI 产品进入到大众视野。

对于非头部产品来说,在大模型能力没有明显突破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凭借更深的用户需求理解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在用户端占据一席之地。这也符合此前 Perplexity CEO 对于 AI 创业公司要先做产品,后做模型的判断。

AI 应用的大潮已经到来,未来的故事又将如何演绎?我们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