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刘少奇生平喜欢抽大前门,大前门究竟是什么?

2024-10-01 13:41 来源:网络 点击:

刘少奇生平喜欢抽大前门,大前门究竟是什么?

在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有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那就是刘少奇。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主要成员,刘少奇为新中国的成立乃至成长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实,官至国家“二把手”的刘少奇除了政绩斐然,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留下了许多佳话:他曾经亲自下地帮老乡除草、收菜,为了给老乡留下买菜钱而“偷偷地”塞钱进老乡的烟袋;也曾经为了不影响老乡磨面吃饭,而组织了警卫员半夜三更找推磨老乡“理论”;也曾经为了取得老百姓“真实的想法”而脱帽鞠躬,尽了作为中共中央人员的最大诚意……这些勤政爱民的奇闻轶事,尽管过去了许多年,仍旧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不过,人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和许多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一样,刘少奇也有着极重的烟瘾,一开会,就和毛主席等人一起“吞云吐雾”,在烟雾缭绕中定下诸多国家大事。

不过,刘少奇身边的警卫员都知道,这位日常和蔼的高层领导,抽烟只抽大前门,其他品牌的烟“一概不抽”。这里面的缘由,其实和刘少奇的一个习惯有关……

刘少奇,湖南省宁乡县人,他的家族世代务农,他在乡村环境中成长,传承了家族勤劳节俭的家风,他的生活特别注重节约,只有衣服破旧到不能再穿时,他才会同意换新的。

刘少奇清廉作风引人笑,旧棉大衣如戏袍。贴身警卫张明生,穿着对比更鲜明。团干事见状忍不住,笑称警卫员阔气。

刘少奇回头看见,两人衣着差距大笑说。

刘少奇光辉的革命生涯中,"烟瘾"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细节。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硝烟战火中,高层领导们经常需要运筹帷幄,通宵达旦地工作,这让刘少奇、毛泽东、邓小平和罗荣桓等人也渐渐地染上了烟瘾。

在那个艰难的战争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是烟草酒水等奢侈品却是不可多得的,价格也因此偏高。在安源领导工人运动时,刘少奇一个月的工资仅仅只有15元,这不仅要用来维持日常的吃喝,还要用来购买烟酒。

即便如此,刘少奇的烟盒常常还没支撑到次月发工资的日子,就已经空空如也了。其实,那时候的安源由于工人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济和名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刘少奇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主动拒绝了同事提出的将他的工资涨到200元的建议。尽管生活艰难,刘少奇却一直秉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始终坚持着15元的工资标准。

为了应对每次发薪前的“烟荒”,刘少奇开始攒起了自己抽剩的烟头,等到烟盒见底时,他就把这些剩烟头拆开,把里面的碎烟倒在废纸上,重新卷成一根“大烟筒”来抽。

跟随他的警卫员张明生看不下去,就自作主张地跑去跟财务预支了刘少奇的工资,给他把烟盒填满。

“你这个高档品还是留着招待别人,我抽这个习惯了。烟瘾如同官瘾,不能一概向上啊。”

在刘少奇留下的稀有的遗物中,有一个过滤烟嘴异常精美。那是一个黑色上端、白色下端的烟嘴,上面刻有外文,是一只德国制作的有机玻璃烟嘴。

如此精巧且珍贵的过滤烟嘴,实际上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送给刘少奇的一份礼物。这背后,两位伟人深厚的"烟友"情谊也得到了体现:有一次,刘少奇来到毛泽东的书房闲谈。

刘少奇接过一支云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这是一个好烟。”但很快,他便恭敬地将烟还给了毛泽东,并帮他点燃,自己则继续抽出熟悉的“大前门”。

毛泽东看着他的举动,感慨地说:“只有你一直抽着‘大前门’。刚解放北平的时候我也抽过几条这个,感觉一般,没什么劲儿。”

刘少奇轻轻地弹了弹烟灰,叹了口气,说:“其实我也想抽好烟,但是这个烟吸上去容易,下来难。而且现在还要经常熬夜赶文件,没有烟可不行,戒不掉,只能抽这个最便宜的了。”

毛泽东听完后,十分赞同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而在那个年代,流传着一个说法,认为烟嘴可以过滤尼古丁,减轻抽烟的危害。

于是,他特意送给了刘少奇一个德国制造的烟嘴。收到这个礼物后,刘少奇如获至宝,几乎在所有有关他的照片中,都能够看到他手里的黑白烟嘴,可见他对这个烟嘴的珍视。

然而,刘少奇也有唯一一次没有抽“大前门”的时候。那是在1958年的成都,他参加中共中央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时,发现自己已经抽完了“大前门”,便让秘书吴振英帮他弄点烟来。

吴振英找了一圈儿,没有找到卖“大前门”的地方,于是只好给他买了两包云烟。

刘少奇接过烟,抽了两口,对烟的品质表示满意。吴振英立即表示要去再买一些。刘少奇坚决表示一定要付钱,因为不收钱的烟他是不会抽的。

吴振英回来后,将发票和烟一起交给刘少奇,刘少奇看过后才放心地抽起云烟。这是刘少奇唯一一次破例抽了“好烟”。

回到北京后,刘少奇仍然坚持自己的习惯,将手里的烟换成了大前门。事实上,刘少奇在参加的会议中,经常会有为中共中央领导人特别准备的烟酒茶,但刘少奇从不使用,无论是抽的烟,还是饮用的茶叶,都是他自己准备的。

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工作期间,一直坚持“不请客、不迎来送往、不准提要求和要礼物”的“铁则”,对待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约法三章”。

刘少奇出行坚持俭朴,用行动诠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核心思想。他曾乘坐专列火车和在高级宾馆居住,但为减少地方负担,他常常选择在专列上吃住,不愿下车,甚至在调研期间拒绝了湖南省政府为他安排的舒适轿车。

他率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生活环境,获取一手资料。在湖南省长沙县调研期间,他和夫人王光美住在破旧的农民小屋里,与农民同吃同住,真正的实践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

尽管刘少奇已去世多年,但他勤俭节约的精神和"约法三章",仍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清正廉明的榜样。

"细节决定成败,刘少奇抽烟这样的小事都做到一丝不苟,才能在大事上稳操胜券。如今的中国已脱胎换骨,但新时代仍需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小事做起,严格自律,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引领中国迈向更高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