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长安朱华荣是谁的嘴替?

2024-01-25 09:34 来源:网络 点击:

长安朱华荣是谁的嘴替?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科技新知

2024 年的汽车圈,开头就充满了火药味。

在去年一众车企的你追我赶中,赔本赚吆喝成了行业的常态。据中汽协数据显示,行业产销规模首次双双突破 30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 900 万辆、渗透率突破 30%,自主品牌乘用车年度市占率突破 50%,中国汽车出口拿下全球第一。一连串的捷报背后,仅有理想、吉利、比亚迪,以及东风岚图 4 家,达成了年初定下的销量目标。

再有就是人事地震连绵不断。据「科技新知」的不完全统计,最近共计有 Smart、蔚来、奇瑞、极星、哪吒、上汽集团及上汽大众、一汽解放、江淮、东风、长安等 11 家车企,进行了高层的人员变动。

然而,刚刚调整完的长安汽车,在其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董事长朱华荣就出乎预料地将枪口对准了华为的余承东。

" 我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应该有基本的价值观,和对社会负责任的精神,不要误导我们的消费者,是领先就领先,但是要适当一点。" 朱华荣说,自己虽然也曾说过 " 遥遥领先 ",但是是在表达愤怒的情况下说出的。" 这个行业怎么这么糟糕,几十万的车非要说上千万,这都是不符合长安精神的。"

遥遥领先一词,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的热梗,而朱华荣这一言论也被认为是在暗讽前者。

另一边,长安汽车从 2023 年 8 月开始与华为成立新公司展开过多次交流,随后在 11 月底双方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大会中,朱华荣首次披露投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的相关细节,表示在双方的协议里面," 华为承诺不从事整车业务,不从事新公司里面的业务。"

行业的激烈竞争激烈之下,长安汽车 2023 年销售 225.3 万辆,距离年初的 280 万辆目标还差近 55 万辆,如今又给 2024 年定下与去年一致的目标,是否未战先怯场?作为长安新能源转型的阿维塔,过去一年的表现平平,未来又将如何挑起大梁?一边与华为成立新公司,另一边又暗讽余承东,长安高管的公开言论到底是蓄意而为还是真情流露?

未战先怯场?

" 只要阿维塔需要,长安汽车一定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 这句话出自亲自兼任阿维塔董事长的朱华荣之口。

一把手督阵之外,阿维塔副总裁陈卓升任阿维塔总裁,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出任深蓝汽车董事长,深蓝汽车 CEO 仍为邓承浩,同时邓承浩刚于 12 月初升任长安汽车副总裁。

虽然此番动作势必是为了加速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进程,但从长安汽车定下的 2024 年销量目标也可以看出一丝犹豫不决。

2023 年长安汽车的销量为 255.3 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量为 209.8 万辆,新能源销量 48.1 万辆,完成了目标的 91.1%。然而新能源占比只有 22.6%,长安目前依旧面临着燃油车占据销量基本盘的掣肘。

长安汽车的业务可以分为三大类:合资业务,自主燃油车业务以及新能源汽车业务。虽然在大力向新能源转型,但从销量和营收来看,前两者仍是重头戏。长安旗下新能源产品有启源、深蓝、阿维塔,以及糯玉米等插混产品,如此庞大的产品线布局,过去一年中只占到自主板块的四分之一不到,远远低于行业的新能源渗透率 31.6%。

" 只知道奥迪、奔驰、宝马这些落后的东西,居然在合作伙伴口里面还是那么津津乐道。" 或许在朱华荣的唱衰之中,也隐藏着目标能否达成的焦虑。

对于保持一致不作调高的销量目标,他表示未来两年是长安汽车的重大机遇期,今年冲刺的 280 万辆销量,新能源销量要超 75 万辆。其中,长安汽车将承担 125 万辆;长安启源为 25 万辆,深蓝汽车为 28 万辆,阿维塔为 9 万辆,长安凯程为 23 万辆,而海外市场将承担 48 万辆。

在新旧势能转变的大背景下,国内车市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朱华荣将未来一年的目标完成动作定为 " 冲刺 ",也有一些不退即是胜利的味道。

反观理想、比亚迪等完成 2023 年销量目标的车企,在 2024 年继续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期望。根据理想汽车的计划,其在 2024 年的销量目标是 80 万辆,在 2023 年 37.6 万辆基础上增长超过 100%。而比亚迪则将 2024 年的目标定在 450-500 万辆,比 2023 年的 300 万辆目标多 150-200 万辆。

少一根大梁

2022 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朱华荣曾公开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具备停售燃油车的基本条件,呼吁国家明确研究传统燃油车的期限,并表示长安汽车计划将于 2025 年全面停售燃油车。

然而,计划归计划,长安汽车的新能源发展之路并不顺畅。朱华荣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批评部分供应商不作为,称长安新能源目前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2023 年的前 9 个月,长安汽车营收同比下降超过 30%,净利润也同比下降超过 60%。

在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转型战略中,阿维塔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2021 年 11 月 16 日,首款车型阿维塔 11 正式亮相。这是由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和华为共同打造,整合了三家企业在整车制造、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电池能源的独特优势,打造出的 "C(长安)H(华为)N(宁德时代)平台 "。可以说,阿维塔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然而并没有缓解长安新能源转型的苦痛。

从二级市场来看,在阿维塔 11 发布的当天,长安汽车股价跌掉 3.88%,第二天更是大跌 9.06%。而从过去一年的销量来看,主销车型阿维塔 11 在 2023 年的月销量长期徘徊在 2000 辆以下,全年累计不足 2.5 万辆,甚至不及头部造车新势力一个月的销量。

再从阿维塔公司的营收表现来看,2021 年到 2023 年上半年亏损分别为 2.1 亿元、20.16 亿元和 17.56 亿元,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结合 2023 年上半年的累计售出 10755 辆新车来测算,每卖出一辆阿维塔,意味着长安汽车要亏损 16.33 万元。

回到阿维塔的产品本身,在 30 万级到 40 万级的纯电 SUV 区间内,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实在太多,而新车没能搭载宁德时代新一代的麒麟电池,也引发不少意向金用户的退订潮。

" 阿维塔的表现力太差了。" 有车主表示阿维塔刚提车一周内车机表现良好,但随后就开始了各种卡顿,座椅偏硬、隔音差、内饰容易留下印子等问题也成了心头痛。而在阿维塔 12 的发布会上,有观看直播的网友表示,时任阿维塔 CEO 的谭本宏大秀英语,除了嗓门大没啥深度。

对于网传的阿维塔要于 2025 年赴港上市,如今从各方表现来看仍属于雾里看花。

开炮为哪般?

对于阿维塔的阶段性失利,长安有苦难言,为了坚定转型之路选择继续与华为合作。

新合资公司暂定名 Newcool,主要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服务。在主要业务方面,新公司还将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 以及智能车灯等七大领域推进战略合作。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在长安合作伙伴大会召开的同一天,深圳引望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 10 亿元,由华为全资持股,注册地为华为总部大楼,两位责任人郑丽英和宋柳平均为华为高管。有知情人士称,引望正是华为与长安汽车拟成立的新合资公司,也即华为希望引进更多车企合作伙伴而独立出来的车 BU。

华为车 BU 目前与车企合作的方式共有三种:HI(HuaweiInside)模式、华为智选模式,以及垂直零部件供应商(Tier1)模式。HI 模式有阿维塔,以及刚刚牵手的东风岚图;而智选模式有赛力斯的问界、奇瑞的智界,以及未公布的江淮、北汽等。

据朱荣华透露,长安的入股主要来自于华为轮值董事徐直军的推动,近期岚图与华为的合作签约仪式上也是由徐直军亲自出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问界、智界等智选车型产品的发布会上,都是由余承东站台演讲。

可以合理推测,在华为内部对待造车业务的态度上,高层更青睐负担较轻的 HI 模式,而一线的余承东则恨不得自己下场造车,不遗余力地推广华为参与度更高的智选模式。

但如今问界所代表的智选模式爆火,此消彼长之下 HI 模式就可能在市场上失去主导地位。而朱华荣在大会上向余承东开炮,其实就是在趁势打击华为的智选模式,为长安所选的 HI 模式站台。" 进入电动车时代了,我们很多合作伙伴对于汽车的体验,不能说无知,真的是无感。所以你们去体验一下阿维塔。"

过去一年的市场表现,证明了传统车企与华为合作,不仅能吃到华为的品牌红利,还能快速抹平与其他新势力的差距。但从合作双方的利益分配来看,华为智选模式直属于鸿蒙智行的生态构建,长期主义下华为所获得的利润更大,而赛力斯这样的车企只能跟着喝汤。

燃油车时代,拥有核心技术的大众、丰田、本田等海外品牌,在国内成立了两家甚至多家合资公司,执行的 " 一车两卖 " 策略赚得盆满钵满。与之合作的一汽、上汽、东风、广汽等本土车企虽取得一定的利润,但本质上并未摆脱技术枷锁,甚至在当下的新能源转型路上还背上包袱。

对于技术员出身的朱华荣来说,长安汽车的技术主导权显然要比短期内的市场份额重要。长安不甘心沦为华为造车的代工厂,才对智选模式嗤之以鼻。那么,作为 HI 模式代表的阿维塔,就急需在 2024 年大打一场翻身仗来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