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面对AI,有人觉得它难以模仿和替代电影人,但也有人认为“拍电影不应该被少数

2024-03-20 04:40 来源:网络 点击:

面对AI,有人觉得它难以模仿和替代电影人,但也有人认为“拍电影不应该被少数人独占”

美国当地时间 3 月 10 日,在第 96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入围 13 个奖项的传记类电影《奥本海默》,斩获 7 个奖项,成为最大赢家。

《奥本海默》讲述了人类自以为掌握了科技力量,却创造了可能毁灭自己的工具的故事。这像一个投射在当下现实中的隐喻,让我们不禁反问:技术会反噬人类吗?

而随着 ChatGPT4、Sora 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问世," 奥本海默 " 似乎变成了一种时代的 " 警示标记 "。一些人担忧,在全球影视业,人工智能会带来下一个 " 奥本海默时代 "。

2023 年,好莱坞上演了一场 60 多年来最大规模的罢工。这场持续了 150 天的罢工所发出的呐喊和诉求,除了围绕薪资和最低人员配置等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抵制人工智能(AI)入侵,担忧 AI 崛起将导致编剧、演员等大规模失业。

今年 3 月,接触过 Sora 后的好莱坞知名制片人、导演,拥有美国最大制片厂之一的泰勒 · 派瑞,主动放弃了已筹备 4 年、预计耗资 8 亿美元的电影制片厂扩建计划。他说,曾经要花费上千万美元成本制作的试播集,如今可以非常低的成本制作;他还说,很多演员、摄影助理、照明师、交通协调员、音效师、编剧等都不再需要了。

几乎同时,当地时间 3 月 6 日,全球首部 AI 生成的长篇电影《Our T2 Remark》在洛杉矶举行线下首映礼。据电影官网介绍,该片是《终结者 2》的翻拍版,由 50 位艺术家花费 3 个月时间,完全用 AI 技术创作而成,对这部经典电影进行了改编,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讽刺。

一系列正在发生的事件,似乎都在证明,AIGC 将给影视行业带来里程碑式的、颠覆式的改变;将给影视工业链条上的公司和个人带来巨大冲击。曾经,人们相信,创意工作是人的专属领域,机器难以取代。但 AIGC 却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

当人工智能会制作电影了,影视产业将走向何方?电影曾经是人类为自己造的梦,如今虚拟技术也拥有了造梦的能力,这意味着什么?所有的技术终将成为人类的助手而不是敌人,这种说法还成立吗?……

显然,这些问题已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作为全球影视工业重要一员、文化传承重要力量、文明世界重要一方,中国正和世界一道共同思考着关于科技与产业、科技与人类命运的问题。

AIGC

冯远征,中国男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现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戏剧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主席。主要代表作:《风雪夜归人》《最后的王爷》《人到中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钢铁年代》《老农民》等。

刘家成,中国导演,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代表作:《铁齿铜牙纪晓岚》《正阳门下》《正阳门下小女人》《情满四合院》《芝麻胡同》《向阳而生》等。

李炼,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导演,虚拟制片专家。主要代表作:动画电影《昆塔 · 盒子总动员》《昆塔:反转星球》;动画剧集《英雄出少年》《大禹治水》;科幻短片《诞辰》等。

张吃鱼(张迟昱),中国导演、编剧。主要代表作:《独行月球》《羞羞的铁拳》等。

吴岩,管理学博士、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兼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跨学科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罗娴,摄影师、视觉艺术家。首届法国玛格南国际摄影大赛唯一获奖华人摄影师,纽约国际摄影中心 Rita.K.Hillman 杰出奖获得者、第九届中国人像摄影十杰。《梦境》等系列艺术作品曾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博物馆、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等展出,并在众多国际刊物上发表。她发起的公共摄影项目《农民工的爱与梦》获海内外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姚金利,一线广告摄影指导,为国内外多个知名品牌及艺人团队拍摄超过 200 条商业影视广告。作品曾获克里奥广告奖音乐录影带最佳摄影银奖、上海国际电影节短篇类金奖、釜山国际广告节入围、金狮国际广告影片奖等。

浩歌,在中国发展的日本籍影视男演员、主持人、导演,日本名为矢野浩二。主要代表作:《天天向上》《少帅》《铁道飞虎》《小兵张嘎》《暴走财神》《最佳嫌疑人》等,待播作品《哈尔滨 1944》等。

黄旭峰,制片人,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担任制片人的影片包括《气球》《春江水暖》《永安镇故事集》《回南天》《所有忧伤的年轻人》等。

文 /《环球》杂志记者   马琼   刘娟娟   张海鑫

如今人们毫不怀疑人工智能(AI)可以创作出特效大片,但对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电影,人工智能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突破套路化,走向深邃,创作出有哲理、有诗性、有大师风格的影片,意见并不一致。

锡兰导演电影 《野梨树》剧照    锡兰官方网站供图

《环球》杂志:经典电影之所以能跨越时代对人类产生持续影响,是因为其强大的思想力。人工智能会帮助电影人甚至代替电影人思考吗?

浩歌:经典电影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所传达的深刻思想和情感。虽然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创意灵感和技术支持等,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电影人的思考。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技术和数据的堆积,更需要电影人的创造力、情感理解和独特视角。

AI 可以协助电影人在某些方面进行思考,但最终的创意决策和艺术表达仍然需要人类的智慧和判断力。电影人的经验、直觉和个人风格,对于其能否创作出有影响力的电影非常重要。这些因素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和替代的。

电影人可以与 AI 合作,相互补充和启发,比如,电影人可以利用 AI 来深化自己的思考,探索新的创作可能性。

黄旭峰:电影展现的其实是创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他们借助视听语言和讲故事的技巧,来传递这种感受。我觉得 AI 是有可能创作出被讨论、被争议的所谓优秀作品的,但我还是倾向于坚持认为机器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思考,包括人对这个世界具体的、有温度的感知,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建构故事的能力。如果机器有一天完全替代人的思考,那将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创作仍然需要由人来完成。

《环球》杂志:未来,随着 AI 的自主学习,它会创造独特的镜头语言去打动观众吗?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 AI 电影诗人或电影大师?

姚金利: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在播放媒介或者传播形式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情况下,镜头语言也不会有本质变化。打个比方,文字写在纸上它就还是文字,它可能是诗歌、小说或者散文,但绝对不会变成文字以外的表现形式。只要 AI 软件还是只提供传统意义上的二维视频素材,那么它就和 CG(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技术)或者动画等视听手段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AI 不太可能创造出新的镜头语言,但可能会拥有自己的 " 镜头美学 ",因为 AI 在画面的形式感上有一定突破,这种形式感的突破即使很小也能算作一种特定的影像美学形式。

未来当然有可能出现 AI 电影诗人或电影大师,只是这种可能性依然是建立在 AI 的发展程度上。

黄旭峰:日本最具声望的文学奖芥川龙之介奖得主近日就说,她主动使用了 ChatGPT 创作小说,其中约 5% 的内容直接引用了 AI 生成的句子。我觉得在技术推动变革的前提下,一切皆有可能。但电影行业传统的从业者们,可能也会坚持自己对电影本体和这个行业的理解。

《环球》杂志:利用 AI 拍摄的电影能参与评奖吗?

浩歌:我认为评奖的目的是鼓励和表彰优秀的电影作品,无论它们是通过传统手段还是新技术创作的。重要的是,评价一部电影好与不好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剧情、表演、导演手法、技术创新等等。

黄旭峰:当然可以,因为那依然属于创作。对此不应该大惊小怪,因为它就是新技术催生的一种结果。

姚金利:当然可以,Sora 生成的视频和 CG 技术做的视频有本质区别吗?和动画作品有本质区别吗?没有。奥斯卡每年都设有特效和动画类奖项。AI 作为生产工具创作的作品没有理由被排除在传统评奖之外。

《环球》杂志:AI 会催生哪些新的电影模式?

黄旭峰:我觉得最重要的还不是催生何种电影模式,而是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从生产端改变这个行业。最明显的就是它使电影制作的成本降低,也会让拍电影这件事情变得简单。这是很好的现象,拍电影不应该被少数人独占,只有他能拍电影,或者说他拍的电影才叫电影,别人的都不是电影。我觉得所有的电影都是电影,不管创作者是谁或者使用了什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