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比亚迪的对手,或许只有自己

2024-01-18 09:21 来源:网络 点击:

比亚迪的对手,或许只有自己

新能源是这几年全球最热门的行业,无论传统大厂还是新势力,都在新能源领域大力布局。新能源市场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有的依靠全新技术亮点赚得盆满钵满,有的车企错失了增长的风口,后知后觉,某些新势力被淘汰。

2023 年,进军新能源市场 20 载的比亚迪,达成了第 500 万辆汽车下线的成就,进一步稳固了新能源领头羊的地位。

这样的成绩确实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但在某些网友看来,比亚迪的销量主力基本是 10 万 -20 万级别的家用车市场,只是靠省油这一点取胜罢了,要说高端的智能体验还得看自主高端品牌。

诚然,30 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驾乘体验确实很好,但是这并不代表比亚迪的智能技术落后。

就以 800V 技术为例,可能很多网友都没怎么听过比亚迪的 800V 技术,实际上比亚迪的 800V 平台可以追溯到 8 年前,只是内部认为没有宣传的必要。事实证明,「酒香也怕巷子深」,比亚迪需要将最新技术和背后的研发初衷,带入到互联网舞台中。

1 月 16 日,2024 比亚迪梦想日启动,正式发布了品牌最新的智能化发展战略——整车智能,以及最新的技术成果。都 2024 年了,智能化各方面似乎早已被各大厂商挖掘得一干二净,比亚迪公布的技术成果能否让消费者改观,这点或许是品牌在智能化领域快速打出名气的关键因素。

王传福说,「造车从来不是敲敲代码就行,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这波看似是对某些新势力的暗讽,实际上更着重表明比亚迪在实现智能化方面的与众不同。

比亚迪的「与众不同」,并不是为了凸显差异而差异化。得益于比亚迪全栈自研、垂直整合带来的战略优势,以及比亚迪在电动化领域的技术积累,整车智能在现阶段只有比亚迪能做到。

作为整车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璇玑架构正式发布,成为行业内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与此同时,当大众等车企还在 CES 展上展示车机版的 ChatGPT 功能时,比亚迪还推出行业首创双循环多模态 AI ——璇玑 AI 大模型,首次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车辆全领域。

可能让其他车企都很难企及的是,比亚迪还在整车智能的基础上,融合了易四方技术与智驾的泊车技术。

这个功能有多强大?来吧展示。

易四方泊车 VS 传统方式

断头路泊车

比亚迪在去年年底展示了易四方概念车,即便去掉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车辆依然可以通过电机的矢量控制完成转向和制动。

易四方泊车的基本原理也是如此,通过对不同车轮灵活平稳的控制,突破现有的泊车逻辑,实现更高效的泊入。这种基于易四方技术的智能泊车功能,确实很符合王传福所说的「造车从来不是敲敲代码就行」。车企没有足够的技术底蕴,想学都学不来。

当然,比亚迪只是发布这一技术还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比亚迪也有独到的见解。

首先,比亚迪与大疆合作,打造出全球首个整车集成的车载无人机。车顶上首创的一体化车规级无人机库,可以做到智能收纳、自动换电等功能,像起飞、跟随、环绕、收回等常用功能只需要一键操作,加上全球首发的全场景车载卫星通信,确保不失联。

只不过,这一功能目前只在仰望 U8 越野版搭载,可见目前整车集成的车载无人机仍是有钱人们的玩具,但小通期待技术下放的那一天。

其次,比亚迪将科技圈的跑分概念引入到汽车圈,并且全新发布了 DiLink 座舱平台。其中,DiLink 100 平台的跑分在 50-100W 之间,DiLink 150 平台的跑分在 100-150W 之间,未来还将推出跑分更高的座舱平台。

基于全新的座舱平台,比亚迪首创了手掌钥匙、全新智能语音识别模型等功能,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更加实用。

手掌钥匙其实并不是特别新鲜,因为部分实体店已经启动了手掌支付。不过比亚迪认为,相比面部识别、瞳孔识别,通过掌静脉数据实现解锁车辆的手掌钥匙,安全性和识别精准度都要更高,即便是双胞胎也能够轻松识别。

对于已经「卷」到极致的智能语音系统,比亚迪引入全新智能语音识别模型。小通体验过后,发现这套车机系统不需要唤醒词,而且唤醒相应速度很快,绝大部分车控功能都可以实现。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引入语音快捷指令,可以实现特定情况下的复杂车控,这是把手机里的新功能用到车机上了。

还记得,特斯拉公布了用方向盘玩车机游戏的功能,这一功能很炫酷,但打方向盘这一操作加剧了轮胎的磨损程度。为此,比亚迪首创全栈自研的游戏车方案,提供了全球首个方向盘解耦方案,玩游戏时断开转向管柱,确保车辆的安全性。

针对各家新势力重注的高阶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正式发布了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 NOA。小通已经在腾势 N7 上抢先体验,发现比亚迪 NOA 的实用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而且在某些细节上要比其他新势力更到位。

在高速路段中,车辆的智能驾驶逻辑是:车辆在车道居中行驶,识别到前方车辆速度偏慢时,可以自动超越前车,或者自行选择车流量更少的车道行驶,不具备变道条件则主动调整速度;遇到前方施工、横向加塞、旁车道大车等情况,车辆都可以实现智能的变道或者避让;在即将下匝道前比亚迪 NOA 还能根据虚实线情况、自车距离匝道口的距离等信息,智能选择合适的变道时机。

体验下来,小通认为比亚迪高速 NOA 的表现已经很实用,而且整个过程也呈现出足够「老司机」的驾驶表现。当然,主流车企的高速领航功能都已经比较成熟,更能看出技术水准的是城市 NOA。

就小通的感受来看,车辆在路口通行、超车、智能避障、行人 / 非机动车礼让等操作都表现得足够丝滑,而且比较智能的是,车辆在通过红绿灯路口时,还能智能选择车流量少的一条道等待。这一点要比不少主打智能化的车型更到位,也更符合「老司机」的驾驶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车辆在经过路口等路段(即便是在绿灯状态下),也会有减速的情况。同时,在左转车道绿灯偶遇对向直行车道绿灯时,系统会根据周围车辆通行情况完全实现自主左转。

小通要说的是,车辆需要在前方距离不远的最左侧车道完成掉头动作时,此时车辆正经过一个直行路口,而且处于最右侧车道。理论上来讲,车辆先通过直行路口,再往左侧变两条道更安全,因为路口有太多的变数。然而,系统的决定是在直线区域前就变道到中间车道,通过路口再往左变道。就这一点来看,比亚迪城市 NOA 确实有优化的空间。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比亚迪表示最新的高阶智驾系统,仅在 30 万元以上的车型搭载,20 万元 -30 万元价位的车型提供选配。对于符合更多消费者预算的 20 万元这一区间,比亚迪暂时还没有相关表示,希望未来会实现技术下放。

早在 2021 年,王传福就提出了「汽车工业大变革,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观点。上半场,比亚迪已经多次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在 2023 年还交出了年销量超 300 万辆新能源车的成绩。

为了打好下半场,比亚迪并非此次梦想日的集中发力,而是历经数年的厚积薄发。

针对智能化,比亚迪早已打造出行业唯一 100% 兼容手机生态的 DiLink 智能网联系统和以安全为核心的 Di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且我们熟知的「云钥匙」、蓝牙钥匙、手机 NFC 钥匙、UWB 数字钥匙,也都是比亚迪首创。

但小通想要表达的是,营销也是展示车企实力的关键一环,比亚迪已经尽力弥补了这一短板。越来越多传统车企在营销体系上发力,随之而来的就是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了。可以预见,未来车企之间的技术比拼,转换成一场真刀真枪的硬实力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