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秦怡和唯一的女儿疏离半生、难以亲近的真实隐情

2024-10-01 04:54 来源:网络 点击:

秦怡和唯一的女儿疏离半生、难以亲近的真实隐情

#秦怡#

100岁的秦怡走了,一头晶莹的白发,永远白皙紧致的皮肤,一身优雅得体的着装,80岁有80岁的美,90岁有90岁的靓。

即使走到百岁,她的美仍然让人挪不开眼晴,似乎时光都格外厚待她,不愿在她脸上留下岁月的斑驳和沧桑的印迹。

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

让我们错以为秦怡的这辈子一定是顺风顺水,事业得意,家庭幸福,儿女绕膝,心情畅快,才能保持这不老的容颜。

看过关于她的访谈才知道远不是那么回事,她这一生,命运比大多数人更多舛,遭遇比大多数人更不幸,亲情比大多数人更淡漠。

秦怡曾自述:

“我所有的婚姻生活和爱情生活是一塌糊涂。我现在老了,有时也会想,我要死了,什么都没有,人家还羡慕死我了,好像我多不得了似的,我却什么感觉都没有。”

只是,苦难从来击不垮她,在她美丽优雅的外表下,她更有坚韧强大的内心来抵御人世间加诸在她身上所有的不幸和痛击。

“我这辈子在工作和家庭上吃苦受难很多,人们都说我心态好,人终究都有过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我从不认命,我会分析,就像剥橘子,把这些心结一层一层剥开。”

然后处之泰然,然后跋山涉水,然后乘风破浪。

秦怡从艺71年,塑造角色数百个,作为演员,她风光无限。

但作为母亲,她却有着诸多遗憾:

秦怡一生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和演员陈天国,短暂结合又匆匆离异,为她留下了女儿金斐姮;

第二次是和“电影皇帝”金焰,两人三十六年的婚姻,却过了近三十年的分居生活,不过育有一子,叫金捷。

本来儿女双全,谁料儿子金捷十六岁就得了精神病,一辈子没离开过母亲的照料。

秦怡在儿子身上投注了太多心血,难免疏忽了女儿金斐姮的成长,她与母亲感情淡漠,半生疏离,母女两人年老后都是单身,却宁肯各自孤独也不肯就个伴,生活在一起彼此照应。

为什么母女二人关系如此紧张,亲近不起来呢?

忽略

秦怡十七岁那年,在重庆结识了男演员陈天国,陈天国一见秦怡便惊为天人,开始了猛烈的追求。

秦怡并没看上陈天国,陈天国却不死心。两人正合作拍一部电影,同在一个摄制组。

一天,陈天国约秦怡去爬山,担心秦怡不答应,便谎称剧组的好几个同事都去。等秦怡到了山顶,看到只有陈天国一个人便明白了一切。

陈天国以死相胁,逼迫还是未谙世事的少女--秦怡答应了他的求婚。

两人新婚不足三日,陈天国便露出了他的真面目:酗酒、家暴。秦怡犹如堕入了魔窟。

趁着陈天国外出拍戏,秦怡逃了出来,可出来才发现,自己已怀上了陈天国的孩子。

她暂住在青年单身宿舍内,那时的重庆颇不宁静,战乱、炮火不时侵袭到她的生活,身怀六甲的她这日又听到外面炮弹横飞,且与她近在咫尺,人们纷纷逃离。

与其留在房间被炮弹炸中,一尸两命,不如从楼上跳下去,说不定还有生还机会。秦怡横下了一条心,跳了下去。

或许命运怜她无助,或许因她从小爱好运动,身体底子好,总之她竟然安然无恙地逃过一劫,然后躲进了防空洞。

不久后她生下了女儿斐斐,陈天国并没因女儿的到来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因女儿的到来加重了经济负担,扬言要将亲生女儿送人。

秦怡终于铁了心,和陈天国中止了这段不堪的婚姻。

她带着女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上海,才知道战乱让她的整个家庭陷入了艰难的境地:

父亲在不久前刚刚去世,秦怡兄弟姐妹原本有十个,秦怡排行第六,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有四个被送到了育婴堂,从此下落不明。

家中原先一直靠父亲养家,现在失去了父亲的家犹如失了主心骨,一片凋敝。

秦怡抱着母亲痛哭,发誓她要将这个家给撑起来,自此家里大小11口人全靠她来养。

“养家”成为了她当时演戏的第一驱动力,秦怡没日没夜地拍戏,就是为了能多赚一些钱,让家人可以过得更好。

不过从此,秦怡的家再无清静可享,永远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

幼小的女儿斐斐感受到的是:母亲秦怡永远在忙,她被姥姥、姨妈们照料,来自母亲处独有的亲密和温暖却少之又少。

而且这样的光景也不长久,因为很快,母亲秦怡又再婚了,她嫁给了有“电影皇帝”美誉的金焰。

金焰出生在韩国首尔,是地道的韩国人,因父亲受到迫害辗转逃到中国。

在中国长大的金焰因为长相英俊成了电影公司一名演员,20岁那年因和阮玲玉共同主演《野草闲花》一炮而红,被观众赋予“电影皇帝”的殊荣。

在结束了与明星前妻王人美的婚姻后,恢复了单身的金焰在朋友的引荐下登门拜访秦怡,表达对她的好感。

原先在秦怡的印象中,金焰是那种高冷型的,也不爱说话。

接触之后才发现,他不爱说话是真,但并不妨碍他操着一口上海本地话很快融入了秦怡的大家庭,博得了全家人的好感,两人喜结连理。

秦怡很快诞下了两人爱情的结晶一一儿子金捷。

金捷的到来全然不同于女儿斐斐的生不逢时,暂时幸福的婚姻、完美的伴侣带给了秦怡极大的幸福和满足,所以对儿子金捷她投注了极大的爱心和热情。

虽然女儿斐斐在这个家生活上被安排得很好,但心理上却有诸多不满:

亲生父亲陈天国的荒唐和酗酒幼小的她还全无印象,只觉得母亲离婚另嫁是对亲生父亲的背叛。

况且,亲生父亲陈天国离开母亲后生活得并不如意,他酗酒成性,最终在杭州的灵隐寺上吊自杀。

这让女儿更在心理上排斥母亲,觉得父亲的不如意与母亲脱不了干系。母亲每幸福一分她心理上便厌弃几分。

特别是有了同母异父的弟弟后,斐斐见母亲把全部爱倾注到弟弟身上更心生不满。

如果金捷能正常地长大,结婚生子,金斐姮自己也嫁到了心仪的人,一生顺遂,她或许终有一天会体谅母亲秦怡当年的不容易,从此母女亲密,姐弟言和。

偏偏金捷十六岁便查出得了精神病,且还是狂躁型的,病发了会打人。

这时的金焰和秦怡早过了感情的蜜月期,因为秦怡担着养家重任,工作繁忙顾不上家,金焰也有酗酒的坏毛病,且把胃给喝坏了,不仅如此,他还出轨,所以即使没离婚两人也一直处于分居状态。

偏偏最疼爱的儿子又成了精神病人,秦怡需一边养家一边为儿子治病,活得心力交瘁,自然更无暇顾及已成人的女儿金斐姮。

此后的岁月,除了拍戏,照顾生病的儿子便成了秦怡生活的重头戏,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儿子年近花甲去世。

女儿金斐姮和同母异父的弟弟并没怎样深厚的感情,所以她对母亲长年累月地忽略一直心怀不满,当然和母亲亲近不起来。

性格

金斐姮从来都不是个性子随和的人,她个性倔强、主观,不太会体谅人,而且固执、一根筋。

金斐姮也说自己:“个性又急,妈妈很随意,我很挑剔。”

鲁豫曾采访秦怡,提及秦怡和女儿的关系,秦怡伤感自述:

“不好,很不好,不好在哪里呢?就觉得这个人顽固,顽固得没道理!她晚上三点以后睡觉,”

秦怡心疼女儿也是78岁的老人了,却一意孤行。

“吃东西像鸟食,因为她的胃是切除过的,这个没有办法,生了病,切除的时候医生就讲了,切除了以后还是可以吃东西的,慢慢胃会长,但是要吃得慢,吃软的东西,她不听。当场就吃一碗硬得要死的饭,咕噜咕噜就吃下去,医生说她怎么可以这样吃?要慢,要细嚼慢咽,就是不听,特别固执,固执得不得了的固执。”

“喜欢不喜欢她,终归有原因的,现在她还是这样。”

其实,金斐姮性格的养成和她的成长环境脱不了干系:

总是忙忙碌碌的母亲,即使挤出点时间,身心也都在生病的弟弟那儿。

嘈嘈杂杂的大家庭,姥姥、大姨、小姨、舅舅一大家子人,从来没有独处的空间,大姨一辈子没嫁人,脾气古怪,和金斐姮脾气也不对路,两人经常干仗。

对于金焰,她也从不认为那是她的爸爸。后来金焰又出轨她的姨妈,而且还生下了一个孩子,更在金斐姮的心里添了一堵墙。

总之,金斐姮在这个家生活得毫无幸福感可言,所以当她到了适婚年龄,便迫不及待想嫁人,这也为她的不幸婚姻埋下了伏笔。

嫁人

女儿金斐姮爱上的这个男人来自农村,而且已有家室和一对儿女,金斐姮的身份是不光彩的“第三者”。

秦怡也是后来在接到亲家电话后才知道这内情。

当时秦怡正好在外地拍戏,听说女儿要和刚认识一个星期的男人闪婚,不禁急了,立时正在拍戏又赶不回去,就让女儿无论如何等她一个星期,等她拍完戏回去再结。

秦怡觉得自己是母亲,一来想给女儿把把关;二来也想给她买些东西,置办些嫁妆。

谁知女儿吃了秤砣铁了心,非不干,也不等母亲回来,只把吃饭的牌子撂给大姨,说:“明天我结婚了,这个菜看看,喜欢吗?”

把大姨搞得稀里糊涂,等秦怡回来向妹妹吐槽“你这女儿怎么这样子?”

婚后的金斐姮过得并不幸福,据母亲秦怡回忆,两人不和的原因绝大因素归咎于自己女儿,秦怡说“女儿跟丈夫结婚了没多久,就对人家也不好,人家也对她冷起来。”

因为女儿的一意孤行,秦怡对女儿冷了心肠,又忙着照料生病的儿子,女儿则对秦怡一直心怀芥蒂,母女二人住得不远,却常年疏于走动。

女儿后来一度在母亲的工作室帮忙,工作上尚可以磨合,但毕竟性格迥异,生活习惯差异大,生活上仍不愿待在一起,女儿也不常去看望母亲。

秦怡这辈子,一直在操劳,一直在奉献,一直在付出。

事业上,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没离开银幕;生活上,担起一大家子的重担便再没放下来过,直到家人或自立、或离开。

她以坚强的意志,豁达的胸怀,无私的爱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体谅一生未婚的姐姐;原谅出轨妻妹的丈夫;包容怀了丈夫孩子的妹妹;陪伴服侍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

却在自己患癌生病时,没有一个人守在床边嘘寒问暖,而全是一个人独自面对承担。

大概连上天都怜她的付出和不易,赐给了她不老的容颜和健康的身体,还有长寿的光阴,让她可以在送走拖累自己的亲人后过几天为自己而活的安生日子。

一辈子那么多的糟心事,她都选择默默吞咽,然后经过咀嚼消化,袒露出来的永远是感染人的笑容。

遗憾的是,作为至亲的女儿却一直不能对母亲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对母亲无私的付出真心心疼。然后相互相携,一起走这时日无多的剩下的光阴。

岁月无情不忍睹,只怕当年多少不解误会,多少芥蒂恩怨,会随着斯人已逝,在来日皆成情深,皆成懊悔。

所以,还是珍惜当下,少行后悔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