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舟山民风民俗:民间戏曲NO.2:布袋木偶戏

2024-10-03 04:40 来源:网络 点击:

舟山民风民俗:民间戏曲NO.2:布袋木偶戏

木偶道具过去头是用泥做。因为易碎,后改为木头做。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以福建漳州、泉州最盛。偶高尺余,由头、中肢和服装组成。它以樟木雕头,机关控制表情和肌肉运动;手分拳、掌,食指入头颈,中指、拇指操纵双手,动作敏捷,准确丰富,构成布袋木偶的主体;有时表演者以一小竹签插入偶袖捻动,丰富了手臂动作,而且他们可以凭借精湛技艺,做出开扇、换衣、舞剑、搏杀、跃窗等高难动作,令人叫绝。布袋木偶剧目丰富,传统、现代、神话、童话。衣服仿戏剧服装。伴奏乐器:鼓板、大锣、小锣、钹、二胡、板胡、三弦、笛子、唢呐等。木偶戏主要是在寺庙演出,或个人婚丧嫁娶、生日喜庆演出。


定海的木偶剧一说源于明代万历年间,由福建、安徽一带传入。一说150多年前舟山木偶戏的第一代宗师朱潭山来自宁波奉化,定居定海后收徒5人,现在世的定海双桥镇人侯惠义是第四代传人。全盛时有20多个木偶戏剧团,演职员近80人,演出剧目40多种。曾经在定海城乡流行的木偶戏有两种,如民国13年编纂的《定海县志》“风俗篇”载:“傀儡戏有两种,俗皆称之曰‘小戏文’,一种傀儡较巨者谓之‘下弄上’,皆邑中堕民为之,围幕作场,大敲锣鼓,由人在下挑拨机关,则傀儡自舞动矣,其唱白也皆在下之人为之。一种小者其舞台如一方匣,以一人立于矮足几上演之,谓之‘独脚戏’ 亦曰‘凳头戏’, 为之者皆外来游民。傀儡戏大者多民间许愿酬神演之;小者则多在街市演之,演毕向观者索钱,亦有以此许愿酬神者。”“扁担戏”属布袋木偶一类,木偶头子大小如鸡蛋一般,服装是个布套子,艺人的手伸在布套子里面,用手指操纵木偶的头和臂进行表演,演出时只需用扁担撑起一个木框作舞台即可。演出“扁担戏”,后台道白、说唱,还要有拉琴和敲鼓板、响器的。小型木偶戏因道具少,一根扁担就可挑起。故而民间称为“扁担戏”。1959年成立的“东升木偶剧团”演的是小木偶戏,该团由木偶世家子弟潘渭连担纲,演出场地在竺家弄口书场。演出的剧目有《七侠五义》、《薛刚反唐》、《呼家将》、《西游记》等,还移植演出了现代戏《平原枪声》、《东进序曲》、《智取威虎山》、《李双双》等,至“文革”开始停演。现定海的“小戏文”主要分布在定海双桥镇(原紫微、石礁)、盐仓、岑港、小沙一带还时有所见。定海有18个木偶戏班,40余名木偶戏表演艺人。“侯家班”的侯伟义将木偶戏创新,唱腔上有所改变,后场乐器渐渐增多,有了二胡、越胡、板胡、琵琶、手锣、三弦等,音乐也渐渐热闹起来。2004年成立定海木偶戏协会,隶属舟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2003年被浙江省列为首批民间艺术资源保护项目。侯惠义、侯雅飞等十名艺人荣获定海区十大民间“名艺人”称号。2005年被列入省首批民间艺术资源保护项目。为使木偶戏的传承后继有人,在紫微小学建立了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传承基地。2007年,双桥“侯家班”木偶戏六月还赴日演出。现木偶戏已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袋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确认名单为侯惠义之女、“侯家班”的第三代传人、舟山市木偶协会会长侯雅飞。


也有说普陀布袋木偶是从宁波张茅传过来,至今约有150多年历史,故而又称木偶戏叫“张孩头”。20世纪二十年代,由沈家门郑阿祥父郑照娣(原演舟山滩黄)组织一个傀儡戏联合班子。当时有10班(老碶2班,里洞岙1班,浦岙1班,顺母2班,沈家门6班),郑阿祥是沈家门班,15岁从师周章(白泉人)演木偶戏,后又师从潘如明(定海人)学习器乐。解放后,1950年就登记正式演出,至文革停演,八十年代又恢复,1983年郑阿祥参加舟山地区曲艺木偶戏交流,演出《猪八戒三请观世音》,获得演出奖。普陀木偶戏大部分是连台本,有《说唐》、《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郭子仪》、《万花楼》、《五虎平西》、《狄青平北》、《五虎平南》、《狸猫换太子》、《杨家将》、《呼家将》、《朱元龙》、《麒麟宝》、《天宝图》《地宝图》、《大红袍》、《小红袍》、《乾隆游山东》、《乾隆下江南》、《正德游江南》、《小五义》《七侠五义》、《火烧红梅寺》、《火烧回林寺》等。独本戏有:《三看御妹》、《珍珠塔》、《花亭会》、《桂花亭》、《李三娘》、《还金镯》、《戏合金》、《宝莲灯》、《龙宫得宝》等等。2002年,六横浦西村民间艺人郑舜臣有吹、拉、弹、唱之长和长期从事民间婚庆寿丧演出的经历,曾自筹资金置办木偶戏演出所需物件,拜定海双桥镇王善义为师。演出的节目有《乾隆下江南》、《龙凤戒》、《珍珠塔》、《麒麟豹》、《断臂姻缘》等五本戏。


岱山“木偶戏传人”是王嘉定,用指掌直接操纵木偶进行戏剧性的表演,唱、念、做、打,一人最多可扮演二三十个角色。1977年12月,由6人组成木偶戏剧团,王嘉定自任团长。王嘉定等人请时任舟山曲艺协会主任、享誉省内曲艺界的潘渭连前来授教8个月。王嘉定表演的古装木偶戏有《杨家将》《狄青下山》《薛仁贵征东》等。2004年,日本友人特来拍摄王嘉定的木偶戏表演。


“下弄上”是用竹竿来支撑和操纵木偶的,称杖头木偶,木偶头子大如鹅蛋,画的都是京剧脸谱,身子长约半米。演出时以围布作场,演出人员在围布里面将木偶举到围布上面进行表演,观众在围布外观看,则已失传。原岱山宫门村演的是杖头木偶,木偶较布袋木偶要大,有30~50厘米大小,演出人员也多。演出时,操作人员在围布内高擎木偶,一人操作一个木偶,木偶伸出围布一尺多,作各种戏剧人物动作,木偶用三根棍来操纵,一根“总经”为头颈,两根细棒连木偶的双手,棍棒用竹木制作,演员一手持“总经”,一手操作两根小棒控制木偶手的动作,如演出《武松打虎》等戏时,还要加小棒控制木偶脚的动作,还能使木偶舞刀弄枪进行表演,演出时演员要一边操纵木偶演戏,一边随之唱戏,这就是所谓的杖头木偶。杖头木偶模仿京戏形式,宽袍大袖,有髯口功、水袖功,还有一套文武场,但以短打戏为多;剧团因人员较多,连后场有十人左右,所以嗓音比较丰富,能体现各种不同的戏剧人物,演出效果比布袋木偶更加生动传神。但杖头木偶于上世纪60年代在舟山失传。

来源: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申明:本文版权为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