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晚清四大奇案之首,扑朔迷离的刺马案

2024-06-26 01:02 来源:网络 点击:

晚清四大奇案之首,扑朔迷离的刺马案

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动荡,乱象环生,产生了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在同治朝和光绪朝之交的清末年间,发生了轰动全国的清末四大奇案,就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和张汶祥刺马案。

这几个案件案情复杂曲折,扑朔迷离,尤以张汶祥刺马案的影响最大,光天化日之下朝廷封疆大吏被小民刺杀,使得朝野震惊,举国关注,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亲自出面处理此案。

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清晨,两江总督马新贻如同往常一样去总督署附近的校场检阅士兵操练。阅兵结束后,马新贻在一群护卫的簇拥下从西箭道步行回督署衙门。

走到半路上,突然从道路两旁围观的人群中冲出一个汉子,走上前来似乎要告状申述的样子。到了马新贻身边,此人突然抽出利刃猛然刺向马新贻的胁下。两江总督当即倒在地上,众随从见状大惊,急忙将他扶起,抬往总督署中救治。

其他护卫官兵蜂拥而上将刺客拿下。刺客行刺后并不逃走,被擒获时也无任何反抗,反而是不停地高呼“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他自称名为张汶祥,一人做事一人当,并无其他同伙。

到了中午时分,被刺中要害的马新贻已经不能说话。第二天下午便因为伤势过重,在督署内不治身亡。

02

马新贻,字谷山,是山东菏泽人。道光二十七年考中进士,与李鸿章同榜。之后在仕途上一路升迁。曾任安徽建平知县、合肥知县、安徽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抚、闽浙总督等职。

1868年9月湘军统帅曾国藩由两江总督任上被调离,改任直隶总督。马新贻接替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

马新贻为官倒也算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政绩斐然。他在安徽任知县时就以勤政著称。咸丰五年,他跟随钦差大臣袁甲三进攻庐州和巢湖的太平军。领兵打退对方援军,又接连击败了三河镇等地的太平军,攻克庐州后因功擢升庐州知府。

几年后,马新贻在按察使任上,因为率领团练乡勇与太平军交战中,被英王陈玉成击溃,将庐州城也弄丢了,一度被朝廷革职留任。

同治三年,马新贻升任浙江巡抚。当时浙江刚从太平军手中收复,民众尚且度日艰难。马新贻到任,随即上书朝廷免除百姓未交的赋税。

第二年,马新贻又上书朝廷获准减少杭州、嘉兴等七府额外征收的税米,请求废除漕运上的诸多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为浙江百姓谋取了修生养息的机会。

马新贻还主持修筑了海宁石塘、绍兴东塘等水利工程,疏浚河道,造福一方。他注重地方教育,及时恢复了各府的书院,对于修习课业的学生视若子弟,还会给予钱财奖励其中的优秀者。

马新贻

马新贻调任两江总督后,加紧着手江南运河等河务工程。他常亲赴水利工地巡视,运河河堤竣工的时候,他还亲自前往验收。对于兼管的两淮盐政,马新贻也着手进行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调整。

那么,刺客张汶祥又为何要对这样一个勤政而又受到百姓拥戴的朝廷命官马新贻痛下杀手呢?

03

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身亡,江宁将军魁玉随即将案情上报京城,朝廷上下惊愕悲悼不已。慈禧太后都吃惊地表示:“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命令魁玉严审张汶祥。可以确定的只是其为河南汝阳人,当过几年太平军。张汶祥的供词闪烁其词,越发让人怀疑。

有谏官奏请朝廷,一定要查清楚背后的主使者。于是朝廷命张之洞堂兄﹑漕运总督张之万参加会审。马新贻的下属袁保庆等人提出主张对张汶祥严刑问讯,结果被魁玉他们以“案情重大,不便徒事刑求”拒绝了。

案件审理过程漫长,几个月后张之万与魁玉奏报朝廷称,经过多次讯问,根据张汶祥始终坚持的口供,凶犯曾参加过太平军和捻军,后来又暗通海盗。马新贻在担任浙江巡抚时,象山和宁海沿海的南田地界上海盗猖獗,祸害多年。马新贻派遣官兵将其剿灭,张汶祥的同伙大多被杀。

又因为他的妻子罗氏被人诱拐走了。马新贻到宁波巡视时,张汶祥曾拦路递交呈状却没有被受理,因此怀恨在心。新仇旧恨促使他铤而走险,行刺之举纯属私人恩怨,并没有外人指使。

朝廷并没有轻易认可这个结论。随即派曾国藩回南京再任两江总督,并加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为钦差大臣,带着两个刑部郎中赶赴南京共同复审此案。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途中遇到大雪阻隔,车马难行,钦差大臣郑敦谨带着随从弃车徒步而行。赶到南京后第二天就闭门审案。

曾国藩接旨后却坚辞再任两江总督,以生病为由请求免除其职务去养病。清廷不予批准,指示他尽快赴任。曾国藩无法推脱,不过还是拖延了一段时间才动身到南京接任。

郑敦谨复审多日并无结果,张汶祥始终不改口供。曾国藩来到后也没有任何进展,案件持续审理数月之久,尽管张汶祥的供词漏洞百出,最终仍然按照张之万和魁玉原先定下的暗通海盗,图谋报复的罪名定案。

第二年十月,张汶祥被凌迟处死,心、肝被掏出放在马新贻的灵前祭祀。张汶祥的儿子也被株连处死。

朝廷对马新贻追赠太子太保衔,按照总督阵亡的先例给以抚恤,入祀北京地安门外的对国家有功王公大臣的专祠“贤良祠”。

04

一场朝廷封疆大吏被刺杀而亡的大案似乎就此落幕,然而在民间关于此案的真相和动机却扑朔迷离,传闻四起,种种说法一直争议不休。

受到比较多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刺马案是政治谋杀,马新贻是晚清朝廷与汉族地方实力派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随同刑部尚书郑敦谨前往南京复审刺马案的两个郎中之一颜士璋,写有《南行日记》,记述了赴南京办案的全部过程。据颜的曾孙说,其中就有“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和“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之语。

从张汶祥行刺后所说“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也极像是一桩买凶杀人案。

定案时,参加审理的江苏候补道孙衣言和山东候补道袁保庆极为不满,拒绝在结案奏章上签字认可。

结案奏章报送京城后,未等圣旨下达,刑部尚书郑敦谨即带着两个郎中离开南京。行至清江时他打发两个郎中回京交差,自己称病请求开缺,未获清廷允许便自行弃官回乡。种种迹象说明此案没有那么简单。

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率领湘军攻克的。民间流传洪秀全的天王府中有巨量珍藏,被曾国荃的湘军掳掠后悉数运回湖南老家。而曾国荃却只说天王府毁于大火,没有如实报缴财物,清廷本就疑惑。

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的湘军骄纵跋扈,两江地区被湘军视为自己的地盘。清廷颇为忌惮,只好培植淮军加以牵制,同时数万湘军被裁。

马新贻取代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就是朝廷特意派去遏制湘军的要员。而马新贻进京觐见慈禧,退出时大汗淋漓,惊恐万状,朝服都被浸湿。甚至赴任前还叮嘱家人,自己此去吉凶难料,万一有不测,要忍气吞声,方能自保。足见此番使命极为凶险。

马新贻上任后按照朝廷旨意,对纵恣不法的湘军,大加裁撤制约。并且严厉镇压那些被裁撤后到处游荡掳掠,为害百姓的散兵游勇,自然激起了湘军上下的仇恨。对太平天国巨额财宝下落的追查更是曾国荃的湘军所忌惮的。从而买通刺客张汶祥对马新贻下手。

而张汶祥被处死后,有湘军将领给他立碑,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05

另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则是马新贻“渔色负友”,从而引来杀身之祸。

是说张汶祥原先为捻军,但是早就想投降朝廷。当年马新贻任庐州知府时率军追剿捻军,结果反而兵败被捻军俘虏。

张汶祥联络营中好友曹二虎、石锦标,三人私下与马新贻密商并结为兄弟,誓约同生死共富贵。再假装由马新贻收复失地,立下军功,以至欺瞒朝廷爬上封疆大吏高位。后来马新贻将前来投靠的三人及其部属收编,成立了“山字营”。

不久,马新贻却贪图曹二虎妻子的美色,与之私通,并诬陷诱杀了曹二虎。逃脱魔掌的张汶祥义愤填膺,决意为兄弟报仇,这才有了这桩刺马大案。

这种说法不胫而走,很快见诸各种野史、小说和戏曲,影响很大,几乎成了公论。

不过也有人为马新贻抱不平,认为这是背后的买凶者为了诋毁马新贻,事先精心策划编造的。试图通过散播流言来混淆视听,为此甚至暗中指使上演以此说为蓝本的戏曲《刺马传》。

对于此案发生的缘由,还有:马新贻通回卖国被杀﹑江苏巡抚丁日昌为犯案的儿子求情未成,而买凶刺马﹑马新贻庇护洋教而被人买凶刺杀等几种说法。

前些年上演的影片《投名状》正是以“渔色负友”的刺马案版本编剧的。让情节更为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无疑是电影剧本所追求的,当然这无关乎这桩清末奇案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