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的材质战争:从塑料与金属,到玻璃与陶瓷
手机厂商的材质战争:从塑料与金属,到玻璃与陶瓷
文 | 雷科技 leitech
摸摸你的手机后盖,到底是陶瓷还是玻璃?
大多数用户面临这个问题答案可能是:不知道,或者无所谓。
不过,最近因为小米新机后盖材料这件事,网友们却吵成了一片。手机外壳材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
小米 14 Ultra 的后盖真身:陶瓷 OR 玻璃?
前段时间,小米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影像旗舰—— Xiaomi 14 Ultra。凭借其出色的硬件配置和极佳的影像能力,14 Ultra 一经发布就赢得了国内外多数手机玩家的好评。不过,那款只比「普通玻璃」版本重 5g 的蓝色「龙晶陶瓷」,却在国内手机玩家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实验室测试指出,14 Ultra 的「龙晶陶瓷后盖」可能是一种微晶玻璃,这是因为其波形结果显示,后盖材质与透锂长石晶体(一种与 iPhone 超瓷晶玻璃相同的材料)非常相似。这表明,尽管被标榜为「陶瓷」,14 Ultra 背板材料实际更接近于特定类型的玻璃。
也有观点指出,这种所谓的「龙晶陶瓷」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玻璃,也不是陶瓷。这种说法暗示了材料可能属于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既具有玻璃的某些特性,也有陶瓷的一些性质。
图片来源:小米
可能是因为过去小米的陶瓷版本手机的质感太过出色,不少消费者对 14 Ultra 的「龙晶陶瓷」并不买账。讨论之激烈甚至让小米都修改了网站的文字说明,将「龙晶陶瓷」改为「龙晶玻璃」,不再强调 14 Ultra 的「陶瓷」身份。
考虑到小米已经修改了描述,小雷在这里并不打算就「龙晶陶瓷是不是陶瓷」的话题深究下去。但小米此次关于手机材质的争议,却再次将一个被暂时放下的话题重新带到了大众面前:
消费者在追求手机材质时,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相信我,这个问题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塑料曾因耐用流行,却因 " 不高级 " 被淘汰
想理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手机最初的材质说起。在手机刚刚诞生之时,手机所使用材质无非两种:塑料、金属。在当时,由于小型电池的技术不够成熟,重量和体积都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这就导致大多数手机厂商都选择了更轻薄的塑料材质制造手机外壳,以平衡整机的使用体验。
作为现代工业史上最重要的创新和生产材料之一,用塑料做手机外壳有许多的优点:和对加工工艺有要求的金属相比,塑料极易加工成形,成本极低,非常适合「移动电话」这种急需压低单品价格以提高市场覆盖面的数码产品,同时也使得在手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比如塑料后盖也是可以做成半透明、全透明、渐进色的。
图片来源:HMD
但更重要的还是塑料在耐用性上的表现:虽然塑料的耐磨性和硬度不及金属或玻璃,但它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在一定程度内「变形」的设计让塑料外壳成为了手机的「吸能区」,不至于像现在某些金属边框的手机一样,一旦中框变形就会「挤裂」手机玻璃。
相信老玩家们应该都经历过这么一个情况:不小心把诺基亚 3310 摔「散架」了,把零件拼起来还能继续用,这就是塑料「耐用性」的最佳体现。
此外,低成本的塑料外壳也显著降低了用户维修手机的成本——手机壳摔碎了?换一个新的就好了。基于塑料易加工的特点,当时市面上还有不少「后市场」手机外壳供用户选择——小雷(ID:leitech)自己的诺基亚 3310 就换了现在看来堪称「探索版」的紫色半透明外壳。
可以说,手机选择塑料做外壳材质,完全是基于成本和功能的考量。
然而,后来 " 塑料感 " 却成了低端廉价的代名词," 塑料姐妹 "" 塑料友谊 "" 塑料兄弟 " 等网络热词也导致人们对塑料缺乏好感,塑料逐渐在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被摒弃,能不用就不用。在功能之外,人们对手机材料有更多的要求。
材质价值不止于功能,金属日益受宠
当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后,大家对手机外壳的追求发生了改变,即手机从「科技奢侈品」转变为一般消费品后,一部分有先见之明的品牌开始探讨手机背后的「精神需求」。
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发布于 2010 年的 iPhone 4 开启了金属,尤其是不锈钢材质与高端挂钩的时代,但事实并非如此。
图片来源:Apple
塑料外壳成本低,但用久了容易留下痕迹,不符合少数人对「高端手机」的心理预期。但与此同时,不锈钢等金属材质开始被大量应用在现代艺术领域。
2000 年前后,艺术家开始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金属作为工业化进程的代表,成为了现代艺术、工业设计等创新领域的首选材料。凭借其耐用性、可塑性、现代性以及独特的触感,不锈钢开始被广泛应用在雕塑和装置艺术中,成为了当代、现代艺术家们的重要创作材料。
几乎在同一时间,手机品牌开始关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和塑料相比,金属因其加工难度带来的成本上升,和高端手表中的日内瓦波纹一样,成为了高附加值的代表。金属冰冷、坚硬的触感也符合 1999 年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用金属构建的科技观点。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 2000 年到 2010 年间 iPod 材质运动的变化中看出:2006 年的 iPod 还在使用纯白的塑料外壳,但从 2007 年开始,Apple 就开始在 iPod Classic 中使用不锈钢材质。
这意味着,手机外壳选材不再以「功能」为第一优先级,厂商们开始探寻手机材质背后传递的附加价值。后来由 iPhone X 引入的 7000 系不锈钢边框、由 iPhone 15 Pro 引入的钛金属,也只是延续了 2000 年至 2010 年材质变化的风潮而已。
玻璃曾是科幻先锋,好看却不耐刮也不耐摔
如果说金属材质手机外壳的流行,是手机外壳选材从功能优先到设计优先转变的标志,那 2010 年前后玻璃材质的应用,则是手机材质从设计优先到功能优先的一次「文艺复兴」。
说实话,2010 年前后手机引入玻璃后盖,并不完全是功能导向的功劳,其中也有一定设计导向的考量。
特别有意思的是," 玻璃 " 的流行是从软件系统开始的。2007 年,微软发布了 Windows Vista,将玻璃、毛玻璃等透明元素「Aero」带入消费电子领域。2009 年发布的 Windows 7 则将这一元素发扬光大。2010 年后,玻璃已经取代了金属,成为了当时科幻领域的代表元素。这从设计艺术角度,将玻璃推向了手机行业。
但与艺术导向相比,功能导向的比重似乎更高。因为在 2010 年后,无线充电技术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无线充电的电波无法穿透金属后盖,这从根本上否决了过去由设计、触感掀起的金属后盖时代。而无线充电作为当时高端旗舰手机的标配,也进一步带动了玻璃等元素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运用。
再加上康宁研发的大猩猩玻璃成本开始下降,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玻璃材质「不耐用」的问题,玻璃后盖开始成为手机设计的新潮流。然而,相较于其他材料而言,玻璃依然不耐刮、也不耐摔,因此手机厂商们继续探寻更优的材质,于是,兼具玻璃的美观等优势,同时有更强的耐刮耐摔特性的陶瓷被应用上了。
后来居上的陶瓷,如何提升手机设计的上限?
时间来到 2016 年,小米 MIX 发布。从手机发展史上看,小米 MIX 毫无疑问开启了手机的「全面屏」时代。但在手机设计进程上,小米 MIX 也开启了「陶瓷手机」的新时代。
作为第一款使用全陶瓷机身的 Android 手机,小米 MIX 是小米在材料创新和设计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全陶瓷后盖不仅给予手机一种独特的高端感和光滑的触感,而且提高了抗刮擦的能力,让手机无惧磨损。不可否认的是,陶瓷后盖显著增加了手机的重量,极大的影响了手机的整体手感,在我看来,这一阶段的陶瓷机身更多的还是基于设计的考量,在功能方面的思考甚至还有所欠缺。
而近几年的各类新型陶瓷,在我看来就是陶瓷后盖从设计优先到功能优先的再一次倾斜。在新型陶瓷材质的帮助下,手机不仅平衡了重量,同时也提供了出众的防护性。虽然说陶瓷后盖在冲击防护方面还有待提升,但配合钛金属边框的新兴材质,手机品牌已经实现了功能与设计的平衡。
这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也为手机品牌带来了更大的设计空间,让品牌可以带来更大胆的创新硬件,而这正是身为消费者的你我最想看到的。
材料演变的背后,是手机身份的进阶
回顾手机材质的演变过程,手机材料的演变趋势从最初的塑料和金属,到后来的玻璃和陶瓷,不仅反映了科技进步和工艺创新的步伐,也展示了设计理念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每种材料的选择都是在功能性、美观性和手感体验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的结果。塑料和金属的使用标志着手机从奢侈品向大众商品转变的过程,而玻璃和陶瓷的普及则代表了手机设计向更高端和艺术化方向的探索,成为了尝试新材料和工艺的前沿。
如同 LV、香奈儿、爱马仕等品牌的包包会去强调选取的材料一样,前些年它们普遍采取动物皮革,会强调是 " 上层小牛皮 " 以及对应的制作工艺,后来在绿色消费浪潮下转而更多采取帆布等非动物皮革,当然了,奢侈品们的帆布也会被包装成不一样的材质(其实是一样的)。
在手机行业,同样的故事在上演。当功能大同小异后,一些产品功能升级较少的品牌,会更多地强调一些非功能属性,比如颜色、材料抑或是联名品牌。
这里不得不提一嘴,苹果对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宣传技能,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iPhone 15 系列竟然可以将 " 钛金属 " 当成重大卖点宣传。最近在上海静安寺开业的中国最大的 Apple Store,也将 " 不锈钢电梯 " 作为一大卖点,虽然大多数用户并不知道,乘坐不锈钢电梯 " 穿梭楼层 ",跟其他电梯到底有什么体验的区别?
这也是苹果厉害的地方:它总是可以将一些寻常的技术、材料、颜色或者说功能,包装成高大上的设计概念,甚至是创新。当然,苹果的做法也被国产手机借鉴,比如小米就曾很长一段时间 " 卷不锈钢 ",强调 " 奥氏体 304 不锈钢 " 等材料的创新应用,如今小米也推出了钛金属的小米 15 系列新机。
除了 " 冷饭热炒 " 外,我们更期待的是真正的新材料在手机中的应用,比如更美,更轻,手感更好,同时更抗摔抗磨的材质。可预见,随着材料科学和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新型材料将被引入手机设计之中。
新材料不仅能进一步提升手机的耐用性和美观性,也可能带来全新的交互方式。例如,压力感应材料可能被集成到手机中,使设备能够提供丰富的触觉反馈,同时也有可能取代传统手机按键,为手机无孔化铺平道路。
手机材料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它涉及技术进步、用户需求以及设计美学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手机将在材质上更加多样化,功能上更加强大。
到那时,自然不会有人再关注,手机后盖到底是陶瓷还是玻璃这种问题了。
-
- 零跑汽车,新造车突围的「乌龟模式」
-
2024-03-29 17:40:07
-
- 被马面裙带火的小城,不只曹县
-
2024-03-29 17:37:50
-
- 限售股解禁,「药妆龙头」贝泰妮还值得投资吗?
-
2024-03-25 22:49:56
-
- 老外回来了吗?
-
2024-03-25 22:47:41
-
- 现实版《周处除三害》,3600余人被骗!他创立“灵修”组织骗财骗色:谁不守规
-
2024-03-25 22:45:25
-
- 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马斯克重回首富,中国前三是他们
-
2024-03-25 22:43:09
-
- 当游戏遇到AI大模型:NPC越来越真实,玩法将彻底改变
-
2024-03-25 22:40:53
-
- 双王变单核:快手完成质变了吗
-
2024-03-25 22:38:37
-
- 利润高达1000%,大厂加码千亿“羞羞生意”
-
2024-03-25 22:36:21
-
- 瑞幸库迪们,捧出一个“网红品类”
-
2024-03-25 22:34:05
-
- 腾讯迎来了一位“新大哥”
-
2024-03-25 22:31:49
-
- 翟欣欣涉嫌敲诈勒索案:知情人士称其已认罪,或被判10年以上
-
2024-03-25 22:29:32
-
- 东南亚最火的手游,连总统都想蹭热度。
-
2024-03-24 20:37:55
-
- 数字游民兴起:赚一二线城市的钱,在三四线花?
-
2024-03-24 20:35:39
-
- 莫斯科惊魂24小时,恐惧蔓延至街头:当地人不敢坐地铁,有人炒卖防弹衣
-
2024-03-24 20:33:23
-
- 2024年的百度大模型,离「钱」越来越近
-
2024-03-24 20:31:07
-
- 近70人死亡!在厕所、储存室等发现部分遗体!"枪手向每个人开枪"
-
2024-03-24 20:28:51
-
- 国产大模型Kimi引燃概念股 是机遇还是挑战?
-
2024-03-24 20:26:35
-
- 烧钱的顺风车没有赢家:乘客狂投诉,司机猛吐槽
-
2024-03-24 20:24:19
-
- Kimi宕机打醒巨头!阿里百度360连夜出手,大模型商业化厮杀开始
-
2024-03-24 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