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90亿人次迁徙,有什么不一样

2024-02-24 17:04 来源:网络 点击:

90亿人次迁徙,有什么不一样

南来北往,东行西进。

春节长假结束,春运仍在延续,返程客流将在 2 月 25 日(正月十六)出现又一个高峰。从数据看,客流量大已成为今年春运的最显著特征,铁路、公路、民航等客运量频频刷新纪录。截至 2 月 19 日,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已累计超 58 亿人次,预计春运总出行量达 90 亿人次,将创历史新高。

(一)

春运承载着阖家团聚的期盼,也折射着中国社会的变迁。1980 年,《人民日报》等媒体首次使用 " 春运 " 的字样报道大规模的春节客运。此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口大规模流动,春运出行人数年年攀升,出行方式也发生巨变。

平均时速不到 40 公里的绿皮车,悄然间换成了似银龙疾驰的复兴号;" 摩托大军 " 退潮,取而代之的是自驾出行。据统计,今年春运预计将有 72 亿人次选择自驾,相当于我国总人口的 5 倍还多……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传统客运方式各显其能,自驾、拼车、租车等新势力强劲 " 加盟 ",为 " 人类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 " 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

锦绣中国年,涌动新活力。中国人每逢春节回家团聚,被不少国际观察人士称为 " 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口流动 "。当出行之路更加顺畅快捷,以团圆贺岁为主题的春节长假,便获得了更多 " 打开方式 "。

从前 " 千里奔赴为团圆 ",如今出行升级让距离变短、疲惫减轻,团圆之余还能安排一场旅行。从前 " 宅 " 家过大年,如今自驾游成为风尚,逛庙会、看电影、赏龙灯、观民俗 " 说走就走 ";从前 " 大包小包看爸妈 ",同样依赖于交通物流的四通八达,动动手指提前下单," 年货比人先到家 " ……

从热气腾腾的 " 流动中国 " 不难看出,春节已经不仅意味着回家,而越来越成为一个集阖家团聚、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经济消费年度盛事。

(三)

有人这样总结 " 春运经济学 ":便利的出行方式、多元的消费场景,撬动了美好生活的升级需求。而逻辑链条的另一端则是,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又反过来为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行业提供了发展驱动力,促进供给和需求实现更优配置、共同升级。

以这个春节假期为例,庞大的出行规模,自然会放大一些日常难以察觉的短板。比如,热门日期热门车次高铁抢票难,旅客 " 买短乘长 " 导致列车严重超员无法行驶,规则有待明确、服务有待优化;比如,受天气影响,某些高速路异常拥堵,应急保障鞭长莫及,如何最大限度避免现实版 " 人在囧途 ";比如,充电桩铺设仍有很大缺口,新能源车排队续航," 里程焦虑 " 依然是很多新能源车主心里的痛;又如,个别景区过度拥挤、酒店 " 一房难求 ",出游中的梗阻徒增不快……如何系统解决这些极端情况下暴露出的痛点堵点,很大程度关系着未来消费的活力指数。

(四)

消费活则经济活。长期的经济学观察显示,经济发展的重心最终都会转向消费,世界公认的高收入经济体,消费的 GDP 占比通常在 70% 以上。以辩证逻辑看,春节出行消费中的痛点,其实也是优化服务的发力点、活跃经济的着眼点。

近段时间,面对种种吐槽争议,相关方面始终在积极应对。铁路扩大运力,公路服务区升级,文旅部门严厉打击乱象,除了千方百计做好当下工作,也需要全社会有更多深入思考和着眼于未来的行动部署。

出行消费并非假日专属,而愈发成为 " 流动中国 " 的活力来源之一。精准洞悉消费新变化新趋势,以新需求催生新供给,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必能更好激活经济社会的 " 一池春水 "。

(五)

龙腾华夏,活力升温。龙年春节 " 热辣滚烫 ",勾勒出经济社会升级发展的崭新图景,折射出中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的充足潜力,更坚定了抓住机遇更好发展的信心。

新的奋斗时序已经开启,让我们满载着节日的祝福和积蓄的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启新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