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常德的黄金台原名皇经台,曾被张献忠一把火烧掉

2024-11-06 17:29 来源:网络 点击:

常德的黄金台原名皇经台,曾被张献忠一把火烧掉

黄金台实名皇经台。它不是街名,也不是巷名,而是常德城内一块只有“巴掌大的地方”的地名。后人不知者有意或无意地将文化味的“皇经”台偷换成金钱味十足的“黄金”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时代,迎合了民众的口味。

皇经台是明代藩王在王府旁边设置的道教祭坛。《清嘉庆•常德府志•山川考三》记载:“明荣王府:府治西北一里(现市一中、财政局、市公安局)。明弘治十一年(1498)命内宫监工,工部主事陈珂董造。明孝宗四年(1491)封宪宗第十二子佑枢于此,历传五世。”明荣王崇尚全真道,对常德的道教发展有一定影响。

他就藩常德后解囊出资,大兴土木,重建太和观(在河伏山)的同时又在王府外的红墙内设置“社稷、山川、风云、雷雨等坛,并列如制,在内供奉。”(龙膺曰)其中,供奉真武祖师神像和收藏皇经的祭坛就是皇经台。

明崇祯十六年(1643)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攻入常德,王府被付之一炬。皇经台也遭池鱼之殃,但人们仍习惯称呼此地为皇经台。

清代皇经台逐步建成豪门望族,大户商贾的居住地。窨子屋鳞次栉比、风格各异。高低错落的院落,对对石兽守立的铁皮包木大门,形成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到了民国,因天灾人祸,特别是抗战时期日寇飞机狂轰滥炸,皇经台损毁严重,但东侧、南侧的许多窨子屋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有的新中国成立后仍“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皇经台南侧有座余家大屋,住着有名望的余钦翼,清末曾任新军第五十标标统驻守常德,后升新编第一师师长。

解甲归田后,他创办电灯公司,为常德电灯照明之始。晚年不问国事,资助人才新秀。著名作家丁玲在常德读书时被他收为“义女”。余钦翼1954年在余家大屋病故。被《常德地区志•名人志》《常德人物谱》和2009年版《常德历史名人》载入史册。

民国16年,有位宁波人在皇经台开设泰康木器号,生产的中式和改良西式家具享誉全城。其中茉莉花床和宁波床最为亮眼。“三滴水茉莉花床”以茉莉花树木为主料,所有花板用立体雕刻与浮雕完美结合,雕绘出各种人物、花草、狮子头、双凤朝阳等图案。再把雕、绘、漆、贴金等传统工艺融为一体,显得格外典雅庄重,精巧美观。

引入宁波技艺制作的“宁波床”用料为杂木和杉木,它在雕刻人物、花草的基础上整床嵌有无数衬有人物、小鸟、刺绣的玻璃,卧床者能隐约看到自己的身影,令新婚夫妇特别青睐。

皇经台东贴大井巷(现刘海巷),南靠治安巷(已拆除,向南移至四眼井街),西临泮池街,北对法院街(现建设路)。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立了木器生产合作社,后改为皇经台农具厂。1959年改名皇经台木器厂专业生产木制家具。生意红红火火,隆隆的电锯声昼夜响起。每天从大井巷口拖出一车又一车锯木屑,夏天用来制作“蚊烟香”,冬天用来熏腊肉。

通晓路径的人为了抄近路,常常从大井巷内的车家窨子后门进,穿过几进几出的天井、堂屋,从雷祖殿(现城南派出所)旁边的前门走出去,直达梳子巷。

改革开放后,春风吹暖皇经台。木器厂最终凤凰涅槃。泮池街的临街门面与和平西街、四眼井街连成商贸市场。建设路临街门面也展露商机。这里有间不打眼的店铺,专业加工猪蹄子,引来孩子们围观。只见一排排猪蹄子摆在街檐下,点燃喷火灯后一阵喷射,猪蹄向左转再喷射,向右转又喷射,最后来个向后转身喷射。

孩子们拊掌唱道:“排长排长,半个皇赏。喷灯一响,黄金万两!”授封为“排长”的店主乐呵呵地抓来一把糖果,犒赏这些“封官许财”者。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的皇经台流金又淌银,被繁华的建设路、金钻广场、特产街、美食街“围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台。这里许多商家店铺招财气,讨吉利,纷纷冠名“黄金”“黄金台”。银行储蓄所怎甘落伍,名正言顺就是“黄金台”。

来源:常德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