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曹县庄寨镇自然村名称由来

2024-11-06 04:27 来源:网络 点击:

曹县庄寨镇自然村名称由来

庄寨镇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置冤句县(今庄寨镇),属东郡管辖。

西汉初年,冤句县属梁国。

西汉景帝年间,冤句县属济阴郡。

南朝宋时,废冤句县。

北魏复置冤句县。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改冤句县为宛亭县,属兴仁府济阴郡。

金大定八年(1168年),宛亭城被黄河冲毁,废宛亭县,省入济阴县。

明洪武四年(1371年),庄寨境分属曹县夏侯都、东明县东明都(明代划入曹县)和祥符县辛安都(明代划入曹县)。

明永乐二年(1404年),庄姓自山东青州府益都马儿山阳枣林迁居至此,因构筑寨墙而名庄寨。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属曹县桃源、辛安、东明三里。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曹县第十区(驻桃源)。

民国三十三年(1943年)8月,属齐滨县第三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曹县第七区(驻桃源)。

1958年3月,庄寨从桃源分出,设立庄寨乡;9月,庄寨乡与桃源乡合并设宇宙人民公社;10月,改称桃源集人民公社。

1960年2月,桃源集人民公社更名为庄寨人民公社。

1979年1月,庄寨人民公社东部50个村庄划出,成立桃源集人民公社;南部4个村划归大寨集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撤销庄寨人民公社,成立庄寨镇和白茅乡,均属曹县庄寨区。

1988年12月,撤销庄寨区;撤销白茅乡,原白茅乡行政区域并入庄寨镇。

2020年8月,撤销庄寨镇、桃源集镇,设立新的庄寨镇。

2021年7月12日,原庄寨镇、桃源集镇两镇合并,成立新的庄寨镇,并召开了全体干部会议。

新庄寨党委政府揭牌仪式

建设中的鲁南高铁庄寨站

庄寨镇240国道与350省道交汇处

1999年12月《曹县地名志》庄寨镇

革命传统

庄寨地处鲁豫边区,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曹县的敌后活动根据地之一。1936年秋,中共党员于子元受直鲁豫特委派遣,到庄寨以卖烟、作画、教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同年底与中共党员王石钧、曹县三区义合乡乡长郭心斋在郭小湖村建立地下交通站。1938年5月,义合乡抗日自卫队在庄寨郭小湖村建立;同年秋,鲁西南抗日救国会(冀鲁豫边区抗日救国总会第三分会)成立;10月,中共曹县县委在郭小湖村组织建立考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于子元任县长,杨履谦任秘书,组建了60余人的基干大队。次年3月县政府撤销。1943年,庄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16个联合村基层政权,对日伪势力产生了较大的防范牵制作用。

曹县庄寨革命英烈纪念园

坐落在娘娘营北村和王庄村之间,庄寨镇icon政府为王宪彬、王宪政烈士修建的纪念园。为革命牺牲重于泰山,替人民谋利名垂青史!

曹县庄寨革命英烈纪念园

英烈事迹介绍

代表人物

陈豨(?—前195),秦末冤句人。秦末农民战争时期随刘邦入关,为游击将军。汉初,以战功封阳夏侯,任代相,领兵防御匈奴。因门客众多,遭疑忌。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举兵叛汉,自立为代王。后被汉将周勃击杀。

刘秀(前6—57),字文叔,西汉济阳县(今曹县西北白茅村一带)人,汉高祖九世孙,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九岁时随其叔迁居南阳。新莽地皇三年(22年),刘秀与其兄刘縯在舂陵起兵。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更始帝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定都洛阳,建立东汉,天下归于一统。刘秀在位三十三年,轻徭薄赋,强化中央集权,使东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8]

黄巢(?—884),唐代曹州冤句人,唐末农民战争领袖。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响应王仙芝长垣起义,率领数千农民挺进曹州(今曹县韩集镇堤上范村南)与王仙芝会师。王仙芝战死后黄巢统领义军,称“黄王”,号“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入安徽,渡长江,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南下广州,又挥师北上攻入长安,即皇帝位,称“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后在官军反扑下撤退,在泰山狼虎谷兵败自刎。为纪念黄巢,2000年4月庄寨镇开辟广场立黄巢骑马奔腾的青铜雕塑一座。

郭心斋(1904—1986),庄寨镇郭小湖村人。1935年7月参加革命,历任曹县三区义合乡抗日自卫大队大队长,冀鲁豫支队第五大队副队长,八路军334旅688团参谋长,鲁西南独立团副团长兼政治部主任,东垣县、菏泽县、考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冀鲁豫第五专署副专员,菏泽专署副专员,中共菏泽地委统战部长,山东省人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山东省委青岛疗养院院长、党总支书记,青岛市政协常委等职务。

王子平,庄寨镇大马王村人。1938年6月参加革命,1939年4月入党,历任曹县抗日政府财政科长、鲁西南专署财政科长、东明抗日政府县长、鲁西南专署战勤指挥部副司令员、平原省黄河河务局秘书处处长、国家水利部黄河委员会财务处长、水利部(水电部)水文局局长等职务。1983年12月离休。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今境分属桃源、辛安、东明三里。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曹县第十区(桃源),1943年8月属齐滨县第三区,1949年8月改属曹县第七区(桃源)。1957年设庄寨乡,1958年9月设宇宙人民公社,同年11月更名为庄寨人民公社,时辖36个生产大队,103个村庄。1979年初,将东部的后长庙、长岗庙等50个村庄划出,成立桃源人民公社;同时将南部的4个大队4个村庄有界牌、张堤圈、徐堤圈、大杨口等划归大寨集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建镇时,又将南部段集、陈小营、胡厂、王言庄、后韩庄、纸坊、前韩庄、白茅、韩寨、孙寨、刘寨、新刘寨等12个村庄划归白茅乡。1988年12月,划归白茅乡的12个村庄复属。该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庄寨村而得名。

鲁豫两省四县九乡镇联谊塔

列为县级第一批历史建筑

位于庄寨镇驻地,由二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县(曹县、东明县、兰考县、牡丹区),九乡镇(庄寨镇、桃源、黄集、 马头、南漳、三春、大屯 、孟寨、固阳 )等鲁豫边界乡镇于1996年共同建设,该塔建设两台之上,高28米,由4个柱、9个圆环相扣,分别象征二省、四县和9乡镇,表达各地和衷共计、携手联防、勤政廉倡、富民一方、共赴小康之意。

庄寨

盘鼓表演

位于曹县城西北37.2公里,庄寨镇政府西300米,240国道西侧。聚落形态略呈方块状。人口2570人,汉族,面积1.48平方千米。逢古历三、五、八、十成集。全村有庄、潘、韩三姓,庄姓居多。为庄寨镇人民政府、庄寨居民委员会驻地。据《庄氏族谱》和《庄氏始祖碑》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庄公讳百万字广财自山东青州府益都马儿山阳枣林迁居曹邑(今址)。因构筑寨墙而名庄寨。

祥符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40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北3公里。村庄聚落呈西宽东窄三角形。人口4812人,汉族,面积6.1平方千米。以农为主,兼有桐木加工、面粉加工等行业。特产青山羊。全村有祁、刘、朱、程、李5姓风,以祁、刘2姓为多。为祥符寨村民委员会驻地。明永乐十年(1412年),山西洪洞县民迁此建村。又据《祁氏家谱·序》载:始祖祁守信配刘氏、赵氏,原籍山西洪洞县,自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迁居河南开封东北四十五里马二社埽头集西北祁家庄,自应雄祖又迁居山东曹县九十里之祥符里。村因筑寨而得名。

邹庄

位于曹县城西北37.1公里,庄寨镇政府东北4公里,240国道西侧500米,村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人口930人,汉族,面积0.54平方千米。以农为主,村有邹、新二姓,邹姓为多。为邹庄村民委员会驻地。据《邹氏始祖碑》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邹义自山西洪洞县境迁于此。”"以姓命村。

大马王

位于曹具城西北39.1公里,庄镇政府西被2公里,聚落东西长方形。人口2240人,汉族,面积1.77平方千米。全村有王、田二姓,以王姓为多。为大马王村民委员会驻地。附近有鲁南高铁庄寨站。据《王氏家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讳子贤字良卿等三人自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迁此建村,因来时騎有高头大马,故名大马王庄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文局局长王子平出生于此。

卢庄

位于曹县城西北38.2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北2公里,240国道西1.5公里。村庄聚落呈正方形。人口551人,汉族,面积0.67平方千米。以农为主,全系卢姓。为卢庄村民委员会驻地。据《卢氏族谱〉载:“清雍正间(1723-1735年),始祖德新公从秦寨迁此定居。”以姓命名。

崔庄

位于曹县城西北37.9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北1.5公里,240国道西1公里。村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人口998人,汉族,面积0.64平方千米,以农为主。全系崔姓。为崔庄村民委员会驻地。据《崔氏族谱〉載:“明洪武年间(1368一1398年),始祖崔老四由山西洪洞合家搬迁于曹。”以姓命村。

马房

位于曹县城西北37.4公里,庄寨镇政府北1公里,国道240西侧,新冲河南侧。村庄聚落呈正方形。人口2580人,汉族,面积2.33平方千米。以农为主,兼营运输、桐木加工等业。全村有焦、王、高三姓,焦姓最多。为马房村民委员会驻地。据《明处士焦公讳贤、哲字、明轩暨德配李氏、王氏之墓》碑文载:“始祖旺公系山西人也,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自泽州高平县率三子玘、程、林三公迁至焦楼安居乐业。嗣后,贤、哲二公随其母徙居兹土,垦田营宅,乃厥家焉。”因燕王鏖兵时,曾于此军养马,故得斯名。现改名马坊。

冯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37.4公里,庄寨镇政府北3.5公里,240国道西1公里,村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全村2756人。汉族,面积2.41平方千米。全村有桐木加工企业等。据《冯氏族谱》载:“冯氏旧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老鹳村,明洪武十年(1378年)岁次丁已,我始祖讳昇、荣、恭三兄弟奉诏东迁;四世祖原、欣二公兄弟二人移徙东河村。”后改为东冯寨,又名冯寨。

秦寨村民委员会,辖秦寨、于庄两个自然村。人口4577人,面积3.70平方千米。

于庄

位于曹县城西北36公里,庄寨镇政府北1.5公里,240国道东侧500米,南临新冲小河,村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汉族,全系于姓。属秦寨村民委员会。据《于氏族谱》载:“始祖于氏,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名于庄。

秦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36.1公里,庄寨镇政府北1公里,240国道东500米,南临新冲小河。村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汉族,有秦、卢、刘等姓,秦姓为多。为秦寨村民委员会驻地,秦寨、于庄两个自然村。据《秦氏族谱》载“明永乐时(1403-1424年)始祖秦氏讳希谚迁至开封,弘治二年(1489年)其后裔转于曹定用。”因筑寨而名秦寨。

张寨

位曹县城西北40.6公里,庄寨镇政西南4公里,240国道西1.5公里,南临起赵王河,村庄聚落是东西长方形。人口2200人,汉族,面积3.12平方千米。全村有张、王二姓,张姓最多。为张村民委员会驻地。据《张氏族谱》载:“裔祖张氏讳明远,于明初自山东青州府举家迁此,定居安业。”因筑寨而名张寨。

曹县第一批历史建筑张氏祠堂

1.建筑年代:1741年

2.所在乡镇:庄寨镇

3.所在村:张寨村

4.占地面积:70平方米

5.建筑类型:传统家祠

6.简介:张寨村,约在明初永乐年间(公元1405—1410)自青州府举家迁此立村,那时叫断头堤村,属大名府长垣县。民国时期东明县隶属直隶省。当时村中张姓人多,四周筑有寨,故改为张寨村。1949—1951年隶属平原省,1952年又划属河南省开封专区,1963年划归山东曹县庄寨至今。清乾隆6年(公元1741)首建张氏家庙,以奉供先祖神位,传承先祖孝道文化,秉承仁、智、礼、义、信思想,传播正能量。该《张氏家庙》自建立至今已有280年的历史,土木结构,三间正房,长11米,宽6.6米。已成了周边不多的年代久远建筑。

张氏祠堂—南立面

张氏祠堂—南立面内部结构

娘娘营

位于曹县城西北39.4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南1.5公里,240国道北侧,村庄聚落呈南北长方形。人口3827人,汉族,面积3.90平方千米,以农为主,木材加工等。有张、孙二姓,张姓为多。分为娘娘营南北二村。据《张氏族谱》载:“先世洪洞县人,明永乐年间(1402-1424年)迁于河南开封府祥符县马尾嫱辛安里。清雍正八年(1729年)拔入山东曹州府曹县辛安里。初名马尾嫱,因临老黄河,改名临河寨;因明燕王妃曾在此安营,后遂呼为娘娘营。原曹县第一中学校长孙元涛出生此村。孙泽磊考证娘娘营孙氏家族来源:从山西洪洞县迁到开封邵街又迁到山东曹县我们这里有5000余人。20世孙元浩考证娘娘营孙氏始迁祖大公二公(失讳),和叔伯堂兄弟一行十八人,从山西洪洞结伴而迁,后沿黄河古道而居。始迁祖携家人至鲁豫交界处,黄河故道北赵王河南畔娘娘营村,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延衍二十多世。

张迎雪烈士墓

郭小湖

位于曹县城西北39公里,庄寨镇政府西2公里,新冲小河南侧,村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人口3100人,汉族,2.53平方千米。全村有郭、杨、庄3姓,郭姓最多。为郭小湖村民委员会驻地。据《郭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1404年)始祖郭公讳诚,由山西泽州府高平县行村迁此居住。”因该村地势低注,雨大积水,状若国,故名郭小湖。原山东省人委交际处处长、青岛市政协常委郭心斋生于该村。

小王庄

位于曹县城西北38.6公里,庄寨镇政府西1公里,240国道北500米,聚落呈正方形。人口660人,面积0.5平方千米。,汉族,过去以农为主,所产黄瓜著名。均为王姓。为小王庄村民委员会驻地。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王氏祖由山西洪洞迁此,因姓而名小王庄。现名王庄

潘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37.3公里,庄寨镇政府西1公里,240国道西500米,村庄聚落呈东西800米,南北500米,呈长方形。人口1217人,汉族,面积0.7平方千米,均系潘姓。为潘寨村民委员会驻地。据《潘氏族谱》载“元朝末年,潘氏祖自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迁此定居。”因筑寨墙缘姓名村。

丁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36.6公里,庄寨镇政府南300米,庄(寨)青(堌集)公路南侧,村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2800人,汉族,面积2.07平方千米。。该村有桐木加工企业74处,合资企业7处,主要产品有桐木拼板、三合板、创花板等,为该镇桐木加工第一村。为丁寨村民委员会驻地。据《丁氏族谱》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始祖丁举自山东青州府淤泥洼迁此定居。”因村筑寨而得名。

虎头王

位于曹县城西北36.3公里,庄寨镇政府东1公里。庄(寨)青(堌集)公路横贯全村,聚落呈东西长方形。全村1472人,汉族,面积1.06平方千米。有小百货零售和桐木加工业等。有王、岳二姓,王姓居多。为虎头王村民委员会驻地。据《王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王秉臣自山西洪洞县携虎来此定居。”因以名村。

赵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36.1公里,庄寨镇政府东1公里,庄(赛)青(集)公路北500米,北邻新冲小河。村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1200人,汉族,面积1.16平方千米为赵村民委员会驻地。据《赵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赵公友亮奉诏率其男名祥自山西洪洞迁徙河南彝粮东北隅搔头仆居。弘治二年(1489年),因黄河水患,由三世祖赵礼、赵智兄弟二人,携木香为证,迁居于鲁河东岸,开地营宅安居乐业。”因携带木香,曾名木香赵,后因本村筑寨改名赵寨。

赵寨立村碑记

吾族系赵氏,浚水人也。大明永乐2年,始祖赵公友亮奉诏率其男祥,自山西洪洞徙于河南彝粮东北隅搔头卜居。二世正值弘治2年,家乡因黄河水坍塌,由三世祖赵礼赵智兄弟二人携木香为证迁于贾鲁河东岸,度地营宅安居乐业,后传从世子孙分枝人口数千。现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乃重立之碑,增新添颖刻。今人之心留后裔之意,颂祖宗之德表子孙之敬也。

时公元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立

蔡口

位于曹县城西北40.5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南4公里,240国道北侧,东临赵王河。南北1200米,东西1500米,村庄聚落呈长块状。全村3840人,汉族,面积3.24平方千米。有蔡、张、沈、李4姓,以张姓居多。为蔡口村民委员会驻地。明朝初年,蔡氏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处赵王河堤口,故以姓取名蔡口。

西冯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39.9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南3.5公里,240国道东1公里,村庄聚落为东西500米,南北300米,呈长块状。全村521人,汉族,面积0.54平方千米,以农为主。为西冯寨村民委员会驻地。据《冯氏族谱》载:“明洪武年间(1368一1398年),冯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东明县姚村。成化间(1465-1487年)转迁来曹。”因东北有冯寨,故名西冯寨。

车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39.2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南3公里,240国道南500米,西临赵王河。村东西1000米,南北600米,聚落呈长方形。全村1878人,汉族,面积1.54平方千米。以农为主,有木材加工等。全村有车、李、张3姓,以车姓为多。为车寨村民委员会驻地。据《车氏族谱》载:“始祖讳伯亮字孔明,自山东登州府菜阳县古前社迁此,于赵王河东建宅。”因筑寨而得斯名。

段集村民委员会,辖段集和胡厂2个自然村,人口1555人,面积1.53平方千米。

段集

位于曹县城西北38.2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南3公里,240国道南侧1.5公里,西临赵王河。村庄东西800米,南北500米,聚落呈长块状。汉族,有段、张、郭3姓,段姓最多。为段集村民委员会驻地。据《段氏家谱》载:“始祖段公讳志刚,昆弟十八人,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夏六月,自山西洪洞县奉命东迁直、鲁、豫偏僻之地,散居多县。因黄河决口,都未乘便併居”,故取名段集。

胡厂

位于曹县城西北38.4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南3.5公里,东临赵王河,村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汉族,以农为主,兼木材加工。均为胡姓。属段集村民委员会。明朝末年,胡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因建有砖瓦窑厂,故得名胡厂。

东寺

位于曹县城西北38.8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南3公里,240国道南侧,村庄聚落呈东西长块状。全村954人,汉族,面积0.73平方千米。以农为主,有眼镜加工、桐木加工等。全村有张、赵、任3姓,张姓为多。为东寺村民委员会驻地。据《张氏始祖碑)载:“明朝初年,始祖张公讳九老,自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迁此。”因建村于古佛寺西,故名东寺。

张辛庄

位于曹县城西北37.7公里,庄寨镇政府南3公里,240国道南1.5公里。村庄东西500米,南北300米,聚落呈长方形。全村824人,汉族,0.91平方千米。均为张姓。为张辛主村民委员会驻地。据《张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张氏始祖自洪洞迁此”时,年届辛未,以姓与干支首字合为故名。

仝大营

位县城西北37公里,庄寨镇政府南1.3公里,240国道南1公里。村内有十字大街贯通,隅首西北角为村民委员会驻地。聚落呈东西长方形。人口1529人,汉族,1.68平方千米。以农为主,木材加工等。为仝大营村民委员会驻地。据《仝氏家谱》载:仝氏始祖于明洪武间(1368-1398年),自山西洪洞迁此。后因燕王鏖兵时于此宿营扎寨,故名仝大营。

陈小营

位于曹县城西北35.7公里,庄寨镇政府南2.5公里,庄(寨)白(茅)路东侧。东西街3条,南北街1条,聚落呈方块状。全村1560人,汉族,面积1.55平方千米。以农为主,木材加工等副业。有陈、郭、韩、李4姓,陈姓居多。为陈小营村民委员会驻地。据《陈氏族谱》载:清雍正八年(1730年)陈氏始祖自开封祥符县迁此建村。因明燕王曾于此安营,故以姓名村陈小营。

仓上

位于曹县城西北35.2公里,庄寨镇政府东南1.5公里,240国道南1.5公里。村东西500米,南北300米,有街道两条,聚落呈长方形。全村811人,汉族,面积0.72平方千米。以农为主,兼营木材加工等。有梁、吴2姓,梁姓为多。为仓上村民委员会驻地。明洪武间(1368-1398年),梁、吴二姓相继迁此。后因燕王于此设立粮仓,故名仓上。

后韩庄

位于曹县城西北38.4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南4公里,240国道南2公里,西临赵王河,村东西1200米,南北800米,有街道4条,南北各二,聚落呈东西长块状。全村有1763人,汉族,面积1.22平方千米。以农为主,兼营桐木加工。全村有韩、张、王3姓,以韩姓为多。为后韩庄村民委员会驻地。据《韩氏族谱》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始祖韩氏兄弟三人,自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定居。分建二村,此村居北,故名。

前韩庄

位于曹县城西北38.5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南4公里,240国道南2.5公里,赵王河西侧。村东西1500米,南北800米,有东西街道2条,聚落呈长块状。全村2659人,汉族,面积3.03平方千米。以农为主。有孙、孟、潘3姓,以孙姓为多。为前韩庄村民委员会驻地。名称来历及演变参见后韩庄条。

纸坊

位于曹县城西北37公里,庄寨镇政府西南3.5公里,240国道南2.5公里,南临赵王河。村东西1800米,南北1200米,有东西街1条,南北街2条,聚落呈长方形。全村有4217人,汉族,面积4.01平方千米。以农为主,兼营砖瓦烧制木材加工业。全村有许、巩、杨3姓,以许姓为多。为纸坊村民委员会驻地。据《许氏族谱》载:“明初,许氏始祖自山西共洞迁此建于纸纺村墟。”沿用旧称。

王言庄

位于曹县城西北36.2公里,庄寨镇政府南3公里。村东西400米,南北300米,聚呈东西长方形。全村有人口605人,汉族,面积0.5平方千米。全系王姓。为王庄村民委员会驻地。据《王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始祖王言自山西洪洞王家滩迁此定居。”以人名村。

白茅

位于曹县城西北34.4公里,庄寨镇政府3.5公里,赵王河北侧,村庄聚落呈方块状。有中、小学各1处。全村有6873人,汉族,面积7.91平方千米。以农为主,兼营砖瓦烧制、木材加工冯。逢古历五、十成集。全村有王、韩、许、朱等20余姓,以王姓为多。为白茅东、西村民委员会驻地。白茅村名见于《元史》。元惠宗至正初年,黄河多次决于白茅,《河渠志》载,至正中四 年,河决白茅堤,工部尚书贾鲁率十七万民工治河,功始自白茅,即此。另据《刘氏族谱》、《孙氏族谱》、《韩氏族谱》载:明初,刘、孙、韩氏等相继迁此居住。明景泰八年(1457年)“布门之变”,忠肃公于谦罹难,其后裔三世于珂改姓王、名志行,姓王,配梁氏隐居于此。因黄河泛滥,此地成为白碱滩,茅草众生,故称白茅。现今,白茅分白茅东、白茅西两个行政村,辖白茅、韩寨、刘寨、孙寨、 新刘寨多个自然村。西汉时期白茅村为济阳县址,光武帝刘秀生于此,曹县古八景之一“汉舍嘉禾”,《曹县志》载,建平元年十二月,汉光武帝刘秀生于济阳(今白茅村一带)县舍。是岁堤内有嘉禾生,一茎九穗。白茅是鲁西南人民子弟兵——冀鲁豫支队五大队最早的司令员王德修故里。

白茅王车氏,出生于1911年7月31日,老人脾气好,一辈子没有和别人红过脸,

韩 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34.1公里,庄寨镇政府南4公里,赵王河北侧。村庄聚落为东西长方形。汉族,有韩、赵2姓,韩姓居多。属白茅东村民委员会。据《韩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韩氏讳平山自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此。”以姓命村韩寨。

刘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3.9公里,庄寨镇政府南4公里,赵王河北侧。村东西300米,南北200米,聚落星东西长方形。汉族,全系刘姓。属白茅东村民委员会。据《刘氏族谐》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刘氏三世祖讳进七,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定居。”以姓命名刘寨。

孙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33.3公里,庄寨镇政府南4公里,赵王河北側。村东西500米,南北300米,聚落呈长方形,汉族,均系孙姓。属白茅东村民委员会。据《孙氏族谱》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孙氏始祖应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以姓命村孙寨。

新刘寨

位于曹县城西北34.4公里,庄寨镇政府南5公里,赵王河南侧。村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汉族,全系刘姓。据《刘氏族谱》载:1958年,刘氏十余家,从邻村刘寨分支于此,故名新刘寨。属白茅东村民委员会。沿革参见刘寨条。

曹县第一批历史建筑白茅东村于谦纪念堂

1.建筑年代:明代,重建于1950年代

2.所在乡镇:庄寨镇

3.所在村:白茅东村

4.占地面积:70平方米

5.建筑类型:传统家祠

6.简介:民族英雄于谦,年少写《石灰吟》流传至今,走上仕途为官清廉,朝政大乱之际,骁勇善战,击退瓦刺,转危为安,卫我中华。后遭奸佞诬陷,遇灭门之灾。时人为感恩戴德,遍地修起于谦庙,白茅桥畔于谦纪念堂则其中之一。于公后代曾躲避于白茅幸免于难,并为感激养育之恩,改姓为王。

于谦纪念堂—南立面

于谦纪念堂—内部结构

时代先锋

注:本文只介绍合并前的庄寨镇情况。

作者:孙智敏 曹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