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独家|外滩十八号谢幕,和一个时代告别

2024-11-06 04:11 来源:网络 点击:

独家|外滩十八号谢幕,和一个时代告别


近日,“外滩十八号官宣撤离”的消息

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作为引领外滩潮流的重要商业地标,

维修时,工人们拿着牙刷清洁了3个月

翻新后,一共举办过70多场艺术展览

到访名流、明星超过百人......

它的谢幕,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以波折和变动为主题的当下,

这栋百年建筑经历20年风雨起伏,

DECO独家专访了“Bund18”经营者陈廷

一起回顾外滩十八号前世今生



不久前的12月15日,自20年前便开始负责外滩十八号大楼经营的品牌“Bund18”,正式终止了对大楼的运营管理。



诞生于1923年的外滩十八号大楼是上海第一家外资银行的旧址,也是近20年上海最重要的商业地标之一。2002年,“Bund18”接手外滩十八号的经营,经过2年时间修复,于2004年11月正式对外营业。曾经煊赫一时,又随时代变迁而沉寂的大楼重新焕发光彩。工艺精湛的修复翻新,让它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6年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引领潮流的经营理念,也让这里成为了时尚大牌、世界美食、先锋艺术的聚集地。



2005年一月号,DECO围绕建筑修复对外滩十八号进行了一手报道。



现在,随着“Bund18”的撤出,外滩十八号大楼20年的精彩也画下了休止符;而潮流风向、消费习惯与商业生态的无声转变,也让外滩十八号大楼的未来更加难以预料。




12月9日,DECO来到外滩十八号,下着绵密的冬雨,映衬此刻的心情。我们与“Bund18”执行董事陈廷约在一楼的咖啡厅见面,进行独家专访。在见证着往昔的大理石柱、雕塑与水晶灯间,这栋历经风雨的百年建筑也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早上十点,保安身着制服身姿笔挺,一如往昔迎来送往。步入大堂,多数人会仰头看那美轮美奂的琉璃红色水晶吊灯,而地下整齐铺就的马赛克,也有自己的布阵和花纹,想起作家陈丹燕对此曾贴切形容——“满满一地细小的马赛克,彬彬有礼地闪亮在灯光里”,不禁莞尔。




左手边是外滩知名面包店Joël Robuchon,红与黑的经典色调,人们在店里挑选着各色点心,巧克力蝴蝶酥在午间就已经售罄,而海盐焦糖挞、伯爵茶蛋糕和迷你面包篮也都是经久不衰的人气美食。


右手的楼梯井很宽阔,木扶手线条雅致,无数永久牌自行车交叉排列成高耸的艺术装置,立在楼梯旁,在光影斑驳之中闪闪发光。



外滩十八号执行董事陈廷 Anson Chen


“Bund18”的执行董事陈廷,一袭黑衣,笑着迎接我们,点了一杯浓缩咖啡,坐在大堂最里面靠近意大利金箔墙的位置,和我们开始聊这栋楼的故事。





2002年之前,人们更习惯称外滩十八号为“中山东一路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 1892年,当时被称为“麦加利银行”的渣打银行上海分行买下这里,并在1923年建起了一栋新古典主义建筑,这便是如今外滩十八号大楼的雏形。彼时的外滩18号,正是上海金融业繁荣的缩影。


麦加利银行

渣打银行外观图纸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外滩十八号大楼的身份也一再发生着转变。


1955年上海市房管部门接管该楼,改名为“春江大楼”,并被上海家用纺织品公司、中波轮船公司、上海水产局与水产协会等单位先后使用,内部陈设和装潢也因使用者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着:作家陈丹燕在“外滩三部曲”中提到,曾在中波轮船公司工作的父亲将外滩十八号大楼的西式家具、灯具换成了更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竹制家具和灯笼。


1946年与1956年的外滩十八号



数十年间,外界的变迁在外滩十八号大楼身上留下了无数烙印,也让它的形象愈发丰富而充满魅力。


无论是过客还是长居此地,大家来到这里的时候都会凝神望一望眼前的景色,船舶穿梭,黄浦江流水匆匆,对面是摩天楼构筑的天际线。这个城市里,出租车司机无疑是最熟悉城市地理的人群之一,他们熟悉每一条阡陌交通的路,疾驰于上海的热门景点和隐秘角落。


90年代的外滩十八号


2002年之前,司机听到客人的目的地是外滩十八号,或许需要想一想,再追一句确认“你是要去中山东一路18号吧?”而现在,外滩十八号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软件的固定词组,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地标。





阶段1:新世纪的华丽转身


2002年,陈廷的母亲张瑷玲在外滩改造项目中竞标成功,接手外滩十八号的二十年经营权。而当时的外滩十八号大楼由于使用者变动频繁,缺乏整体性的维护,早已呈现出人去楼空的荒芜。



为此,张瑷玲接手之后并未立刻招商,而是聘请了以意大利首席设计师Filipino Gabbiani为首的外国设计师团队进行整体翻新。


一楼中庭修复前

一楼中庭修复后


团队采用了修旧如旧的修复理念,据说在修复外墙的时候,工人们用牙刷细细清理了3个月。这样的耐心被回报以惊喜,四根古希腊式大理石柱露出了神秘的“玫瑰紫”,伫立在进门的位置。


古希腊式大理石柱


这种石材早在18世纪就已在欧洲建筑界绝迹了,后经考证,它们来自几百年前的意大利,几经辗转来到上海,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Orsoni先生与工人制作金箔马赛克装饰

KOKAISTUDIOS安装水晶吊灯的场景


修复工程进行的两年间,张瑷玲几乎每周都要飞到上海亲自监督进度,而当时十一、二岁的少年陈廷还不清楚母亲这样殚精竭虑的意义。“她跟我刚来的时候一样,没有任何经营管理物业或者是房地产或者从商的经验,没有参与过任何改造项目,对她个人来说是冒了很大的险。”如今回想起来,陈廷非常佩服母亲当时的勇气与坚持。



意大利工人粉刷墙面

工人正在清洁大门


2004年修复完成后,张瑷玲从开始大力引进国际性品牌,将这里变成了一个融合了艺术元素的综合性业态的场域。高端餐饮Bar Rouge,Sens&Bund,滩外楼以及奢侈品牌卡地亚、杰尼亚、百达斐丽旗舰店在这里陆续开幕,外滩十八号目前的格局初见端倪。陈廷至今还记得,自己当年最爱吃母亲的咖啡馆里售卖的意大利风干火腿帕尼尼,而这样地道的意式美食,在当时的中国还并不多见。


Bar Rouge流线型的内部结构与俱乐部座位

Sens&Bund



Ermenegildo Zegna开业仪式

Cartier开幕仪式



阶段2:重新定义“外滩十八号”


2009母亲离世后,陈廷在2013年接手了外滩十八号的经营,趁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改变了外滩商业生态的“东风”,他希望在这里建立高端餐饮娱乐的概念,把定位变得更加体验化,并将其热爱的艺术大量引入空间的建设之中。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疯狂达利 艺术大展》


他回忆道:“我来的时候二楼到四楼都是空的,一楼卡地亚、杰尼亚等品牌正陆续撤离,Mr&Mrs Bund和Bar Rouge对续约抱着犹豫的态度,还没开业的Hakkasan也在重新考虑意向。如果不加以改变,六到九个月之后,整栋楼可能会空掉。”


在这个转折点,他开始着手重新建设团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人,‘company’这个字本身就代表着人,团队里的很多人都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




阶段3:再度成为外滩新地标


2016年,外滩十八号复现时髦洋气,宾客盈门的场景,综合了高端餐饮、画廊和休闲体验,这里洋溢着年轻的生命力,Hakkassan、Bar Rouge、Joël Robuchon、蝶上SPA等品牌合力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Salon de Thé de Joël Robuchon

Hakkasan餐厅


走进电梯,威尼斯红内饰映衬出好气色,呼应着楼顶Bar Rouge一派明艳烈焰的红。



曾几何时,来上海出差或旅居的法国人总是会将落地之后的首站选在Bar Rouge,直面浦东美景的顶楼露台,无遮挡的摩登都市流动长卷。如今看来,这里始终充盈着法式情调,陈廷说:“一切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我们策划的时候没有预设。把Joel Robuchon开到一楼沿街看得到的位置是一个调整,因为漂亮的面包店或下午茶会吸引更多客流进来。“


Salon de Thé de Joël Robuchon

Salon de Thé de Joël Robuchon内部场景





外滩十八号从二十年前开始策划的时候就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陈廷说:“这么多年来,很多事在变,但这个楼梯还是还是当时的楼梯,来自威尼斯的Orsoni金箔墙也一直在,我妈妈是朝着艺术品去打造这栋楼的。”



2004年以来,外滩十八号空间的“创意中心”致力于引进国内外多样的文化艺术展览,与艺术家们展开对话,启发创意。2005年的夏天,与英国V&A博物馆联合举办Vivienne Westwood全球回顾展,是外滩十八号开幕以来融合艺术、设计和创意为一体的国际大展,展览混合电影、音乐、图像,结合大量的服装与配饰,体现“朋克女王”设计师近三十年的丰富作品,被众多设计师和时装爱好者津津乐道。


Vivienne Westwood展

Vivienne Westwood展上展出的高跟鞋


2006年的“人文触觉”荷兰Droog大师设计展,是一次中荷两国之间里程碑式的文化交流活动。


整个展览展示了以实用主义为要义的Droog Design设计的概念化家具和生活用品,参观者可以通过接触和移动与产品进行互动,从而进一步探索与思考设计与生活的意义。


Droog大师设计展


“创意中心”在之后升级为“十八画廊”,以国际视野发掘中国新锐当代艺术力量,促进上海和国际的艺术交流。法国摄影师JR的《城市肌理》艺术项目,《疯狂达利》艺术大展,中国新锐当代艺术家杨泳梁的《仙境》和马良的移动照相馆,都在着意挖掘海派城市的人文精神。


2014年,在外滩十八号十周年之际,陈廷和策展人朋友Magda Danysz做了为期一个月的《看穿!》涂鸦艺术展,邀请15名来自来自纽约、旧金山以及巴黎的传奇涂鸦艺术家在此驻留创作。


一楼全景


从一楼橱窗商铺开始,到楼梯和墙壁,抽象涂鸦艺术的先驱FUTURA、世界知名的JonOne及Poesia,以及新锐艺术家LUDO, YZ及Seth等参与创作并展示整个创作过程,为这栋古老的历史建筑带来属于街头艺术的年轻活力。


《看穿!》涂鸦艺术展


作为外滩十八号15周年“Love at #Bund18”系列艺术合作项目的压轴之作,陈廷与Sleep no more的导演Conor Doyle联合创作了沉浸式艺术盛宴《Smoke and Mirrors奇幻谜镜》,通过精心设计的晚宴,将他挚爱的魔术和舞蹈、戏剧表演、美食融为一体,为现场嘉宾带来了一次幻梦般神秘的体验。



《Smoke and Mirrors奇幻谜镜》艺术盛宴大堂


《Smoke and Mirrors奇幻谜镜》晚宴表演


经历了精致的古建筑修复,外滩十八号在古典的历史建筑中结合了时尚与创意,这里有佳肴、醇酿,也能遇见当代设计与人文艺术,重新阐释了独特的海派生活美学。




在过去20年里,外滩十八号创造和累积了无数美好回忆,它也逐渐成为上海文化景观的橱窗之一。历史赋予这座大楼许多的历史积淀,它的经营团队更为这座市级经典保护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


但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里,注定不会有永恒不变的繁荣。正如外滩十八号在此前数次经历过的一样,2022年,这栋阅尽风华的大楼又一次来到了十字路口。3年来不断反复的疫情使得高端消费的需求受到了冲击,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让人们倾向于更加轻松愉悦的场景、更具即时性和冲击力的体验,繁复、隆重的老派精致与优雅,正渐渐褪去光环。


在这个当口,外滩十八号的告别,正像是一个过往时代的谢幕。




在本篇文章发出前,关于外滩十八号品牌归属权后续的安排,管理方也在做着最后的协商。关于未来的走向还未有定论。但是据透露,大楼里面的所有租户都将继续正常营业,不会受到影响。而过往繁华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开始近在眼前。面对充满未知的当下,这栋百年建筑将会以何种姿态和样貌延续下去,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最后一次去外滩十八号是什么时候?关于这里印象最深刻的回忆是什么?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监制 | Tango

摄影 | 张伟豪 文、采访 | 流星、冷面

编辑 | 冷面 助理 | 薛晗

部分图片由Bund18提供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独家 | 40余位艺术、建筑大师合力打造的300年南法酒庄


知名音乐厂牌创始人改造老建筑,让艺术走进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