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红色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

2024-10-03 00:45 来源:网络 点击:

红色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中共中央陆续由凤凰山麓迁驻这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先后在这里居住。在中央机关居住之前,这里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口有明代吏部尚书杨兆的陵墓和祠堂,因而得名杨家陵,党中央居住这里后改名为杨家岭。

杨家岭从外表上看,和普通的农家小院并无区别,但这里却曾经是当年党中央的中枢所在。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毛泽东主席坐镇杨家岭,为中国革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中央大礼堂。它始建于1942年,是由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杨作材同志设计,中央机关的同志们自己动手修建而成的,礼堂可容纳千余人左右。礼堂看上去建筑风格新颖独特,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建筑的独特体现在中西巧妙地结合。内部采用了传统的陕北窑洞式的石拱结构,外部则采用了西方的一些建筑风格。仔细观察,礼堂没有木梁木柱,用四个大石拱做主梁,避免了阻挡视线的两排木柱子。这也是当时唯一没有木梁木柱的大型礼堂。

现在礼堂内部是按照“七大”会场的原样陈列的。主席台工中央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和6面党旗,两侧挂着马、恩、列、思的画像,主席台前的几张桌子和椅子,是中央书记处五位书记的座位,主席台上方的横幅标语是“七大”的政治口号——“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主席台对面的标语是“同心同德”,它的意思是号召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一心一意、团结一致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

两边墙上的“V”字形木座和24面党旗,英文字母“V”是“Victory”(胜利)一词的缩写,把它与24面党旗结合起来看,意思是表明我们党从1921年到1945年所走过的24年是胜利的24年。

120师全体军人献给中共第七次党代表大会的锦旗

当年,“七大”会场的样子。

大厅内摆放了当年代表们坐过的200多张木质靠背长椅和“七大”投票箱,所有这些陈设,都为我们展示了“七大”的盛况,让我们再次倾听历史的回声。

 当年设在这里的机构有: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村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等。现在对外开放的有: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的旧居,还有毛泽东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地方。

中央办公厅楼是由中央机关和附近的军民自已动手、就地取材于1941年修建而成的,形似飞机,两侧如机翼,二、三层通往后山的天桥,很像机舱,因此人们称它“飞机楼”。

1942年5月2-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文艺工作者90多人。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做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结论部分,深刻地阐明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和文艺工作同工农兵相结合的根本道路。

这个仅有三孔土窑、两间平房的小院是周恩来同志1944年7月至1944年11月住过很短时间的家。革命者没有固定的住所,他们的家是随着革命的需要而定的。右起第一孔窑洞是寝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工作人员的住室。

1940年5月,朱德协助毛泽东领导抗日,并抓边区建设。命令王震率领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一面防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一面开荒种地。英雄的三五九旅没有辜负党中央、朱总司令的期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朱德旧居

朱德旧居

朱德旧居

当年为中央首长警卫的岗哨

位于毛泽东旧居的右侧,有一排14孔的石窑洞,居于正中间的两孔窑洞就是刘少奇的旧居,这是他1942年11月至1944年10月居住过的地方。左边是寝室,右边是办公室。

我们小时候课本里面的文章《杨家岭的早晨》就是这个地方

以前小学一年级的课文《杨家岭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来。毛主席走出窑洞,来到他亲手耕种的地里。

毛主席一手扶着水桶,一手拿着瓢。瓢里的水缓缓地流到小苗上。毛主席身边的小八路端着水,望着小苗笑。他好像在说:“小苗啊小苗,你喝了延河的水,长吧,快长吧!”

远处,八路军战士也在忙着挑水浇苗。 杨家岭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阳光。

导游讲;山坡下这块菜地,那就是在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亲自开垦出来的。全国解放后,有一当地百姓摘了菜园的蔬菜去北京看望毛主席,警卫人员不让他进。这个人说,你和毛主席讲,有人给他送延安菜园的蔬菜来了,问他要不要。后来毛主席亲自接见了这位百姓。

毛泽东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地方

民间艺人-朱贺平。他的父亲曾经为毛主席等人表演过安塞腰鼓。

民间艺人-朱贺平表演陕北民间艺术。

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会师后,密切协同,于11月取得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使陕甘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同时对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从1934年秋开始的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证明了任何雪山草地般的自然险阻都无法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步伐,并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思想财富--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