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曾经的四川省最高行政中心-督院街

2024-10-01 23:44 来源:网络 点击:

曾经的四川省最高行政中心-督院街

全省最高行政中心-督院街

督院街,西接走马街,东连南打字街,自明代以来,一直都是四川省最

高权力机关所在。明代的巡抚都察院设此;清代的四川总督衙门亦设于

此。故后人取总督之“督”字和都察院之“院”字,连接起来,则命名为“督院

街”。

明清时期,一省总揽民政的最高官员成为巡抚,又称部院、都督。明朝四川巡抚的办公地点在将军衙门(现成都人民公园西侧),当时称督院。顺治初年(1653)设四川巡抚于皇城(今成都人民南路四川科技馆处)。雍正九年(1731)设四川总督,督府初设重庆,后迁成都南府街设总督行署。不久四川总督兼巡抚迁督院街(今省人民政府)。

光绪二十八年(1902),红灯教起义廖观音从四川仁寿起义,攻破成都南门,一度攻到督院街。宣统三年(1911)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在督院街上血腥镇压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爆发,赵尔丰在督院街被擒获,并在皇城坝公审处决,宣告满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的终结。

今日督院街街道

督院街街道办事处是在2001年由原人民南路街道办事处、青石桥街道办事处全部、王家坝街道办事处局部地域合并而成。东起上东大街,西止红星路四段,南临滨江路,北抵红照壁北街、城守东大街。辖区面积为1.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59户,约19029人,辖区内共设有社区居委会3个,社区党组织3个,其中有一个省级文明社区、二个市级文明社区。辖区主要以商务中心建设为区域特征。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商贸商务、旅游等资源丰富。

辖区内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四川省人民政府等驻区省级机关18家,市级机关12家,企事业单位70余家;有历史悠久、享誉中外的五星级宾馆锦江宾馆,四星级宾馆岷山饭店,五星级宾馆索菲特万达大饭店,以及具有国际水准的川信大厦、经营世界级品牌的美美力诚百货、仁恒中心等一大批商务写字楼、商场;有全市知名的成师附小、盐道街小学、盐道街中学等教育资源;有西南最大的室内海鲜市场—青石桥海鲜市场和西南首家室内花鸟市——新开街花鸟市场;有蓍名的“英语角”,是集政治、经济、商业、娱乐为一体的中心商贸区

据明嘉靖《四川总志》载:“按察司前街,巡抚都察院设此。”(巡抚都察院是明代省一级实施监察、弹劾、建议的最高机关,相当于明以前的“御史台”。)故督院街即明代的“按察司前街”。清顺治时,四川巡抚高民瞻建抚署于此。清初川湖总督驻重庆,曾于本街西南设总督行署。雍正时,由总督主管一省军政,不再设巡抚,故抚署即是督署,俗称“总督衙门”,或“制台衙门”。为什么称做“制台”呢?因明代称巡抚为“总制”,清代称总督为“制军”,因总督有节制全省文武各臣之权,尊称为“制宪”,别称为“制台”,是当时对高级官长的称呼。

辛亥革命时期的大汉四川军政府,民国元年的都督府以及蔡锷人川后的督军署均设在皇城。民国六年(1917年),罗佩金与戴戡先后据皇城与川军刘存厚发生激战,皇城遭到严重破坏,以后不再设官署。

民国七年(1918年)熊克武任督军时,始将督署移到督院街的总督衙门。民国九年(1920年)以后,防区制形成,刘成勋任川军总司令,总司令部设将军衙门,后改为川康边防总指挥部。后因刘兵败而撤销。继由杨森任四川督理,督署仍设督院街,杨森亦因兵败撤署。继由刘湘任四川军务督办,署设重庆,刘文辉任帮办,署设将军衙门。

民国十六年(1927年),省长改称省主席,不再设全川军事长官,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兼任省主席,其军部设将军衙门,省政府仍设于督院街。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驻成都之川军第二十四军(刘文辉部)、第二十九军(田颂尧部)与第二十八军(邓锡侯部)共同设立“三军联合办事处”于督院大门对面的祈水庙内,负责维持城内治安,处长由二十四军之向育仁(传义)担任,向即成都民间戏呼为“向二哥”者。当时城内夜间武装巡逻,即由三军联合办事处派出之“巡查队”负责执行任务。每列队上街,约十余人,由二人提油纸大灯笼,其上大书“巡查队”字样为前导。其后并排二人,皆手捧红头黑身之执法棍,再后则为怀持大刀之二人,刀把扎红绸,寒光闪闪,行人远见,无不趋避。中为荷枪士兵,断后一人似为巡查队头领,双手捧虎头令箭,威风凛凛,目不旁瞬。此种场面,颇似旧小说中描写之行刑队,气氛神秘,令人恐怖。据闻当时抓捕之人犯多关押在祈水庙中,审讯、行刑,统由三军联合办事处全权处理,其中被诬受屈而枉死者不少,故当时居民一闻“祈水庙”三字,即为之咋舌。在四川近代史上有名之民国十七年“216惨案”中,袁诗荛等烈士14人,即系由该处逮捕枪杀,牺牲于下莲池。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四川统一,国民党中央令设川康绥靖主任公署于督院街省政府之东侧。

抗战期间(1937―1945年),又于督院街省政府内增设四川省保安司令部,与东大街东安里省保安处相通。省民政厅和教育厅亦设于督院街省政府对面。

成都解放后,川西行署即设于督院街旧省府故址,后行署撤销,改设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川康绥署地址并人省府大院。临街大门封闭,另于1980年新建大厦,设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此。

督院街从明朝起即为全省政治中心所在地,因而也是四川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见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成都郊区红灯罩起义领袖廖九红(廖观音)从仁寿起义,攻破成都南门,杀到督院街,震撼了腐朽的清王朝。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人民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四川总督、大刽子手赵尔丰于9月7日在此街对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保路死难事件”。辛亥革命中,赵尔丰又从这条街上被抓到皇城砍了头。1947年12月28日,中共地下党领导进步学生高喊“要民主、要自由,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冲进伪省政府,面对面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1948年4月9日,在此街上又爆发了时任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屠杀进步学生的“四九惨案”。1949年底,成都解放,督院街终于建立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