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抗日战争期间太行根据地的军工生产

2024-10-01 15:32 来源:网络 点击:

抗日战争期间太行根据地的军工生产

引子

*本文摘自《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1937——1949)》

正文

军工生产是太行根据地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行区的军事工业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先修后造,由仿到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起来的。

抗战开始,八路军总部率领一二九师等部挺进到晋冀豫边的太行山地区后,一二九师各部即以随军的军械修配班战士为骨干,招收峰峰煤矿、六河沟煤厂、阳泉煤厂和正太铁路等机修工人,建立起五个流动修械所。与此同时,八路军总部、一-五师三四四旅、决死纵队等,也分别从山西太原、五台、定襄和河南洛阳、孟津等地招收技术工人,组建了四个动流修械所。这些修械所-般没有固定场地,设备简陋,以修配损坏了的枪械和生产红缨枪、大刀片为主。

一九三八年十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中,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作为“全中华民族的当前紧急任务”。一九三八年三月,八路军总部成立军工科(即第六科),六月扩展为军工部,加强对太行区军事工业的统一领导,把分散、流动的修械所加以集中,组建为黎城黄崖洞军工部一所、平顺西安里军工部二所、辽县高峪军工部三所、武安梁沟军工部四所和武乡柳沟军工部铁厂、黎城下赤峪军工部复装子弹试验厂、和顺青城军工部炸弹厂、辽县尖庙军工部机器厂等八个兵工厂。其中以黄崖洞军工部一一所规模最大,有机器设备四十部、工人七百多人,生产最多时,月产步枪四百三十支、掷弹筒二百门、炮弹三千多发。

一九四一年以后,敌人对根据地频繁“扫荡”,并把兵工厂作为重点摧毁目标。为了对付敌人的频繁“扫荡”,根据地的军事工业实行“兵工生产游击化”,将原有的大厂,精兵简政,化整为零,分散组成生产单一产品的十五个小厂。这种小型工厂机动灵活,减少了由于敌人“扫荡”可能造成的损失,使根据地的军事工业不仅在斗争中得以坚持下来,而且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一九四四年,日本侵略军在反法西斯力量打击下,已成强弩之末,无力再发动对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根据地的军事工业,迅速调整布局,将分散的小型工厂,按生产品种、工艺性质,归并调整,扩大规模,提高生产力。到一九四五年初,共建起六座大型武器制造厂和一座化学厂、一座化钢厂、一座子弹厂、一个实验所,军工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太行根据地的军工生产,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发展。抗日争期间,兵工厂都建在崇山峻岭中的山庄小村。职工自己盖厂房,自己造机器,原料就地找,因地制宜,从造红缨枪(梭标)、大刀片开始,发展到能生产地雷、手榴弹和枪炮、弹药等二十多种产品,供应前线作战部队。

在军工生产中,太行区注意发挥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人的积极性,大搞技术革新。军工队中有曾留学国外的技术专家,有来自军队的领导干部,有归国华侨和大批知识青年,有从北京、天津、上海、太原等敌占区大中城市来的技术工人。他们从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技术干部和工人群众结合,克服种种困难,大搞技术革新。首先解决了步枪生产制式化问题,吸取各种步枪的优点,于一九四O年八月一日,研制出“八一式”新型步马枪,受到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徐向前副师长的好评。另外,还取得了由复装子弹到自制枪弹,制造无烟火药和烈性炸药,制造比日式更适用的掷弹简和将迫击炮改为手射炮等许多成果,缩小了敌我武器差距。

军事工业在敌人的不断“扫荡”中坚持生产。敌人每次“扫荡”,都把兵工厂作为重点。一九四一年十一月,敌人精锐部队五千多人,分五路围攻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不到一千人,在兵工厂工人的配合下,经过八昼夜的浴血奋战,毙伤敌八百多人,使大部器材转移,取得了黄崖洞保卫战的巨大胜利。实行“兵工生产游击化”后,工厂规模小,设备少,发生敌情,机动处理,器材转移埋藏快。厂里职工普遍组织工人自卫队,实行“劳武结合”,敌人来了上山打游击,敌人走了挖出机器搞生产。军工生产在不断的“扫荡”中坚持进行。

太行区各军工厂不仅注意自身生产,还很注意帮助地方部队和民兵制造地雷,开展爆破运动。地雷是抗日战争中根据地军民用以狙击杀伤敌人的重要武器。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炸弹生产要力求充足”和“普遍设立炸弹制造厂”的指示,太行区各主要军工厂选派干部和技术骨干,帮助各军分区和各县,建立小型兵工厂,组织地雷生产。军工部编写了《地雷制造使用法》、《各种地雷触发装置法》等小册子,开办训练班,培训制造和爆破骨干,并负责供应雷管。经过层层培训,在根据地很快掀起了一个“村村会造地雷、户户有了地雷”的群众性爆破运动。

太行区的军工生产能够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在困难时期,各种物资奇缺,军工生产原料严重不足。太行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广大群众献铜、献铁、熬硝,解决军工生产的原料困难。运输很困难,农民负责包下来。他们长年赶着毛驴,爬山越岭,把煤炭、粮食和原料送进工厂,把一批批军火送给部队,成为太行山上的钢铁运输队。工厂劳力缺乏。也由农民顶替。农民进厂摇大轮,抡重锤,担当各种临时工,随叫随到,成为不穿军装的兵工工人。兵工厂分散转移到隐蔽的山村时,利用民房和庙宇进行生产,职工都住在农民家里。农民对兵工战士热情照顾,体贴入微,家家户户都成了兵工战士的好房东。敌人窜扰时,青年民兵站岗放哨保卫工厂,老年人千方百计保护职工,结下了生死情谊。

太行区各兵工厂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发挥革命英雄主义和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为了多生产武器支援抗战,大家紧张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有的工人在试制新产品中献出了宝贵生命。黄崖洞兵工厂车工甄荣典是兵工生产模范代表。他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干劲,向大家倡议二十天完成一个月任务,每天坚持做一小时义务工,不断地创造加工炮弹的新记录,被誉为“炮弹大王”。一九四三年八月,甄荣典光荣地出席了晋冀鲁豫区新劳动者运动比选大会,被选为边区新劳动者旗手第一名。一九四五年,军工战线职工响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号召,为加速生产,支援对日反攻,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英雄主义运动。通过运动,生产向前跃进了一步,工厂的组织管理也得到改善和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太行区各兵工厂,在八年抗战中,制造的主要武器有:步枪九千七百五十八支,子弹二百二十三万七千多发,手榴弹五十八万枚,八二迫击炮弹三万七千多发,雷管一百四十四斤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资料来源: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1937——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