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独家揭秘,沉寂八百多年的“南海一号”南宋沉船之谜

2024-10-01 05:45 来源:网络 点击:

独家揭秘,沉寂八百多年的“南海一号”南宋沉船之谜

10月21日,从“南海一号”沉船中出水的200 余件珍贵文物,在南宋官窑博物馆临时展厅正式展出。这艘备受中外考古界关注,沉寂海底 800 多年的南宋古沉船,从1987年装载着无数秘密的古沉船的神秘面纱…… 被发现,到 2007年12月22 日重见天日,28日人住“水晶宫”,沉箱的打开,揭开了这艘装载着无数秘密的古沉船的神秘面纱.

那么,这艘古沉船上的瓷器究竟来自哪些地方,是怎么发现的,装载有多少文物,从何地起航又驶向何方,为什么会沉没?

南海一号:一首价值连城的沉船,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沉船简介

“南海一号”沉没于珠江口以西、距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于1987年广州救捞局和英国某潜水打捞公司在广东上下川岛外发现的,1989 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命名为“南海一号”。此沉船为800年前南宋时期商船,长30.1米,宽98米,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为6万至8万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也是唯一能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

已出水完整的可复原器物总计 4500余件,文物主要以瓷器为主,此外还包括金器、银器、锡器、铁器、铜钱、漆器、动物骨骼、植物果实等。瓷器大部分是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南宋几大名窑,品种超过 30种。这些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绝大多数完好无损。是宋朝繁华瓷业的一个缩影,为研究宋朝瓷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发现的铜钱近万枚,最早的为东汉的“货泉”,最晚的年号是南宋“绍兴元宝”。金饰品中有镶嵌珍珠的金戒指,非常精美。沉船上还发现了两具眼镜蛇的遗骨,眼镜蛇一般为印度人饲养的宠物,因此专家推测船上曾有印度商人。

打捞方案

“南海一号”沉没海底 800多年,历经海水的冲刷、腐蚀,船体已非常脆弱。专家对“南海一号”的打捞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论证后,最终确定了“整体打捞”的方案。古沉船整体打捞无论在世界考古界还是在打捞界都属首创。

“整体打捞”采用了一个巨大的钢制沉井,将埋藏于海底淤泥之下的古沉船及周身淤泥整体打捞上来。按照这个方案,巨型沉井被压入海底后,将整体罩住沉船及其周围淤泥。然后再从沉井底部两侧穿引 36 根钢梁,形成一个密封的“钢箱”,把“南海一号”连同治水和周围泥沙整体打捞出水。

由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历时1个多月设计和制造的沉井,长35.7米,宽14.4米,高12米,重达530 吨,分上下沉井两部分。下沉井高5米,底部设计为向内收缩的斜角,方便沉井顺利地插人海底淤泥中。上沉井的底部预留了 36 对方孔,36 根底梁从中横穿而过。

沉船揭秘

船主的身份

从“南海一号”共出水的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比较粗大推测,船主可能非常富裕,这个人有可能是一名身材魁梧、体型高大的富商。

船上人员是否逃生

从对“南海一号”文物的打捞结果看,目前还没有发现古人骸骨。

有专家推测、由于“南海一号”上已经出水的腰带、戒指、手镯等金器多为饰品,直数量少,应该不会是远洋货物,极有可能是船上的富商所佩戴。按照这样的推断,“南海一号”沉没时,船上的富商如果可以及时逃离,应该不会将随身所戴的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全部抛掉再逃生,所以有可能是与“南海一号”一起葬身大海。

当时船上生活如何

考古人员曾从凝结物中清理出了一件较为完整的漆盒,漆盒饰纹华丽,非常精美,透露出它的主人拥有精致的生活。

沉船中出水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陶罐,外形朴实。专家认为,这些陶罐很有可能是“南海一号”上的船员所用,其中一些陶罐可能是用于盛酒。如果属实,宋代文献中记载的远洋途中船员饮酒消遣的生活,就可能在“南海一号”上得到证实。

欧洲有两条著名的军舰,一条是瑞典的“瓦沙”号,另一条是英国的“玛丽·罗斯号”,它们都是因为加装了大炮造成船身载重量过大而沉没的。那么“南海一号”也有可能因为超载而沉没。

南海一号始发地为何处

“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大多是江西和福建的瓷器,江西景德镇位于福建的西北方,船逆流而上去运货可能性较小。此外,史料中曾有记载,在宋代广东港的船少有向北航行的,多发自泉州及以北港口。所以综合分析,“南海一号”发自广州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福建泉州地区。

生活舱浓缩中国海洋时代“南海一号”的文物价值,有人估计可能会超过千亿美金。

南宋的疆域狭小,但是南宋是中国最富庶的朝代之一,因为国家财富积累一大部分都是依靠海外贸易,所以南宋甚至可以称为古代中国的海洋时代。古船生活舱可以说是浓缩了整个时代背景,包含的历史信息可能超乎人们的想象。

木质船为何长年不腐

“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盖。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 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完好,整艘船没有翻、没有倾斜,而是端坐在海底。船体的木质比较坚硬。

对“南海一号”前期探摸中,还发现了少量的船体上的碎木块。这些木块的材质有一是中国南部。 部分是马尾松木。马尾松多见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因此,“南海一号”的出生地应该是中国南部。

为何“南海一号”能够长存水下800 年而不腐?“南海一号”水环境课题组负资人、中山大学生物科学院徐教授介绍说,能保存完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南海一号”所段的水下环境氧浓度低,可以推测,船在沉没后的短时间内周围很快附着了大量淤泡,从而使船体与外界隔绝,避免了氧化破坏。对沉船周围淤泥的研究发现,淤泥内有很多生物。但没有存活的,这说明船体周围是一个厌氧状况非常好的环境。二是“南海一号”所使用好的造船材料。的材质是松木。根据广东民间说法:水泡千年松,风吹万年杉。这表明松木是抗浸泡比较好的造船材料。

船上文物

资器:海外使用宋瓷成为身份象征

“南海一号”已出水的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 30 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南海一号”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 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南海一号”上出水的瓷器连连惊叹:“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北宋 汝瓷天青釉花口注碗

宋代是中国瓷器第一个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对比明清时期华丽的珐琅彩,宋瓷以优雅的单色釉著称,被不少瓷器爱好者们奉为中华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宋代各地烧瓷名窑迭出,官窑首屈一指。宋徽宗登基后在河南禹州神垕镇建立钧瓷官窑,专门为皇宫烧造花盆、盆奁等陈设贡瓷。在他的主持下,钧瓷表面烧制所出异常奇限变幻无常的线条,由于后人难以仿制,故有“钧瓷无双”之说。

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赵恒命昌南进御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因该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精美绝伦,于是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随着宋室的南渡,北方许多著名窑场能工巧匠纷纷赶赴景德镇,带来了当时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使景德镇的制瓷技术迅速发展。宋代,景德镇因出产“影青瓷器”、“青白釉瓷器”而闻名于世,并通过泉州、广州两大商港通达海外,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名牌货。据说,荷兰、葡萄牙商人最早将瓷器贩运到欧洲时,瓷的卖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据赵汝适《诸蕾志》记载,宋代的瓷器被运往全球50多个国家,最远的包括非洲的坦桑尼亚等地。

在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宋代的泉州、广州、杭州等著名对外贸易港口附近出现了不少瓷窑,如“南海一号”上发现的福建德化窑、泉州附近的磁灶窑瓷器等就是当年著名的外销瓷。考古学家曾在磁灶窑发现过一些瓷雕塑,人物形象高鼻深目,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贸易口岸“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景象。

在宋代,广东瓷业进人一个空前的兴旺期,出现了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窑等著名窑场,计有窑址80多处,年产瓷器达13亿件,比唐代增加近 22 倍。南宋朱残《萍洲可谈》记载北宋末年广州商船大量出口瓷器的情况时说:“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有专家称,目前在东南亚各地发现的宋瓷,大部分都是当年广州的外贸商品。

随着宋瓷的光芒远播海外,外国人对宋瓷趋之若鹜。在国外,宋瓷的使用成为阶级和身份的象征,甚至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俗。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人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人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抱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国家博物馆,还依然援放有许多产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金器:统一的特点是粗大金器是“南海一号”上出水的最惹眼、最气派的一类文物。那些金手海、金腰游、金戒指等不但没有生锈,还闪闪发亮。它们比较统一的特点是相大,馏金腰带长1.8米,溜金手镯口径大过饭碗,粗过大拇指,4两多重。

铜钱:“海上丝路”的硬通货

“南海一号”沉船点发现的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期的绍兴元宝。这么多的货币一方面可能表明当时中国的国力之盛,中国货币可以成为“海上丝路的硬通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船主的富裕。

大宋通宝

铁器:宋朝就出口广东铁器

除了陶瓷这类人们熟知的中国特产,那时科技领先的中国,还向世界输出铁器,800多年后,它们已经面目全非。“南海一号”船舱里面还有两样比较大宗的东西,就是铁锅和铁钉,铁锅与海水发生作用后,一摞一摞地变成了铁疙瘩;铁钉个体较大,20多厘米长.铁钉都是拿竹篾进行包扎的,数量非常多。而在宋朝,广东正是铁器盛产地。

北宋时期铁器残件

铜环:“半成品”出口深加工

在“南海一号”装载的货品当中,除铁锅外还有不少金属制造的商品,如铜环、钢珠等。对两者的用途,考古人员表示目前铜珠的用途还不好推测。

北宋铜环,拍卖品

在出水文物展示时,专家分析说,从这些制品的外观看,只是经过初步的铸造或打后铜环等上面并无花纹等装饰的痕迹,有可能是“南海一号”的船主将中国造的半成品运往海外进行深加工。

“南海一号”是唯一能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学界认为“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它意味了一个开始",考古学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和打捞,其意义不仅在于找到了一船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本身,它还蕴藏着超乎想象的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因为“南海一号”不仅正处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上,而且它“藏品”的文量和种类都异常丰富和可贵,给此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的模本。对这些水下文物资源进行勘探和发掘,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也很可能带来“海上丝绸之路学”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