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柑橘病害篇之疮痂病

2025-02-10 05:55 来源:网络 点击:

柑橘病害篇之疮痂病

解读农业,振兴乡村,我们每天给大家带来免费的乡村信息,农业技术知识,培训新型农民,打造现代化农业,让农村更加美好。

本文原创,欢迎关注!

柑桔疮痂病是温带柑桔的主要病害。只为害柑桔类果树,主要为害新梢、嫩叶和幼果。果树受害后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或落叶、落果和幼果,果实品质低劣,降低产量和经济价值。

柑桔疮痂病的症状主要有:

嫩叶展开前即可染病,初期会出现油渍状小斑,然后发生木栓化向叶背隆起,呈圆形疮痂状,叶面多凹陷,病斑连合时叶片歪扭,表面粗糙。幼果果面呈瘤状突起,木栓化、皮厚、易早落。当天气潮湿时,还会有病斑长灰色粉霉(分生孢子)。

病原

真菌、半知菌,痂圆孢属。有性属子囊菌,国内还没有发现。

该菌生长适温范围为15~24C,最适20~21C,最低10C,最高32C,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侵入要求高湿度。

要知道,溃疡病和疮痂病是很相似的,一定要注意区分,不要搞混淆了!

发病规律

越冬场所: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

传播途径:风、雨、昆虫;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

侵入途径:嫩表皮直接侵入、通过伤口侵入。

品种抗性:感病——桔类、温州蜜柑;中感——柑类、柠檬、柚;抗病——甜橙、金桔、枳壳。

物候期:只侵染感病品种的幼嫩组织,通常在新稍幼就尚未展开前最感病;谢花后不久的幼果期最易感病;当新叶、幼果老熟时,不再感病。

气候条件:高湿适温的条件适合发生。

发生的温度范围为15~24℃,最适温为20~21℃,当温度超过24℃时就停止发生。所以柑桔的疮痂病在春梢和幼果期发生严重,在夏梢抽发期间温度较高,很少发病。

树龄:幼树及苗木易感病。10年以上的树发病轻,15年以上的树则很少感病。

防冶方法

应采用以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

药剂防治:喷药保护的重点是嫩叶幼果

1.防治时期:春梢上的疮痂病,应在春梢新芽萌动至芽长2mm之前喷药;在谢花2 / 3时喷药,保护幼果。

2.药剂种类: 0.5~0.8%倍量式波尔多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3.喷药次数:应根据当时病情而定,般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1-2次。

剪枝清园:结合冬、春季修剪,剪除病枝叶,同时清理地面枯枝落叶,以减少细菌的数量,减轻发病。

新建果园的时,注意选用无病苗木,并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30分钟,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