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二战中《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本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盟约?

2025-02-09 23:07 来源:网络 点击:

二战中《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本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盟约?

在1939年,苏德两个欧洲大国在莫斯科签订了一份秘密条约,当时谁也想不到苏德居然可以坐下来和平谈判并且签订条约。

该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此外还有一些秘密协议。主要就是关于两国瓜分波兰,划分边界。默许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

那么多数人看了条约内容,都觉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本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盟约?其实不是,这份盟约本质上是两个对手都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一战,然后彼此达成的妥协。

斯大林从1934年开始想建立共同防御,《东方公约》,《苏法互助》都是想拉起来一个包围网,但是随着法国外长巴尔图的去世破灭了。1939年莫斯科会谈,这是欧洲最后一次有可能阻止德国入侵或者扩大战争的机会。苏联派出了伏罗希洛夫,英国对会谈一直拖延甚至派出的代表都没有政府授权。然后会谈正式开始,英国要求苏联单方面承担对德国战争的责任,谈判随即陷入僵局。

然后在达成一定共识后,苏联提出希望可以在德国过境的时候协助波兰军队抗击德军,然后被英国和波兰拒绝。法国在以断交威胁波兰后,波兰仍然拒绝。莫斯科会谈破裂。然后斯大林发现自己从东方公约到莫斯科会谈开始,自己所期待的集体防御策略并没有办法落实。英法可以为了德国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当然未来也出卖了波兰),所以斯大林的外交政策从阻止德国,到变成了与德国签订秘密条约,拖延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且获得缓冲区(既然波兰无论如何都会被德国击败,那么苏联就必须有所行动)。

1939年年底,苏联开始扩军,截止到41年6月共新建125个步兵师,61个坦克师,大概36个机械化师/摩托化师,这还不算骑兵师、炮兵师或者旅及旅以下的单位,不计空军和海军。其结果,苏军总兵力从1939年的200万扩充到战争前夕的500万。

1940年在斯大林法国被击败后,斯大林对莫洛托夫说:“德国人就要打破我们的头了。” 1941年5月战争的阴霾笼罩着苏德边境,这时候斯大林命令前线部队做出了攻击姿态,甚至夸张前线兵力,同时用各种方式来安抚德国希望战争能够不要发生,并拒绝了前线红军进入战备状态来刺激德国。但是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了。

以上就是苏联30年代的外交政策,以及为什么要选择与德国合作。这条路极不光彩,但是争取了时间和缓冲区,帮助苏联边境线前移200公里,要知道当年德军离莫斯科只有30公里了,政治就是妥协和平衡的艺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表面喊哥哥,背地掏家伙,双方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