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上海滑稽戏人物之袁一灵

2024-10-03 14:32 来源:网络 点击:

上海滑稽戏人物之袁一灵

当滑稽界诸路英雄各显身手的时候,一种以“快嘴”为特点的新流派异军突起,风靡了滑稽界。其代表人物是袁一灵。

1937年,苏州“怡园”前台老板请一个艺人上台演唱 《金陵塔》。这位艺人唱《金陵塔》是苏州有名的,结果唱得很成功,台下一片掌声。

这时,袁一灵上台,准备表演其他独脚戏。台下观众坚持要袁一灵也唱《金陵塔》。

袁一灵拗不过热情的观众,也唱了一遍《金陵塔》这个段子。平时袁将《金陵塔》只是作为练功用的,正式登台唱则是第一次。出乎意料,唱得比前面那个艺人好,观众掌声像雷鸣一股。

从此,袁一灵擅唱《金陵塔》的名声就传开了。以后几乎每天演出都要唱,成了一个保留段子。

袁一灵小时候就口齿伶俐,绕起口令来,齿音、唇音、舌音、喉音都能和胸腔音相结合。一句“阔板瓜子配阔板”,别人的舌头来不及转,不是念成“阔板瓜子块泼板”,便是错成 “泼板瓜子开阔板”。袁一灵绕得既快又清晰,舌头舒卷自如。

他18岁时,拜赵希希为先生。当时,刘春山也特别喜欢袁一灵,觉得他嗓音好,有前途。而刘春山同赵希希有矛盾,为此经常在私下里对人感叹,认为袁一灵拜错了先生。

而袁一灵认为,赵希希水平是差一些,但人老实,自己已拜赵为师,倘若丟掉赵希希,再拜刘春山为师,是不道德的。因而,他佩服刘春山,也尊敬赵希希。在赵希希不如意的时候,尽力去安慰他。当自己手头比较宽裕时,又主动去资助他。甚至赵希希家中,也由袁一灵当家。赵希希同老婆吵架,只要赵说声“我去喊‘蛮声’(袁一灵最早的艺名叫‘袁蜚声”’)下来!”赵的老婆马上就会“停战熄火”。

对刘春山的快嘴艺术,袁一灵学得快,记得牢。有一次,在“永安公司”天韵楼,他比刘春山早两档演出。他唱了一只偷偷学来的刘春山创作的《背背驼》,是讲在潮水来时如何背人的。等到刘春山赶到天韵楼,上台说:“今天我来唱一只新节目,你们从来没有听过的,叫《背背驼》!”

下面观众哗然:“你不要唱了,袁一灵己唱过了!”

以后,刘春山每次唱新编书目,都留意四面观察,以防袁一灵偷戏。

当时,蒋田奎唱过一只“孩儿莲花落”,中间夹杂着不少“绕口令”,念起来颇为好听,如——

“苏州城里四秀才,一个姓郭,一个姓陆,一个姓卜,一个姓束。四秀才,吃菱角,剥菱壳,菱壳掼在壁角落,胡童小使来扫荡。郭、陆、卜、束,郭、束、卜、陆……”。

另外,庄海泉唱过“苏滩”(即《金陵塔》),一共要数13层宝塔。

袁一灵觉得,蒋田奎的“孩儿莲花落”很好听,但太短、太重复;而庄海泉的“苏滩”,仅仅是数宝塔,太单调。于是,把两者合并起来,取长补短。 在速度方面,袁一灵以比蒋田奎快三倍的速度唱道——

桃花钮头红,

杨柳条北青。

勿唱前朝并后代,

唱只唱金陵宝塔一层到十三层。

金陵塔,塔金陵,

金陵宝塔第一层。

一只台子四只凳,

四个和尚四卷经。

木鱼敲,毕卜声,

磬一敲,汪汪声……

这只新的《金陵塔》在“怡园”首次登台唱,一鸣惊人!

前面说过,袁一灵原先的艺名叫“袁蜚声”。他的“快嘴”出名以后,找了个搭档叫沈一呆。“既然他叫‘一呆’,我何不改叫‘一灵’?用‘灵’同他‘呆’对起来呢?”从此,“袁一灵”的艺名便蜚声滑稽界了。

这个袁一灵,也实在是“灵”。一只《金陵塔》,当然远不能把他的“快嘴”特长发挥净尽。于是,他又在大戏中继续发挥。往往临时抓住一个环节,即兴创造,用排比、对称的句子,一口气说完,既有情节,又有包就,而且不出格。这种“快嘴”,既有力度,又有丹田音,听得出袁一灵对刘春山的一套是花了功夫学的。

例如,他在同一个戏中,先后扮演流氓“小苏州”和“小江北”。有两段话,意思差不多,袁一灵却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说的时候是用一种迅捷如放“机关枪”似的“快口”。如“小苏州”这样说——

“大家都是同行宗,道理大家好讲。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好过去大家就过去,不好过去大家就不要过去,用勿着面红赤颈。我没有掘你的祖坟,你没有烧我的房子;我没有杀过你爷,你没有把我的小孩丢在河里,大家乐开点,大家就握握手道声再见!”

“小江北”则是这样说的——

“大家有闲话好讲,用不着面孔板起来。侬这只面孔板起来,像四只角用揿钉揿牢,动也勿动。侬没有揿钉的,可以活络点的。大家有话放到台子上,四方台子八方理,长么截,短么接,用不着像关老爷碰着赵国胤,面孔红来西做啥?今朝看在我面子上,事情捋捋掉。今朝侬请我吃中饭,明朝我请侬吃夜饭……”

这两段合词,是讽刺流氓的,原来台词中是没有的,是袁一灵灵机一动,临时凑的。讲的时候,台下笑声迭起。而观众中的流氓像蠢猪一样,也“嗬嗬”地在笑。

还有一个《春到人间》的戏。是讽刺敌伪时期有些资本家小开在谈态爱中的神经质现象的。这个戏是在《孤岛素描》的基础上修改的,成为板头很快的“苏滩赋”。开头一段,袁一灵念起来快而不乱——

“春天总归春天好,春光明媚最宜人。春天有班青年们,有的去寻春,有的去游春,有的去踏春……”

还有一出《女子三十六行》,是讽刺当时资本家用女人色相來骗钱,同时揭露旧社会女子受压迫的现象。其中也有不少板头快的段子,袁一灵念起来琅琅上口。而此戏作者,恰恰就是袁一灵、杨笑峰和于斗斗。

那个时候,袁一灵订了《亦报》 、《晶报》、《罗宾汉》等,天天翻看,遇上好素材,便随编随演。“快嘴”袁一灵,又变成创作上的“快手”了!

来源:朱大路著《上海笑星传奇》(有删减补充)

上海翻译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二版(侵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