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55年前,一个19岁少年被浇铸在水泥桥墩里,是真的吗?

2024-10-03 07:18 来源:网络 点击:

55年前,一个19岁少年被浇铸在水泥桥墩里,是真的吗?

“背上了行装扛起了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首铁道兵之歌,在上世纪5、60年代广为流传,是那个年代的经典军歌之一。上了年纪的人应该还有印象,歌名叫《铁道兵志在四方》。

铁道兵

铁道兵的前身是四野在1945年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部队,作为一个重要的兵种,1953年正式列入解放军,80年代撤编。与其他兵种不同,铁道兵既要拿镐锹也要拿枪,又要抢修铁路又要打仗,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和平时期,铁道兵大军走遍四方投入铁路建设,栉风沐雨,流血流汗,修建了新中国三分之一的铁路线。上世纪60年代,轰轰烈烈的西南铁路大会战中,18万铁路大军开进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日夜拼搏,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建成了贵昆和成昆铁路。

其中成昆线的建造尤为艰难,平均每公里就要牺牲一个战士。前些年的军网报道和《中国铁道建筑报》的栏目中,都讲述了一件令人痛心的往事,一位年轻的铁道兵战士被浇筑在桥墩里。

真相到底如何呢?我们先看看相关报道的说法。

配图

“桥墩里铸进了军人的灵魂”

据早年的报道讲述,在云南楚雄黑井镇修建成昆铁路大田箐特大桥时,30多个战士被埋在塌方的隧道里。该文章有个小标题,“向7号桥墩宣誓,那里面铸进了军人的灵魂”,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名19岁的铁道兵战士由于疲劳过度,不慎跌入了30米深的桥墩柱心里。”

这个小战士名叫熊汉俊。文章说,当时的硬件设备和医疗条件有限,无法把熊汉俊救出来,即便救出来,离医院很远,山路难走,人也救不活了。

于是,部队只得用悲壮的方式处理。由一位将军主持,官兵们围在桥墩下,向熊汉俊烈士敬了最后一个军礼。然后,战友们含着泪继续施工,用水泥将熊汉俊的遗体和桥墩紧紧地浇铸在一起。

大桥修成后,有武警官兵驻守,“每一次传统教育,官兵们都会举起右手面对7号桥墩庄严宣誓:‘请放心,我们会牢记忠诚、不辱使命、为祖国守好大桥,为大桥奉献青春!’”

据说,直到现在,每当火车经过那座大桥,都要向熊汉俊烈士鸣笛致敬。

铁道兵从诞生到撤编的几十年间,有许多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涌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然而,据熊汉俊烈士的战友回忆,熊汉俊的确是在事故中牺牲的,但他并没有被水泥浇铸在桥墩里。

老兵讲述的真相

由于媒体报道过,近几年,“熊汉俊烈士被浇注在桥墩里”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后来,熊汉俊生前的战友赵锦坤、胡士良等几位老兵对媒体说,2010年前后的报道不是原铁道兵部队提供的材料,为了尊重烈士,应该对传闻予以纠正,不能再以讹传讹了。

这几位老兵都参与了当年那次事故的抢救工作,他们讲述的事发经过大不一样。

熊汉俊是江西省樟树县人,1963年参军。1965年,铁道兵部队扩编的时候,8师36团新组建了17连,赵锦坤和胡士良、熊汉俊从不同的连队调到了一起,都在17连4排,排长是赵锦坤,胡士良任四排14班班长。熊汉俊虽然资历浅,由于工作积极,踏实能干,担任13班班长。

开凿成昆铁路黑井隧道时,4排14班、15班负责竖排架、立拱圈、制作混凝土模型板等木工工作,13班的任务比较繁重,哪里缺人就往哪里顶,很是辛苦。熊汉俊起到了表率作用,大家毫无怨言。

1965年8月4日,部队组织看露天电影,熊汉俊在黑井隧道上夜班。排长赵锦坤过来告诉他们,今天推翻斗车时,发现支撑隧道的排架晃动得比以前幅度大,让大家注意安全,先加固支撑排架。

然后赵锦坤又往里隧道里走,把险情告诉了正在指挥施工的4营教导员。教导员马上排了一个技术员和赵锦坤一起回到有隐患的地方,研究如何施工。

大家刚研究好加固方案,开始往排架里打楔子的时候,轰隆一声巨响,一段排架和上下导坑之间的夹层岩石塌了下来,赵锦坤和熊汉俊及另外5个人都被埋在下面。旁边没有被压住的十几个战友赶紧救人,有人飞奔去电影场求援。

得知消息的胡士良赶紧集合全班战士,在路边拦了一辆去工地的车,赶往隧道救人。

熊汉俊伤重牺牲

大家手忙脚乱,终于清理了排架和石头,把7个伤员救出来,抬上了救护车。然而,7个人里熊汉俊受伤最重,被倒下的排架直接砸中,送到卫生队后没能抢救过来,当晚就牺牲了。

赵锦坤在事故中失去了知觉,他被救醒的时候,知道熊汉俊已经离他们而去,赵锦坤的泪水打湿了床单。

熊汉俊的遗体被送回连队,战友们为他整理遗容,给他换上了崭新的军装和新式军帽。胡士良从他的遗物里发现了一枚五好战士奖章,给他挂在胸前。当夜,战友们就护送着他的遗体,运到烈士墓地安葬了。

熊汉俊牺牲的时候,才23岁。老兵们说,虽然他的牺牲不像黄继光、董存瑞那样壮烈,但他和几千个为修铁路而牺牲的战士一样,都是英雄。

结语:熊汉俊烈士被水泥封在桥墩里的说法不知如何产生的,甚至他的墓碑上也是这么写的。除了熊汉俊所在的部队,很多铁道兵也相信这个传闻。通过铁道老兵的回忆,显然后者才是事实。

而且,从施工角度来讲,之前的传言就有破绽。据悉,当时造桥墩是一节一节分段往上施工,每节为4-5米的高度,而不是30米整体施工。每造一节,随着混凝土浇注进去,战士们会穿着高筒雨靴,把混凝土面捣实、耙平,工作面一点点升高。混凝土面与模板平齐后,再往上施工。

所以,根本不会发生施工战士掉入30米深的桥墩柱心那种事故,更不会把烈士的遗体封入水泥。

当然,熊汉俊毕竟是牺牲了,为祖国的建设献出了生命,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英雄。

参考资料:老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