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民国军阀之四川王尹昌衡

2024-10-03 07:06 来源:网络 点击:

民国军阀之四川王尹昌衡

四川在民国时期,是一个很混乱的地方,那时候中国各省的军阀,都相互之间斗争,但是四川地区是比较特殊。当地军阀很少参与对外的战争,大部分都在内斗,根本没有人可以完全统一四川,就是是以后的刘湘,也只是象征性的王,根本指挥不动四川其他军阀。但是有一个人,在辛亥革命之后,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威望,是可以统一四川的,自从他被袁世凯软禁,四川就乱成一锅粥。他就是四川军阀的鼻祖,四川王尹昌衡。

1884年,尹昌衡出生于四川

彭县,祖父尹善志熟读经书,可是就是中不了进士。父亲尹仕忠是个私塾老师,有时候也做一些小买卖,来维持一家的开销。尹昌衡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从小喜欢读书,喜欢诗词歌赋,记忆力也很强。少年时因其身材高大,异于常人,当地人又亲热地呼之“尹长子”。

就算他喜欢读书,可一直乡试都考不上,1897年尹家迁居成都,尹昌衡随即就读于尊经书院,潜心攻读旧学,对中国封建文化吸收颇多。所以他立志想为国家出力效劳,十八岁的时候考上四川武备学堂。就算他考上了军事学堂,可是他还是喜欢在学校读四书五经等书。

1904年,清朝派学生去日本留学,学习军事内容,因为尹昌衡在校学习优异,被保送到日本振武军校学习。1907年又进入了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和日后席卷中国西南的,李烈钧、李根源、唐继尧、刘存厚等人关系特别好。

还与在帝国大学的川籍留学生蔡文全、周烈、周卓、杨静成结拜为兄弟,与法政学堂川籍学生董修武常有往来。在结拜兄弟和关系亲密的同学中,几乎全是同盟会会员,惟尹昌衡不加入同盟会。这是因为从小被儒家思想熏陶,觉得来日本读书,将来回国,要报效国家。

1909年,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中国留学生相继回国。二十五岁的尹昌衡怀着报国救民的雄心,在广西新军中任职,与当地同盟会机关联系密切。由于他积极宣传民族主义,并参加主办广西同盟会机关报《指南月刊》《南风报》等,加之性格亢傲不羁,面辱广西巡抚张鸣歧,为张所不容,遂回到四川。

尹昌衡回到成都以后,通过颜楷父亲颜辑祜介绍,被川督赵尔巽委尹任军事编译局总办,后改任督练处会办。此时他感到四川的统治岌岌可危,自己也不想参加革命,就想掌握兵权,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时候四川的新军第十七镇已经成立,赵尔巽从东北调朱庆澜充任该镇统制官,其他职位的高官也都是外省人。尹昌衡就与四川籍军官周骏,彭光烈等人经常挑衅外省军官。赵尔巽以尹昌衡意气飞扬忌之,始终不派入第十七镇任职。后来赵尔巽被调离了四川,他的弟弟赵尔丰当了四川总督。

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收归国有,租股概不退还,引起川人强烈反对,各州县组织保路同志会展开“保路运动”。因为川籍军官大多是富户出生,在被清朝国有政策收走的铁路租股里面有自己家的一份,所以都很反对这个政策。

四川总督赵尔丰就派兵镇压“保路运动”,导致四川各地同志军到处起义,尹昌衡等军官暗中援助同志军,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岌岌可危。

“成都血案”发生后,尹昌衡多次劝阻川督赵尔丰放弃镇压手段,支持川人保路,遂引起赵尔丰猜忌,下令将尹昌衡软禁。后因四川陆军小学堂学生赶走外籍总办姜登选(后来成为奉系军阀重要人物),赵尔丰不得不委派尹昌衡暂时出任该堂总办,由此有了一批武装实力。

在有利的革命局势下,川籍将领都想赶走赵尔丰,要尹昌衡组织起义。可是尹昌衡瞻前顾后,没有这个勇气。正在尹昌衡举棋不定的时候,赵尔丰把尹昌衡软禁在总督府。

1911年11月5日,同盟会员夏之时率所部新军在龙泉驿起义,光复了重庆,成立了蜀军政府。同盟会员张培爵、夏之时分别为正副都督。不久,率军入川平叛的端方也被起义士兵杀死。赵尔丰面对全国全川不断高涨的革命形势,被迫于 1911 年 11月 27 日,把权力移交给立宪派,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蒲殿俊为都督,朱庆澜为副都督,尹昌衡得任军政府军政部长职。

12月 8 日,赵尔丰指示部分官兵闹事,制造了成都兵变,军政府在东郊场举行阅兵式,阅兵式甫始,士兵骚动,旋冲出较场四处抢劫、都督蒲殿俊自此深藏不出,军政府遂告垮台。尹昌衡在乱枪声中,由东较场驰马去凤凰山邀周骏驻军出兵,借得周骏兵300,立返城内平乱。在同志军、同盟会成都党人密切配合下,更仰川籍军官拼死出力,尹昌衡仅用两3天时间即平定骚乱,稳定成都秩序。

尹昌衡因为平息了兵变,在四川将领的拥护下,在成都同盟会负责人董修武以及立宪派头面人物的推拥下,尹昌衡出掌新成立的四川军政府都督职务。

赵尔丰虽然交出了政权,但是率旧部任然在暗中进行复辟活动,威胁到了四川军政府,尹上台后,发兵捕杀赵尔丰。清汉中总兵江朝宗奉清廷之命由汉中起兵企图占领成都,消灭四川军政府。尹又派彭光烈率部挥戈北上,一举粉碎江朝崇所率清军进攻,在成都城内,尹昌衡揽同盟会成都支部负责人,立宪派头面人物及同志军首领参加军政府工作,并依靠各方势力坚决镇压了清军余孽及其他骚乱分子,致使四川军政府得以巩固。

1912年尹昌衡加入了同盟会。他和张培爵派出的代表谋求成、渝军政府成立,尹昌衡为都督,张培爵为副都督。

1912年6月,西藏上层集团在英帝国主义的教唆下,妄图分裂祖国,让西藏独立。尹昌衡上电北京政府,愿意领兵平叛,他离开成都后,向西进发。八月收复了里塘、八塘,进至怒江、澜沧江一带,准备抵达拉萨。因为英国人的干涉,袁世凯怕引起外交争端,就改为征讨为安抚,尹昌华受命为川督兼川边镇抚使。后来袁世凯授尹昌衡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

1913年 11月,袁世凯以议决边务为名,将尹昌衡由川边调至北京,诱以高官厚禄,谋图拉尹为其效劳。此时,袁贼窃国阴谋日渐昭露,尹昌衡不以禄爵所动,终不肯为袁鹰犬。袁就捏造尹“亏空公款”,逮捕下狱,处以 9 年徒刑。

1916 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将尹昌衡特赦出狱后,尹昌衡曾一度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因猝患大疾,遂退出政治舞台,归隐成都,潜心治学和参加四川慈善事业等活动。

1949年四川解放,尹昌衡担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病故于重庆,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