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机制币系列-清代银元

2024-10-03 06:13 来源:网络 点击:

机制币系列-清代银元

中国历代的铜钱基本上都采用翻砂铸钱法,即中央铸钱机构先把要铸造的钱币用雕刻的方法刻出大概的模型,皇帝批准后,将铸母钱用型沙印制出钱模,然后用来浇铸钱币,浇铸好的钱币在经过挑选,磨边然后流入市场。清末时期,因为贸易,战争等缘故,导致国外的银币流入中国,并在民间参与流通,因为这不是当权政府的官铸钱币,容易导致当时的银两外流,对清政府的税收产生了影响,于是在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吉林机器局开制吉林厂平银元,开启了机器制银元的先河,但由于当时发行量比较小,吉林厂平银元并没有大规模的发行,便早早便夭折了。

清代的银元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清光绪朝之前手工铸造的银元(也称为银币),一个阶段是清光绪十年以后用机器制作的银元。

清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就在西藏发行过银币,因为根据传统,藏民有用银打造器物并使用的习惯,加上当时有尼泊尔的银币外流入藏,于是中央便决定的西藏地区自制银币使用。

西藏的银币类似于一种薄薄的银片,面值规格仿照尼泊尔银币,正反面分别制有“乾隆宝藏”的汉文和藏文的铸字,外圈有铸造年份。乾隆五十八年新制的银币,分为三等,分别重一钱五分、一钱和五分。后世几朝,如嘉庆、道光,以及宣统年间,也都制作过西藏银币。

在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时间范围约1837年——1866年之间,福建、台湾地区先后发行过六种军饷银币,即清道光铸台湾寿星银饼,漳州军饷银饼,双如意银饼,笔宝银饼,同治元年嘉义寿星银饼、“谨慎”军饷银饼,这六种银饼重量分别为七钱二分,六钱八分不等。币面除文字外,分别铸有寿星像,如意,聚宝盆双笔和花等吉祥图案。

这些都是清早期的银元,这些银元所使用的范围都有一定的区域性,没有大规模的全国性的流通,也因此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币标准。做工基本靠人工打磨,雕琢,生产力低下,留存较少,形制基本模糊不清,不太规范,但对于当时的时代而言,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标志着中国近代机制币的正式发行的代表是广州龙洋。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当时调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在广州进行银币试铸。

发行七钱三分银元,并有辅币四种,重量分别为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三分六厘五,后改为七钱二分银元,辅币的重量也随之下调。

试币的版别为,正面中间铸有文字“光绪元宝”四字,周围环绕着英文省名和记重文字,背面中间为蟠龙图案,周围环绕汉文省名和记重文字。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清政府批准七钱二分银元系列,并将英文从钱币正面移至背面,主币为一元,辅币为五角、二角、一角,五分,正式发行铸造。

同年张之洞奉命调到湖北,任命湖广总督。光绪十九年间,张之洞和湖北巡抚谭继洵以湖北省“据江皖上游,地当南北要冲,兼为华洋通商口岸,商贾云集,用钱最广。但市面因制钱短缺渐形萧条,奏请援照广东开铸银元”上奏朝廷。清政府同意后,张之洞利用武昌阅马场的守备署改建造币厂房,并从德国引进进口机器。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五月银元局正式开工,湖北成为中国第二个正式开厂制币的省份。

自此各省开启了大规模的制作机制币银元之路,先后制行龙洋的有江南、北洋、浙江、安徽、直隶(北京铸钱局)、福建、吉林、湖南、奉天、四川、云南、新疆、台湾等地。

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北洋机器局首先采用银元的面值以“元”“角”来表示,壹元以下辅币五角、二角、一角、半角四等。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户部在天津筹建钱币总厂,于光绪三十一年建成,题名“造币总厂”,同其他厂局并存,同年七月,清政府拟定《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开始规范化铸币,将铸币权利由造币总厂专门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自此铸币权逐渐趋于统一。

宣统元年(公元1908年),部分省份开铸宣统元宝龙洋,1910年颁布的《币制则例》规定,国币单位为圆,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辅币有银、镍、铜币,并规定辅币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三等。造币总厂根据规定于宣统二年试制以圆为单位的大清银币一套。宣统三年又重新试制了一套大清银币,主要区别是这一版本的蟠龙图案有长须和短须之分,面值将二角五分改为二角。

除过这些主流的银币形制外,部分省份还发行过一些有异形制的银币,如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效仿印度卢比式样,制作的人像银元,俗称光绪像银元。版别有重库平三钱二分、一钱六分和八分三种,使用范围在西藏、西康地区。

以上即是中国早期的机制币银币的主流币型,清朝的机制币统一成型较晚,宣统年间才有了统一的制币标准,但为时已晚,宣统二年颁布〈币制则例〉之后不久,清政府已经灭亡。

清代银元基本上是由各省各地自主发行,因此导致制币的形制不太统一,有浓重的地方色彩,比如银币正面带有省份的标记,因为各个省份的制币机器不太统一,又有政治等其他因素,导致收藏市场上银元形制差别较大,收藏价格相差悬殊,因此希望各位藏友谨慎辨别。

名词解释:

南洋北洋:清末至民国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山东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各省为南洋;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各省为北洋。

库平:清政府收征租税,出纳银两所用衡量标准,订立于康熙年间,1908年清廷度支部拟订统一度量制度,规定以库平为权衡标准。库平两为37.301克。

新旧单位换算:

市制:1斤=500克 1斤=10两=100钱

1钱=5克

中国旧制 :1斤=596.8克 1斤 =16两=160钱 1钱 =3.73克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不做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