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二次元音频“水月雨”出了台手机:音质感人,手感反人类

2024-07-03 04:58 来源:网络 点击:

二次元音频“水月雨”出了台手机:音质感人,手感反人类

文 | 雷科技 leiteh

如何用两个字来形容今年上半年的手机市场?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AI」。确实,AIGC 的出现让手机品牌充实了发展方向,几乎所有手机品牌都在想办法将 AI 技术融入到自己的产品当中。

但问我的话,我的答案是「没劲」。

就像同事在 LG Wing 的评测中提到的那样,「这堆东西到底哪里有不同了,不全都一个样?就像是从同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记得以前,每次新手机发布,起码大伙还能整一整活。现在呢?全都是大屏幕、多摄像头,连颜色都差不多,这几台甚至就是一模一样的。

这种「没劲」在多台手机放在一起时更加明显:或直或弯的屏幕,配上凸起如奥利奥的后置摄像头模组,再加上打着各自标志的白边相机水印,构成了我对当前旗舰手机的第一印象。当然了,这里不包括 iPhone,因为 iPhone 的「没劲」已经不是这一两年的才出现问题,而是一个「销量主导」的根源性问题。

图片来源:雷科技

正因手机「过于没劲」,以至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用的都是 Xperia 1V、Nothing Phone 2 这两台「相对有意思」的手机。只不过从 Xperia 和 Nothing 的市场表现来看,这仅存的两台「有意思」的手机似乎也要走到了尽头。此时,小雷本想着带着这种失望以「不买立减 100%」的优惠度过 618,不过就在 618 结束的最后一小时,我找到了一台「有意思」的手机。

隆重介绍,由音频品牌推出的首款「移动互联网播放器」——水月雨 MIAD 01。

为小众用户推出的中端机

有关注音频领域的朋友可能对水月雨这个牌子比较熟悉,这是一家位于成都的音频品牌,过去推出了多款颇受好评的耳机和播放器,同时也是国内较早与「二次元」文化绑定的音频企业,走在了二次元经济的前列。

至于 MIAD 01,则是该品牌推出的第一款「5G 移动 Hi-Fi 终端」。虽然名字听起来很长,但实际上复杂的只不过是 MIAD 01 的「产品理念」——MIAD 01 其实就是一个内置了「小尾巴」解码器的 5G Android 手机。

不过水月雨也承认,推出这款手机的目的并不是想打造传统意义上的「旗舰手机」,只不过是考虑到现在流媒体服务的串流音质已经非常不错,而且当前市面上还提供耳机接口的手机几乎绝迹,想用 MIAD 01 丰富一下音频爱好者的选择而已。在这样的产品理念下,MIAD 01 几乎所有音频之外的硬件配置,都透露着「实用主义」这四个字:

MIAD 01 采用了联发科天玑 7050 八核处理器,搭配 12G LPDDR4X 内存和 256GB UFS3.1 闪存。我知道,和拥有骁龙畅听技术的高通处理器相比,联发科在音频方面的表现确实不太出色,但对于拥有双独立解码芯片和双耳机接口的 MIAD 01 来说这都不是问题。256GB 的存储空间确实也不大,但就像任何一台合格的便携式 Hi-Fi 播放器一样,MIAD 01 支持最大 2TB 的 microSD 扩容,让存储空间不会成为 MIAD 01 的短板。

此外,MIAD 01 还用上了 6.7 英寸 2460 × 1080P 120Hz AMOLED 双曲面屏幕,虽然说屏幕不支持 HDR(Netflix),但考虑到 Android 下的非全局 HDR 在混合显示时会出现色彩压缩的问题,MIAD 01 的屏幕显示效果其实也还不错。电池方面,MIAD 01 采用了 5000mAh 电池,但不支持无线充电,其 USB 3.0 数据接口最高也只能提供 PD 33W 的充电功率,和当前的主流旗舰终端手机没法比。

相机方面,MIAD 01 的配置更是「得过且过」:后置采用 64MP 主摄像头和 8MP 超广角摄像头的双摄配置,最终画质和高端旗舰行车记录仪的照片不相上下,是极少数同时拥有颗粒感和涂抹感的手机。

但话又说回来,尽管我对 MIAD 01 相机评价不高,但这个摄像头用来扫码还是可以的,暗光的地下停车场里扫缴费二维码的速度也比没信号的 iPhone 14 Pro 要快,算是满足了当年微博和酷安网友们「能扫码就行」的要求。

手感堪称「人体工学灾难」

如果说 MIAD 01 的硬件配置还算是「中等偏差」,那 MIAD 01 设计和手感在我和同事看来算得上是「人体工学灾难」,是「反」人体工学的代表作。为什么这么说?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为了控制手机的重量和成本,MIAD 01 采用了聚碳酸酯外壳,大弧度的双曲面屏幕与机身(MIAD 01 不存在中框这一概念)衔接也非常流畅,正面线条相当和谐,「看起来」手感也非常出色,有当年 Lumia 800/900 的遗风。

从顶部看,手机呈现出一个完美的「胶囊形」(弓形矩形)的样子,3.5mm 耳机接口和 4.4mm 平衡接口分别位于手机的左上角和右上角。虽然 4.4mm 接口没能像 3.5mm 接口那样居中放置,不过这些小细节也无法对除了强迫症和设计师之外的人造成实质性伤害,大家吐槽一句就算了。

但翻到 MIAD 01 的背面,问题就严峻起来了:MIAD 01 的造型就像把一台 Lumia 800 的背面用铣床切掉一块一样,硬生生在 MIAD 01 背后铣出另一个平面。

你要说设计师不走心吧,这个额外的平面与手机镜头的位置还做了圆润的弧形过渡,表面也做了防滑纹理设计;但你要说设计师走心吧,这个凭空出现的平面除了刚刚提到的那一道过渡之外,和手机的任何一个面都没有做任何的过渡,让手机背面两条「肋」直接抵在用户掌心。

但这还不是全部:这个新开出来的平面与手机底面相互垂直,同时还联合了来自手机侧面的尖锐切角,让手机有了两个可以「直戳」用户掌心的尖角。而这也是我愿意用「反」人体工学设计来形容 MIAD 01 的原因——这可能是市面上唯一一台「屏幕朝掌心」,反着拿比正着拿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手机。

当然了,作为玩过一段时间便携 Hi-Fi 的「小法师」,我也不难脑补出 MIAD 01 的设计灵感,背后这个平面可以给 Hi-Fi 玩家们方便地「玩捆绑」,捆上自己的外置解码放大器。但问题在于,水月雨推出 MIAD 01 的目的就是利用移动网络技术简化便携 Hi-Fi 的流程,如果用户到最后还是要在手机上「玩捆绑」,那专门加入的两颗 43131 和两个耳机接口又有什么意义呢?

顺带一提,4.4mm 耳机接口旁边的小孔是 MIAD 01 的光线传感器,这也导致 MIAD 01 的自动亮度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打的都是一个「不受控」,小雷建议直接关掉自动亮度。

出色的音质、方便的体验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选水月雨 MIAD 01,看中的自然不是它的「外在」部分,而是它的「内在」:MIAD 01 采用了双 CS43131 解码芯片的配置,这款芯片常用于 300-500 元价位段的「小尾巴」,或者说「外置解码器」。

其实说白了,MIAD 01 这套音频配置其实就约等于是在手机里内置了一个水月雨「DAWN 晓」。不过在电路设计上,MIAD 01 还是有一些小心思:MIAD 01 采用独立的 6 层沉金设计的电磁屏蔽隔离音频电路模块,并由独立的 LDO 供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手机内部复杂电磁信号对音频信号带来的干扰。

图片来源:水月雨

之前我已经多次提到 MIAD 01 提供 3.5mm 与 4.4mm 平衡端口两种耳机接口,根据小雷的测试,3.5mm 接口的低电平杂音非常明显,和手机的自动亮度一样属于用「不建议使用」的水平。同样拉胯的还有 MIAD 01 的扬声器表现,爆音效果清晰可辨,离「全损音质」之差一点点距离。只不过考虑到会买这款手机的朋友大多都不会使用手机扬声器听歌,且普遍有 4.4mm 的耳机或耳机线,所以这些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小问题。

至于这个 4.4mm 平衡口,根据水月雨的介绍,输出达到 4Vrms、动态范围达 132dB、信噪比也能来到 117dB,放在手机这个品类中属于「嘎嘎乱杀」的水平。此外,考虑到 Android 系统默认会用 SRC 将音频采样率压成 48KHz 再喂给 DAC,水月雨会将音频信号绕过 SRC,这也是 MIAD 01 能播放更高采样率音频的原因。

因小雷平时用耳机比较多,为了搭配 MIAD 01,小雷找来了一条飞傲 JH5 和 LS4.4A 的组合,并在默认设置下完成主观音频测试。

解码和数模转换方面,MIAD 01 也能够准确地再现原始音频信号,频响曲线平滑,没有明显的失真或音染。声音通透自然、细节清晰呈现,分离感明确不粘连。

得益于 4.4 平衡口的加入,MIAD 01 声底干净、输出音频时背景噪声和电流声极低,信号纯净度得以保证。尽管 MIAD 01 并没有放大器,但其在各频段都有足够的能量输出,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细节,高低频率两端的动态范围表现也不错,在大音量变化时仍能保持声音的清晰度和细节。

MIAD 01 还有两个我认为非常贴心的小细节:首先,系统贴心地加入了百级音量调节,可以对耳机输出的音量进行更精确的控制,不至于像其他手机那样「多一格嫌吵、少一格听不到」。另外,MIAD 在播放音频时,状态栏左上角原本显示时间的地方会改为显示当前的音频采样率,「脑放」玩家想必非常喜欢。

那么「这么好」的手机,为什么没人买呢?是水月雨系统优化太烂?还是 Hi-Fi 手机整个类目都已经过时了?

Hi-Fi 手机的时代结束了

就小雷的体验来说,水月雨的系统本地化确实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小雷建议水月雨从「把预装软件的图标覆盖完」开始做起。但除了水月雨,vivo 等品牌也曾推出过搭载 DAC 的旗舰 Hi-Fi 手机,vivo 的手机总不能说「本地化」有问题吧?

换句话说,Hi-Fi 手机没人买,其实和 Hi-Fi 手机没多大关系。用行业黑话来说,Hi-Fi 手机的沉寂,是「结构化失宠」导致的必然结果。

在过去的几年里,智能手机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已经从音质转移到了其他方面,比如摄像头、屏幕刷新率、处理器性能以及电池续航。Hi-Fi 手机虽然在音质上表现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往往无法与主流旗舰手机竞争。随着无线耳机和流媒体音乐服务的普及,高音质音频的需求已经被便捷性和多功能性所取代。

此外,消费者的听音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用户现在更倾向于使用无线耳机和便携式蓝牙音箱,而不是有线耳机和高端便携音频设备。这意味着,即使 Hi-Fi 手机在音质上有明显的优势,用户也难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再加上现在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多采用有损压缩格式,高音质的需求进一步被削弱。

再者,Hi-Fi 手机的市场定位也比较尴尬。对于专业音乐发烧友来说,便携 Hi-Fi 播放器和高端耳机仍然是首选,他们不太可能选择一部手机来替代专业设备。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Hi-Fi 手机的价格往往过高,而音质提升并不足以成为购买的主要驱动力。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Hi-Fi 手机的生产成本较高,但市场需求却有限。手机厂商更愿意将资源投入到更有市场潜力的产品线中,比如拍照功能强大的旗舰机型或是性价比高的中端机型。而对于音频技术的研发投入,更多的则体现在蓝牙耳机和音箱等外围设备上,而不是在手机本身。

因此,Hi-Fi 手机的衰落并不是因为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结果。Hi-Fi 手机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不仅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必然,也是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未来的手机市场,可能会继续在多功能性和智能化上发力,而不是回归到音质这一单一维度上。

当然,市场永远是变化的。如果未来有一天,音质再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或许 Hi-Fi 手机会有重新崛起的机会。但就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手机厂商们或许更愿意研究如何在摄像头上加更多的摄像头,或者在屏幕上凹出更多的曲面,而不是在一个越来越少人关心的音质上浪费时间和金钱。毕竟 Hi-Fi 手机的辉煌时代已成过去,现在是「AI」和「多摄」的天下。

至于音质和耳机孔?谁还关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