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巅峰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开放包容,为何最终走向灭亡

2025-04-16 18:12 来源:网络 点击:

巅峰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开放包容,为何最终走向灭亡

1453年5月29日,伴随着隆隆的炮声,成千上万高喊着“真主至大”的穆斯林士兵冲入了君士坦丁堡。伴随着这座“不落要塞”的沦陷,欧洲人欢欣鼓舞地迎来了自己新一任的“爸爸”——奥斯曼土耳其。

包容的帝国

作为一个存在了600余年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可以说自始自终都维持着着一个比较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但具体程度却因时代背景而各异,这里的“包容”所指的也仅只是就其极盛时期而论的。

其实看看地图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奥斯曼土耳其的社会文化一直比较包容。北非、南欧、西亚

地区最富庶的土地都曾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它的根基其实和罗马帝国是相差不多的,为了维持长期的统治和发展,罗马人也是几乎一直都保持着文化、思想甚至是宗教的多元性,放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是一样的。

和罗马帝国不同的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外部环境。在奥斯曼土耳其之前,倭玛亚王朝和阿巴斯王朝的“伊斯兰化”大军一点没把巴黎踏平,结果欧洲人反过来几次十字军东征直接又把西亚北非给屠了个十室九空。几百年的恩怨累积下来就是双方几乎都杀红了眼,宗教矛盾已经不能用激烈二字形容了,基本上属于“不共戴天”。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几乎一开始就面临着这个严肃的问题,因为其统治的疆域十分辽阔,内部居民的宗教信仰包括但不限于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等等等。如果放任宗教矛盾持续激化,那奥斯曼土耳其别说享国六百年,就是六十年她都撑不过去。

在此种情况之下,奥斯曼土耳其采取了所谓的“米勒特制”进行全国性的宗教宽容。当然所谓“米勒特”也是后世的一种代称,其在当时是一种基于宗教信仰而组建的基层团体。且所谓的米勒特在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并不算什么“制”——直到现在米勒特的具体细节问题仍是有很大争议的。

当然,虽然在细节上各各“米勒特”的情况差异极大,但宗教宽容的基本原则是还是一样的。奥斯曼土耳其所谓“米勒特”的原型最早可追述到苏丹穆罕穆德一世时期,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虽未攻克君士坦丁堡但其国力已然是蒸蒸日上的了。且因为15世纪的欧洲宗教矛盾极为尖锐几乎到了不共戴天的程度,大量的天主教徒、东正教徒和犹太教徒开始移民奥斯曼土耳其,所谓的“米勒特”也就是这些移民自发建立的以宗教信仰为纽带的自治组织。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也并没有压制“米勒特”的存在。

到了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之后宗教问题就开始摆上台面了。当时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索性干脆承认了“米勒特”的存在并赋予了其一些基本的自治权力用来缓解帝国内部的矛盾。

到了苏莱曼大帝时期,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国力达到极盛,其宗教、文化的包容程度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不仅能把军队开到维也纳城根底下,就连商业贸易的繁荣程度也是甩法德西好几条街的。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直是长期的与欧洲进行大宗贸易的,其贸易的对象就先是意大利地区的城邦商人,后来连法国的波旁王朝都包括在内。

至于这个时期奥斯曼土耳其的包容程度有多深,这里简单举两个最显眼例子就可以说明。苏莱曼大帝自己的正室妻子或直接叫做“女苏丹”许蕾姆。其人出生于今天的乌克兰、波兰交界地区,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金发碧眼斯拉夫美女,最开始人家的宗教信仰是东正教(后皈依伊斯兰教)。且苏莱曼还不是孤例,他的继任者塞利姆二世(其母亲就是许蕾姆)的正室妻子奴尔巴努是一个威尼斯人,其还很可能就是一个犹太平民的女儿且还当过战俘。

如此程度的包容莫说放在当时,就算放到现在都是值得被赞颂的。

慢性的死亡

之所以说奥斯曼土耳其是“慢性死亡”根本原因在于其穷兵黩武。从穆罕穆德二世占领并定都君士坦丁开始,奥斯曼土耳其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国运和军队绑在一起了。

君士坦丁堡(或称伊斯坎布尔)的位置几乎就是卡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以此地作为首都的好处是交通极为便利,坏处就是不进则退——奥斯曼土耳其要么向西向北打出去、要么就要挨揍。

也正是因此,奥斯曼帝国一直都维持着一支战斗力比较强悍的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就算已经濒临崩溃也还能把英法联军按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沙滩上打的满地找牙。

不过军队的过度扩张一直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恶性肿瘤。因为从客观上来说,奥斯曼土耳其要是想立住身子其所需要的军队是无限的——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可怕了,多少军队守着都是不够用。

但问题是即便身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的财力也绝非无限。她不可能永远维持超大规模的军队。在这个问题上奥斯曼的代代苏丹都想进行改革,但就是没有一个能成功的,而且越是改革军队规模还越是膨胀,到了帝国末期其实际上已经是不堪重负了。

而且过于穷兵黩武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要知道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基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所有军人都是比较保守的,奥斯曼土耳其也是一样。不论是穆罕穆德.阿里改革还是坦志麦特最后也都是因为军人的反对而不了了之。

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阶层一直相当有自知之明,即便是失败了那也要坚持一直改革,这才为帝国续下了600余年的国运。

结语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可以说其灭亡之后留下的地缘真空至今都没有被有效的填补上,这也是中东地区战乱频繁的根本原因之一。

最后,愿这个世界停战止戈,早日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