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25-03-09 03:58 来源:网络 点击: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大厂回族自治县位于北京正东,隶属河北省廊坊市,是京津间河北的一块飞地,是一个小而美、富而强,生态环境好,民族团结和谐的美丽小县。县域东北与三河市交界;南与香河县接壤,西至友谊大桥与北京市接壤。大厂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自治县(旗)科学发展示范县”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多项国家级荣誉。推行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政协协商会,实施城乡网格化管理,获评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大部分村庄原属三河县管辖。而三河县古属潞县(即现在北京市通县)。从一些地方志上可以了解到:大厂这块回族聚居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唐尧时代,这里属冀州。虞舜时代属幽州。夏商时代属冀州。周武王称帝后(约公元前11世纪)分冀州和幽州,封召公爽于燕,这里为燕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此地为燕王所辖。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分全国为36个郡,此地隶属渔阳郡。

时至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才设置潞县,仍属渔阳郡管辖。

汉武帝(公元前140一公元前88年)置13州,潞县为幽州属县。

三国鼎立时期(公元220—280年),这里属魏为燕地。

晋时(公元265年以后)改为范阳国,属幽州所辖。晋成帝咸康7年(公元341年)封慕容鱿于燕。升平5年(公元361年)苻坚俘获慕容后,此地又属秦。秦孝武太元元年(公元376年),慕容垂称帝又夺取了这一地带。而后,大将冯跋杀了慕容垂的子孙自立称蕃于。

南朝宋(公元420-479年)以后北魏取而代之(公元386—534年),此地属渔阳。直到隋朝开皇初年(约公元582年),这一带改属涿郡。

自唐开元4年(公元716年)设置了三河县,大厂一带属三河县管辖。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割幽蓟16州贿赂契丹。契丹升为南京幽都府。后改为析州府,号燕京,这里遂属辽管辖。时至金代(公元1115—1234年)改燕山府为中都大兴府,此地属大兴。

到了元朝至元21年(公元1284年),设大都路直隶中书省,领10州26个县,三河县隶属通州。

明代改元都为北平。永乐19年(公元1421年)定都北京,改为顺天府,下分6州,三河仍属通州。

到了清代(公元1644-1911年)三河县又改属顺天府。

民国时期改顺天府为京兆府,三河隶属京兆。

民国3年(公元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辖二十个县,直隶中央政府。十七年迁都南京,直隶改称河北省,京兆二十个县皆并入。此地分属三河县、香河县、通县,隶河北省。

民国13年(公元1924年)迁都南京,直隶改为河北省,原由京兆所辖20个县,都划入河北省,自此,三河县属河北省。

北军不战而逃,东北先沦。1933年日寇入关(山海关)向华北入侵,1935年国民党投降派罪魁何应钦与日寇签订了屈辱卖国的“何梅协定”华北陷落,自此,冀东二十二个县沦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同年,汝耕投靠日寇,成立了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名为“自治”,实为日寇的殖民地。

1938年,冀东抗日峰火风起云涌,冀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晋察冀边区领导下,展开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10月成立了“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1943年7月改建“平(谷)、三(河)、密(云)联合县,1944年7月至1946年1月,分别建立”平、三、蓟”、“三、通(县)、顺(义)”和“三、通、香(河)”三个联合县,隶十四专区。与此同时,日伪在三河、通县、香河相继建立了伪县政府,此地主要分属夏垫、大厂二镇所辖,隶属河北省燕京道。

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1946年夏,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解放区,夺取抗日胜利果实,在三河、香河、通县建立了蒋记政权。此地分属三河、香河、通县、隶河北省通县专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在属大厂县的村庄,那时属三河县、香河县、通县三方统辖,其大部分属三河县,分布在三河县的二、三、四等区。

1952年11月,以大厂回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了大厂回族自治区,隶属三河县管辖。

1955年12月,根据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的第一部新宪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大厂回族自治县。

1958年12月,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大厂回族自治县与三河县、蓟县合并为蓟县。

1958年4月改属唐山专区,同年年底大厂同三河并入蓟县,1960年撤销唐山专区,划归唐山市。旋改隶天津市。

1961年7月天津市所属蓟县(含大厂)、宝坻等县划归天津专区。

1962年6月复置大厂回族自治县。同时将北部原三河县所辖的东小屯、北贾各庄、永太辛庄、小定福、王果子庄五个村划入,至此,全县共辖一百零四个自然村,划分六个公社,一百零五个大队,四百五十七个生产队。

1974月1月天津专区改称廊坊专区大厂属之。

1989年,撤销廊坊地区,设立廊坊市,大厂属之。

大厂回族自治县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已由“帮助少数民族从民族压迫制度下争取解放”,转变为“帮助他们彻底实现民族平等与自治”。

大厂地区有纯回民村及回、汉合居村共20个(内有香河县5个村),连同毗邻的19个汉民村,合计为37个村。回族人口共有17,299人,占37个村总人口的51%,很适于建立民族区域自治。

在1952年11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及《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三河县推行大厂回族自治区域自治计划》和《三河县人民政府委员会决议》,首先建立了大厂回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中共三河县委员会,三河县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了建立回族自治区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并召开了大厂回族自治区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了大厂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组成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宣布了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区的成立。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新宪法。新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建制为自治县(旗),自治州(盟)和自治区。县以下不设自治机关。根据新宪法的规定和大厂地区回族人民的意愿,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国务院第六次会议批准,将大厂回族自治区附近的汉民乡、村再划入一部分,将原大厂回族自治区提为县一级政权。

1955年3月,大厂回族自治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宣告自治区撤销和成立自治县筹备委员会。

成立大厂回族自治县的消息公布后,又分别召开了各乡人民代表大会,对建县的若干问题与回、汉两族基层干部、群众及各方面人士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协商。尤其对县名、县址、行政区划、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作好了开会的准备。

1955年12月2日——12月7日,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总数为89名。其中回族代表45名,妇女代表19名,占代表总数的21.4%,比重较大,这是符合大厂地区回民男劳力在外经商、妇女为农业主要劳力的特点的。

这次大会的议程是:

一、通过大厂回族自治县筹委会的工作报告。

二、决定县界的划分,县名及县址的设立。

三、根据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大厂回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四、制定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县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五、选举县长、副县长及人民委员会委员,选举人民法院院长。

这次会议在党和上级政府直接领导和全体与会代表一致努力下,充分发扬了民主,全体代表对筹委会工作报告及二年建设计划作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改进与完善。

会议期间,回、汉两族代表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就农田水利、工业建设、贸易、政法、文教卫生及宗教事务等方面提出议案68件,大会提案审查委员会通过认真研究,向大会作了提案审查处理情况的报告。全体代表对此表示满意,并一致通过了提案审查委员会的报告。此外,大会还通过了:一、大厂回族自治县筹备委员会关于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二、大厂回族自治县关于发展1956-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三、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四、大厂回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办法。五、大厂回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1956年预算的决议(草案)。

会议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了县长、副县长及人民委员会委员。自此,大厂回族自治县宣告正式成立。大厂回族自治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会议各项议程,于12月7日胜利闭幕。闭幕前,通过了大厂回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体代表给毛主席的喜报。

新成立的大厂回族自治县行政区刘做了如下调整:以大厂回族自治区为基础,又划入三河县四区6个乡,五区1个乡零两个村,三区1个村,二区2个村,一区1个村。香河县五区1个乡。以上总计17个乡。人口总计54,801人,其中回族13,398人,满族4人,占总人口的24.46%。土地共182,379亩。县址设在大厂镇,县名为大厂回族自治县。

1955年12月16日,河北日报以《庆祝孟村、大厂回族自治县成立》为题发表社论,并以一版的篇幅,刊登了大厂回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及庆祝活动的照片。

行政区划

1952年月,为了贯彻民族自治政策,将三河县原三、四区辖地改建为大厂回族自治区,并将潮白河以东原通县所辖的谭台,大辛庄、小辛庄、辛杜庄辛房子、窄坡、八百户、窝坨八个村划归自治区,隶三河县。

1955年12月易区置县,命名大厂回族自治县(因县政府机关设置在回民集中且有影响的大厂而得名)辖原自治区的89个村,并将香河县的冯兰庄、定福庄、梁庄、杨辛庄、东马各庄、西马各庄、王必屯、袁庄、东彭府、西彭府十个村划入。

1955年建县后,全县辖17个乡,75个村。

此后,经数次调整至1962年恢复大厂回族自治县建制后,下辖:大厂、夏垫、祁各庄、邵府、陈府、王必屯6个公社。

1984年3月改社为乡镇后,全县下辖2镇4乡,105个行政村。

1985年自治县管辖104个自然村,分设为大厂、夏垫、祁各庄、邵府。王必屯、陈府6个乡、镇,下辖105个行政村,共计22,790户(1982年底)人家。其中回族4,970户,占总户数的21.8%。

1996年4月28日,撤销王必屯乡,原王必屯乡所辖的村划归大厂镇。

2006年8月,祁各庄乡撤乡设镇。

2013年11月,邵府乡撤乡设镇。陈府乡撤乡设镇。

2016年8月,河北大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

2022年10月,大厂回族自治县下辖1个街道、5个镇、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辰街道、大厂镇、夏垫镇、祁各庄镇、邵府镇、陈府镇、河北大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5个行政村,16个社区。县政府驻大安东街3号。

2023年全县幅员面积176平方公里,辖5个镇(大厂、夏垫、祁各庄、陈府、邵府)、1个街道、2个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高新区)、105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65684人,回族人口2796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