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甲骨文究竟是谁发现的

2024-12-18 11:29 来源:网络 点击:

甲骨文究竟是谁发现的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商朝后半期甲骨文,是在清朝末年才发现的,最初是小屯村的农民在耕种季节翻耕土地时,翻耕出一些甲骨来。这些甲骨中有不少上面刻有文字,但是在封建地主压迫剥削下生活的小屯村农民,不但没有文化,就连穿衣吃饭都成问题。因此他们将在农田中发现的甲骨当做传统的“龙骨”来治疗破伤,管他叫“刀尖药”。

在清朝光绪年间,安阳地区每年春秋二季要举办一次庙会。各地的农民都要来赶会,同时捎带一些农副产品在庙会上去出售。小屯村的农民就将甲骨捣成粉末当“刀尖药”在庙会上卖,这种零售甲骨的方法虽然每年都有,但数量还不会太多。

从前一些讲甲骨学的人,提到甲骨文发现的情况时,相信这样一个流传的故事:说是在1899年,在北京做官的王懿荣,因为生病,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中药店抓了一剂中药,药中有一味就是“龙骨”。王懿荣发现抓回来的“龙骨”上刻有篆字,感到非常惊奇,于是就到药店去出高价把有字的“龙骨”都买了来,并认出来是商朝的甲骨文。这个故事最初还仅仅是一个传说,到了一九三一年,有一人化名为“汐翁”,将这个故事加工为王懿荣抓了药回家,刘铁云从药里发现了甲骨文后告诉了王懿荣,并且写了一篇题为《龟甲文》的文章发表在一九三一年北京出版的《华北日报•华北画刊》上,文章写的生动具体。这样一来就成为有文子根据的事实了。但是“汐翁”是何人?他的根据是什么?没有人了解。

晚清古董商

晚清古董商

据了解,北京菜市口在清朝光绪年间没有一个“达仁堂”中药店,又据老中药店的人讲,中药店按药方抓出的“龙骨”都是捣成粉或颗粒,根本不可能在上面发现有文子。根据过去的调查及小屯村农民回忆,当年卖给中药店的甲骨都是无字的,有字的都要刮去才能卖掉,1911年,罗振常在《洹洛访古游记》中写道:“此地(指小屯)埋藏龟骨,前三十余年已发现,不自今日始也。……购者或不取刻文,则以铲削之而售。”从这篇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早在1899年以前就在小屯村农田中发现了!

清朝末年,安阳是河南省彰德府的府治,是北方一个商业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除了中药店外,还有几家古董店。古董商经常在小屯村一带收购古物转销到北京和天津,古董商在收购时,凡是古器物上有字的,价钱就较高一些。农民们在出售从农田中挖出来的古物时得到了启发,将有字的甲骨也卖给古董商,最初古董商对甲骨文也不认识,只是用贱价收购来转售到北京和天津,被一些收藏古董的官僚、地主和知识分子发现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于是就千方百计的搜求这种刻有文字的甲骨,在当时只有这些人物才有条件来搜求和鉴别研究。

早在1899年前几年,在北京和天津的一些封建官僚和知识分子中就开始搜求甲骨文。古董商们认为“奇货可居”,要价越来越高,并且对出土地点秘而不宣,无更多的人知道。

王懿荣是清朝的一个大官僚,他爱好古董,能辨认文字,可算是一个金石学家。1899年,他为了能搜求到更多的甲骨文,就按字论值,以每字二两银子的高价向古董商收买,于是古董商认为有利可图,就为他四处奔走搜求甲骨文,因此社会上就流传甲骨文是王懿荣首先发现的故事。

王懿荣

王懿荣

实际上,在王懿荣出高价收买甲骨文的前一年,古董商已将甲骨文带到天津去出售。当时天津有两个穷秀才,一个叫孟定生,一个叫王襄,他们已经将甲骨辨认出是古代的遗物,叫它为“骨简”,可是这两个穷秀才出不起高价,没有买到更多的甲骨文作进一步的研究。后来这些甲骨都被王懿荣收买去了,所以在甲骨学的研究中曾发生过“是北京的京官还是天津的秀才首先发现甲骨文”之争,这种争论现在看起意义实在不大。实际情况是,“殷墟”甲骨被小屯村农民发现以后,到了清朝光绪后期,社会上研究金石学的人开始收集和研究,都认为它是古代遗留下的遗物和文字,到了一八九九年由于王懿荣出高价收买,引起了人们对它的重视,并进一步来研究。到了一九零三年十月,刘鹗在他编著的《铁云藏龟》自序里才指出甲骨文是“殷代人的刀笔文字”。这是首先将甲骨文的时代公诸于世的第一部书。

《铁云藏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