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家在华夏,根在山西:洪洞大槐树的868个姓氏统计

2024-10-15 23:22 来源:网络 点击:

家在华夏,根在山西:洪洞大槐树的868个姓氏统计

“官爷,麻烦给我解开手,我要出恭。”

一个衣衫褴褛、双手被绳索反绑的难民对着官兵喊道。

于是官兵给他松绑,让他寻隐蔽处自行解决。

但因为押送的人数太多,很快难民们喊够了,官兵们也听烦了……

后来不知不觉间变成:“我要解手!”

久而久之,“解手”一词便流传开来,成为自那以后上厕所的代名词之一。

这个解手的说法,便是源于明初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轰轰烈烈的明初大移民。也称明初洪洞大移民、洪武大移民、大槐树移民、洪洞大槐树移民等。指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移民。

这个事件的起因,简单概括就是,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不堪忍受暴元的压榨,农民起义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中原,四川、湖广、江浙、安徽及山东等原本人口密集的地区也因战火肆虐变得赤土千里,江南地区甚至十室九空。

尽管朱元璋最后成功收复了汉人河山,开创了大明王朝。但此时的大明千疮百孔,尤其因为战火及天灾导致的整个中原地区几乎荒无人烟,人口锐减,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就在朱元璋一筹莫展之际,群臣献策,说是目前山东山西之民最多,应该把百姓迁往人口稀少地区。

朱元璋心知肚明,人口迁移计划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眼下还有一个问题,究竟是山东山西都迁,还是二选一?

山西境内丘陵、山地遍布,又横跨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加上太行山的阻隔,使得山西免于兵祸和天灾的影响。因为这个原因,元末河南河北百姓为避战乱及天灾,大量人口涌入山西,致使山西人口暴涨。

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河北两个省的人口加起来才380万,山西一省人口就403万,而山东人口更是夸张,达到了519万。

这么看来,选山东更合适吧。

其实不然。山西境内多崇山峻岭,可开垦的良田非常有限,导致人多地少,很多人无地可耕。但山东正好相反,沿海的地理位置使其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良田无数,养活500万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加上东昌府缺人,反而还需要迁徙进来一部分人口。

朱元璋衡量再三,终于下定决心从山西移民。

彼时人们非常重视乡土观念,若非必要,是绝不肯举家搬迁的。朱元璋承诺,只要服从安排,愿意搬迁者免赋三年,并且每人可以领取20万大明宝钞作为安家费。二十万很多吗?不不不,当时20万大明宝钞也就只够买些农具家什之类的。,政府发银饷给你购置生产工具,到了新的地方,当然还得老老实实种地营生。

皇帝的命令,百姓不得不服从配合。朱元璋命人在山西洪洞广济寺设立“移民管理处”,声势浩大的明初大移民,正式从这里开始。

彼时广济寺中,有一棵巨大的老槐树,当年从广济寺中走出的人们,无不对它印象深刻。即便是迁移至新的归宿,它依然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一个熟悉的记忆碎片。也作为后人熟知的从祖先流传下来的移民故事中一个标志性的历史符号。

正因为如此,洪洞大槐树,已经成为“大槐树移民”之“地标性建筑”。

从洪武三年(1370)持续至永乐十五年(1417),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成祖朱棣,这场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移民运动,移走了100多万人,姓氏多达800多个,涵盖了几乎大部分已知的华人姓氏。

时至今日,大槐树移民的后人开枝散叶,人数早已超过了2亿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人,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洪洞槐树今犹在,不见当年朱元璋。大槐树遗址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前来打卡或是认祖归宗,追根溯源查族谱的话,我们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祖先是源自于那里。

据大数据统计,目前已知的姓氏共有868个。当然图表系个人所作,一家之言,不完全处还望包涵,不喜勿喷。

先来看看,这八百多个姓氏都有哪些(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绿色越深,表示姓氏人数越多)。

一,A-G

这个范围,姓氏为陈、高、郭的人数最多。

二,H-L

这个范围,姓氏为梁、何、刘、罗、林、李、胡的人数最多。

三,M-T

这个范围,马姓氏的人数最多,其次为唐、谭、田、宋、苏、潘、沈、任、彭等。

四,W-Z

这个范围,姓氏为张、谢、郑、周、朱,赵、王、吴、杨、徐的人数最多。

当然,具体各姓氏人数究竟多少,暂无法得出准确数字,而且有部分姓氏在后续的开枝散叶、生息繁衍的过程中有所变迁,所统计的,只是延续下来的姓氏,以及对应姓氏人数哪个更多。

毕竟在明末因为再次天下大乱,原本生活在两河地区的山西移民还进行过二次迁移呢,历史因为变故太多,总有一些数据是无法做到真正精准,因此本次数据统计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几百年的时间,使得如今与大槐树移民有关系的人口数量达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也使得农耕技术得到足够多的交流、推广和发展,更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文化融合与团结。

此外还有一个说法,明初官兵们为防止有人半途逃跑,还将迁徙的百姓们右脚小拇指趾甲切成两半,作为标记,所谓“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如果有人该趾甲为两半型,也可认定其后人为“大槐树移民”的后代。

当然这个说法未必可信,其科学性尚未可知。

以上姓氏,您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呢,如果也是,那么不妨在岁月静好之时,于故乡的山水之间,栽种一棵槐树吧。

思念也会生根发芽,祖先英灵,或将寄托于槐树之中,庇佑后代的子子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