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丰巢vs蓝店等第三方代收平台,快递终端的市场走向会如何?

2024-10-15 15:35 来源:网络 点击:

丰巢vs蓝店等第三方代收平台,快递终端的市场走向会如何?

最近丰巢事件相对来说,也算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丰巢做出事件调整,但这次事件的问题本质是什么呢?我们不由得要开始探讨和思索下,大家反对丰巢,真的是差那5毛钱吗?

而这次事件,以菜鸟驿站为首的第三方平台也更多进入大众视野,其中创业型的平台——蓝店更是备受关注,无论是模式还是运维成本,蓝店相对来说,也更适合二三线城市的需求。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蓝店,也探索下物流配送末梢背后的商业模式。

蓝店和丰巢,模式并不相同

先回答大家的疑问吧,蓝店和丰巢的运维成本不同,主要是因为快递柜和代售点的经营模式不太一样。

丰巢的模式大家最近应该也看得挺多了,这里再简单总结讲一讲:

丰巢向物业支付一定的场地费,在小区里铺设快递柜。箱柜正式投入运营后,快递员支付每单3-4毛的费用,把包裹投递在箱柜中,消费者凭借取件码取件。大家也可以从箱柜入口寄快递,丰巢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在这个模式之下,丰巢要付出的成本包括场地费、快递柜成本、搭建费用、电费以及运维人员费用等等,收入主要来自于快递员寄存费、寄件费分成和一些广告收入,如果超时收费继续推进,那么收入中还会增加一些来自收件人的费用。

接下来说蓝店。

我们说蓝店运维成本低,事实上说的是蓝店付出的运维成本比较低。丰巢快递柜是自营模式,扩张成本主要由自己承担。而蓝店,基本是通过整合社区便利店的模式来提供服务,无论是单个网点加盟还是区域加盟,除了基础性投入和蓝店技术等相关费用的支出之外,蓝店代收点后期维护成本基本是便利店本身的运维成本,无法单独列项。

具体来说,自备门面的便利店/夫妻店向蓝店提出入驻申请,成功合作之后,清理出来一个专门货架,手机安装软件就可以进行蓝店代收业务啦。

之后的流程各位资深消费者应该比较熟悉,当快递被投放到蓝店之后,店主录入之后会经过蓝店系统给用户发送取件码,凭此码去蓝店取件就可以了。

简单总结丰巢和蓝店的不同模式,丰巢是自营的快递柜,蓝店是社区小店加盟合作。两种模式各有优劣,背后其实是蓝店和丰巢(顺丰)对于物流配送最后1公里这件事的不同理解和定位。

模式不同意味着什么?

先说自营和加盟的区别。

加盟制只需要品牌、模式和技术投入,靠着诸多加盟商就可以开枝散叶,自己不太需要庞大的资金池支撑,比较适合轻装上阵的跑马圈地,快速铺开规模,缺点是不太容易做好品控。

自营的扩张就需要自己真金白银的投入,所以扩张速度往往与烧钱速度成正比。但优点也比较明了,一切尽在自己掌握,相对更容易进行统一的品控和模式调整。

类比我们日常接触比较多的现制饮品市场,各位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这种差别。

一点点是加盟制,喜茶和瑞幸则都是自营。奶茶市场开始火热时,一点点很快就铺满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喜茶一家家店开下来,扩张速度就慢很多——当然,也有瑞幸这种互联网玩法,自营且快速,就靠源源不断地烧钱。

丰巢的玩法,跟瑞幸多少有些相似,自营、快速铺开、持续烧钱。所以前段时间,《上海中环花苑小区致丰巢公司的公开信》中,测算认为丰巢单柜已经可以自给自足并良性循环,“若公司目前尚不能盈利,无非是在仍然不断扩张新‘门店’的硬件投入”。

目前来看,只达到自给自足,显然还不够,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已有快递柜的盈利可以产生足够多的现金流,支撑公司进行新的扩张,否则就只能继续烧钱。但烧钱并不是个长久之计,要知道,光是2019年,丰巢就净亏损7.81亿元,负债总额高达71.51亿元。

这就要说到寄存终端是快递柜和门店的差别了,它们对应不同的单柜/单店盈利模式,或者说盈利模式想象空间。

快递柜这种模式曾经承载了比较高的期待。同样是做快递柜的“速易递”,其前母公司三泰控股,在2013年的年报中就讲了一个看起来很美的商业故事。

“快递柜作为物流配送末梢及高效线下入口,属于典型的网络化运营服务,需要通过快速扩张实现规模效应。在形成规模优势后,网点扩张难度将大幅下降,扩张速度将快速提升,议价能力将显著提高,运营成本亦会快速摊销,形成O2O线下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既可满足社区居民对便利、快捷一站式服务的需求,亦可成为物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但目前看来,这个商业故事还没有跑通。柜子的扩张倒是已经完成了,但是距离020线下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的目标还挺遥远,还有变现问题要做深入思考,箱柜毕竟空间有限,很难承载太多其他功能。而且,大家与快递柜的每次接触,都怀着取快递的明确目的,取后即走,目前看来黏性还真不高。

相较而言,以社区店作为载体的蓝店,为这些加盟的便利店/夫妻店提供了更多的赚钱空间。每日的取件和寄件服务为门店带来人流,加上这些社区小店本身经营的载体,日常的生活用品、百货等这些的销售都是保证小店运营收入的一个途径,再加上近两年蓝店基于业务模式上加载的多样服务,又进一步为便利店拓宽了营收路径。

如果站在资本层面来看,丰巢本身依赖资本模式较多,蓝店则基本是属于自养状态(早期完成几次融资,但熟悉末端市场的人应该都知道,据公示的资金,无法承载大量的烧钱模式,只能自我造血),这次丰巢事件让大家看到了末端发展态势,虽然目前风波算是已暂停,但即便如此,我们其实也不敢判断,长远来看到底哪种模式会取得最终的胜利。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快递柜是否能迎来一个更好的商业故事呢?亦或者相对来说“接地气”的蓝店,会走出一个社区小店壮大规模的新局面呢?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