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影视 > 正文

​TVB神剧《有楼万事足》火了!它让人想起8年前的《蜗居》

2024-09-04 01:17 来源:网络 点击:

TVB神剧《有楼万事足》火了!它让人想起8年前的《蜗居》

2017-03-20 杨的红茶 桃红梨白

桃红梨白:媒体人、专栏作家葛怡然的原创类娱乐自媒体,致力于有态度的娱乐。公众号:geyiran666。

文丨杨的红茶 图丨来源于网络

香港这段时间爆火了一档实况节目。

节目延续了TVB真人秀一贯特色:话题十足、言辞劲爆。话题,是香港人永远最关心的事情:买楼。爆点,是节目中会有人说出:“有楼,才有高潮”。

就连名字都有点三观不正:《有楼万事足》。

交代一下背景:今年1月,寸土寸金的香港连续7年蝉联全球房价最难负担的城市。

房价高,人均居住面积却出奇的低。

港人的平均居住面积每人只有150呎(约合14平方米),部分低收入人士所住的㓥房(类似于群租房)人均面积更是只有50平方英尺(约合4.46平方米)。

那猪呢?

香港的猪平均都有50-80平方英尺(约合4.46-7.43平方米)空间。

难怪节目里喊出:人不如猪。

在高房价的环境下,TVB推出这档节目,五集只讲一件事:香港的年轻人是如何买房的。

片子开篇一句话定了基调:

癫!楼价有多癫,人性就有多疯狂。

上图画面的左上角有着“家长指引”,表示该节目不适合孩子看。别说孩子,成年人有时候都受不了。

第一集,节目就放出了大杀器:港女Seasun 。(就是她说出“有了房子才有高潮”)

22岁,这姑娘95年才出生。她的婚姻和房子联系在了一起:要娶我请拿出诚意,至于什么诚意,我想不到比买楼更好的方式。

“有楼我才嫁,200平是最基本!”

这位在珠宝公司上班的90后不仅将爱情、婚姻的标准量化为房子,甚至有一套神奇的生物进化理论:“有房子才有高潮,有高潮才容易受孕,女士在一个安稳舒适的环境中繁衍后代,这是理所当然的”

“就像人类的祖先猴子,公猴负责抢地盘,母猴来挑选条件好的公猴繁衍下一代。条件好的公猴当然要有一个洞穴”……在她看来,洞穴还不能太小,至少要2000呎(约合186平方米)。

只有最强的竞争者才有交配权,才有资格将自己的基因传续下去,这是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节目中,一位年轻单身男士赤裸裸地反击Seasun:大姐,这什么年代?还要男人包养女人?你要找一个有能力的人跟你交配,但有能力的男人虽有房子,却不止一个女人,还有很多妾侍之类的。

你能否接受?

拜楼姐没在怕的:不介意啊,好东西当然大家抢。既然香港是一夫一妻制,我是法定正房,有法律保障就好啦。

有人仗着年轻貌美,企图靠男人靠婚姻实现梦想,也有人则是“靠自己”。

比如,105%姐和50元哥。

在他们的人生中,楼是一定要买的,而为了买楼,他们可以省出一个未来!

105%姐的省钱哲学直接的可怕。

在家里吃住不交家用、上班跟同事吃饭及琐碎开销刷八达通(八达通也是家人支持)、下班以后基本花男友的、炒股可以补上另外5%……

最后,她成功地3年存了40万交首期,当了业主。

50元哥呢?

在香港,一杯星巴克的咖啡会花掉50块钱,这就是“50元哥”一天的开销。

交通基本靠走、朋友基本不见、手机还停留在2G、运动只选爬山和跑步。(顺便去公共浴室洗澡)

八年,他存了300万,足足交了5成首期,买房成功。

虽然奇葩,但是人家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靠自己努力拥有了房子。

有了楼,他们真的快乐吗?

“105%姐”的妈妈很无奈地表示:女儿上班了也不给家用,真的很自私。

“50元哥”买了楼后,40岁的他终于想到要找个女朋友了,但要求是:要爱走路但不能爱旅行、要节俭不要shopping、还要存优惠券。

为了省钱牺牲了所有的社交和生活品质。

节目中真正能引起情感共鸣,戳到心里的,是一些很普通的年轻人。

21岁的VIvienna,她相信:以前是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是买楼改变命运。

为了实现26岁之前买楼,还没毕业的她每月做十几份兼职。

32岁的谢雅是个不拜金的好姑娘,她带楼招亲,希望找个专一哪怕没楼的男士携手共同努力。

可她32岁买楼的背后,是自己剪头发、买菜必砍价,以及“饿字诀”:经常一碗汤撑一天的!

裸婚的小夫妻,因为没楼,婚后只能同城分居,一周短聚一次,还要挤在女孩父母家4人同住20多平米的公屋。

男孩说: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决定走到终点。

新婚住10几平米工厦的小情侣,洗澡烧饭都要争分夺秒抢时机,女孩说:我的幸福指数有8 。

可还是觉得哪里不太对。

21岁的女孩一脸阳光地说出“有楼房在手,别人当你是神”,刚毕业的男孩子,一脸憧憬地“羡慕那些老爸可以给他一套楼的人”。

他们的价值观错在了哪里?

结婚还分居的小夫妻每晚赶在末班车前分开,他们笑着说就像拍拖一样,中间的思念可能更珍贵。

那对挤在10平米狭窄空间里的小情侣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况,与其抱怨,还不如多做几份工勤奋一些。

乐观、懂事的正能量,为什么听起来却满是心酸和心疼。

《有楼万事足》,名字有着香港节目那种套路化的夸张,为了效果,几位主角也都有相对极端甚至极品的嫌疑, 但节目中放出了一份调查:七成香港人认为买楼是结婚的必要条件,而五成单身女性觉得买楼比结婚更重要。

联想到剧中为楼献身的靓女、在出租房靠“打暗号”联系的情侣、买了楼才征婚的女青年,住在集装箱的教师,不禁要问:房子,有没有伤害到爱情?

这时,不难联想到2009年的《蜗居》。

电视剧里面的几乎所有主角儿都和房子拴在了一起。因为高房价,暂住弄堂,女儿被迫送回乡下给爷爷奶奶抚养,姐姐郭海萍决定咬牙买房。

海萍:现在的房价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不断的更高,越来越高。股票还有涨涨跌跌的,楼市怎么就一直涨呢……说楼市才刚刚进入春天,都涨成这样了,这不要涨成夏天了,我们是不是都不要活了?我真不好骂娘!

苏淳: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

电视剧在当时抛出了一个问题:A.一个事业成功、可以帮你解决所有人生难题的已婚老男人。B.一个深爱自己但暂时一无所有的男生。

你应该怎么选择?

妹妹海藻选择了A。

和小职员恋爱,攒钱买房压力大,因为一些原因,成了宋思明的小三。

宋思明:我希望能在物质上帮助你,并且最终让你获得精神上的快乐。 通往精神的路很多,物质是其中的一部分。

海萍:甜言蜜语有什么用呢?你要真有本事,一个男的爱一个女的,什么都先别说,先送上一沓钞票,让这女的有安全感,然后送上一套房子,至少在你上了这个女的以后,虽然她的心失落了,可是身体有着落。这才叫男人,这才是男人办的事。要不然你结婚干嘛?还吃不饱,那娶媳妇干吗呀?那媳妇跟你一块儿受累?受苦受累就叫爱情了?那这种爱情我宁愿不要。

虽然贪官与小三最终双双扑街,一直努力奋斗的姐姐则最终取得了成功,但还是能一眼看出剧中传递的三观是“危险的,不正确的”。

更可怕的,是它的现实。可能很多人都会鄙视回答A的女人(比如海藻),当然事实上,做这件事的人远比想象中的多。

即便8年后的今天再看这一部电视剧,依旧一点也没过时,台词丝毫不违和。

房价真的一直在涨。

搜索框输入“房价”,最近的新闻,每条都触目惊心。

很多想买房的朋友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10年前我们没买房,手上的钱够首付但也仅仅够首付,挣扎了还是没买,觉得贵;5年前我们没买房,虽然首付不够,但借一借、跳起来还勉强够得着,纠结了还是没买,觉得更贵了;现在,我们想买房,虽然钱不够,借也不够,跳啊跑啊反正怎么都不够,但就是想买房怎么办!

一步没赶上,步步赶不上。

节目中,香港人提到“上车”——房子就像一趟财富增值列车,上了车的人或坐或站或一等或二等也许财富并不完全平均,但列车总是在行驶,而没上车的人就只能停留在原地,或追赶或连追赶都放弃。

《有楼万事足》里,一个父亲的说法很是普遍的现象:现在的年轻人花销很大。如果他的薪水不差,穿着也不会太差吧。我们原意是希望他不要把钱花光,让他还房贷有个责任感,这样慢慢还下去会越来越好。当主持人问这样儿子是否应该感谢时,父亲笑着说:现在这个社会,帮忙是应该的。

的确,靠年轻人自己奋斗到底多久可以买到房?

年轻时靠父母买楼,自己当父母后再给孩子留套房。悲哀的是现在整个社会除了继续房产,还在继承这种心态。而更悲哀的是,有些年轻人继承到了心态,却没有房子可继承。

与此相对应的,是为人父母口中的学区房。

等你生了娃的那天,就有人告诉你,要择校,并非择学校和老师,而是择同学和圈子,你的孩子以后跟什么样的人一起、玩什么样的圈子都在此一举。又是一样的理论:一步落下了,步步赶不上。

等到你的孩子毕业,这个循环还将继续:家境好的孩子多数在市中心买了房,于是他们的起点就不同了,房价会让买房人的财富越来越远地超过他的同学。

房子成了时代热词。

有人买房;有人不买房;

有人为了房子和户口结婚;

有人为了买学区房离婚。

有人希望子女买房,是为了让孩子还房贷有个责任感,慢慢还下去会越来越好。

有人觉得现在这个社会,父母帮忙买房是应该的

………..

所以,真的无房无真爱?可能问题不在房子,在心态。

看似女孩们越来越依赖于房子带来的“安全感”,但其实有时候甚至并非出于对财产的渴望。

《颐和园》里余虹说:“一个人可以拮据度日,但两个人就会心生怨恨。”所以很多女孩宁愿单身,也不愿意走进琐碎的婚姻,甚至爱情。

所以,不必过于悲哀房子杀死了爱情,因为爱情总是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