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衣食住行变变变

2025-04-17 21:29 来源:网络 点击:

改革开放40年—衣食住行变变变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衣食住行观念的巨变

1978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穿衣戴帽到吃饭住行,点点滴滴的变化依然萦绕在心头。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这些俗语反映出改革开放前的衣饰真实写照。当时,逢集聚会,看到是灰、蓝、黑的人群,衣服款式基本男女一个样。

随着改革开放,布票的消失,人们穿着逐渐讲品牌,讲款式,讲流行,衣饰不再是遮羞避寒的工具。不仅如此,国际品牌进入我国,本国品牌也走出了国门。

这,既是服饰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国家的进步。好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生活在这样一个开放、和谐、文明、发展,传统与活力并存的中国。

从勒紧裤腰带,到凭票购买,从空空的菜篮子,到“天天过年”的百姓饭桌子,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粗细粮搭配重新成为消费时尚,饮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需求。但曾经我国经济落后,物资欠缺,每天只能吃到杂面的馒头,见不到油花儿的炒菜,人民无吃好的奢望,唯有吃饱的渴求。

一个“吃”字两重天,改革开放后,人民富裕起来,各种各样的食品应有尽有。食物,不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更变成了一门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美食在国外走红。美国人布瑞安·戈德伯格,在中国生活期间发现煎饼非常美味,于是他在美国纽约开了自己的煎饼餐厅“饼先生”,受到当地人极大的追捧。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饱尝饥饿之苦历经数年之久的现状一去不复返,步入了人人吃饱吃好的美好岁月。

1978-2018,在悄无声息中,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风雨砥砺的40年。40年,从平房到高楼,从福利分房到住房的商品化,中国住房改革经历了风雨兼程的40年。透过中国住宅的变迁,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住房一直采取福利分房制度,筒子楼可谓福利房最典型的代表。

改革开放前--单一化住房

改革开放后--多种住房形态转变

1.1980年至1988年

是我国房改的第一阶段。由原来的筒子楼转变为带卫生间和厨房的单元房。

2.1988年至1998年

是我国房改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的住房开始向楼房、公寓形态等发展,高楼大厦开始拔地而起,一栋栋的小高层住宅遍地开花。

3.1998年到现在

是我国房改进入第三阶段。花园洋房、独栋别墅、LOFT公寓,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被发掘,无数的高级建筑在大国工匠手中拔地而起。

改革开放40年,国人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第一辆自行车,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从长时间排队只为搭上一辆公交车,到如今手机一开就能通过软件打车,这些不可思议的变化,在40年前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火车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从蒸汽到内燃,从内燃到电力,从电力到动车,从动车到高铁。它一次又一次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一次又一次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步伐。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现在人们出行可以自由选择汽车、飞机、高铁快车等。

不同年代的主要交通工具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1世纪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步行和牛马车,到自行车、摩托车再到小汽车的变化,只是百姓出行方式变迁的一个缩影。今天的我们,外出可以用共享单车低碳出行,可坐高铁跨省市远行,可以坐豪华轮船周游列国,坐飞机比当年骑摩托车都常见。

改革开放40年,公共交通和私人代步工具的变迁,都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心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一件衣服穿四季到穿出时尚、穿出品味;从填饱肚子到吃出健康、吃出文化;从简陋土房到小区高楼、郊区别墅;从绿皮火车到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速度”复兴号……40年,改革开放使党的生命力锻造得更加坚强,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展望未来,下一个十年我们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成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