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景泰县情概况

2024-11-06 19:28 来源:网络 点击:

景泰县情概况

景泰县地图

一、景泰县,隶属甘肃省白银市,1933年始称景泰县,县名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农业灌溉区,黄河流经县境112公里,有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甘肃省产粮和畜禽养殖大县,石膏储量居全国第二。有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4A级景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永泰古城等景区景点,《神话》《大敦煌》《天下粮仓》等百余部影视剧取景拍摄。2019年4月甘肃省政府批准景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2019年12月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甘肃省地图

二、地理位置: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兰州、白银,北依宁夏、内蒙古,介于北纬36°43′至37°38′,东经103°33′至104°43′之间,历史上是通往河西、新疆、宁夏、内蒙的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白银市地图

三、行政区划:截至2018年辖8个镇3个乡(一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镇、草窝滩镇、漫水滩乡、红水镇、中泉镇、正路镇、寺滩乡、五佛乡),135个行政村,7个社区。

四、人口及面积:截至2019年底总人口数达到23.89万。全县总面积5483平方公里。

景泰城区全景图 2014年

五、历史沿革:春秋为戎落;战国至秦属月氏;秦末汉初,匈奴破月氏,属匈奴休屠王之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后,开河西,列四郡。汉宣帝地节三年,于县境置武威郡媪围县,县治在今之吊沟古城,为景泰立县之始,自此景泰县。东汉其取“媪围”二字为名。唐朝广德、大中年间为土蕃控制。宋朝隶属西夏;明朝万历年间被鞑靼所据。清乾隆四年,在属地今寿鹿山脚下的宽沟村设县丞一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乾隆二十二年,将宽沟县丞移驻“红水堡”,设分县,取其堡名而称“红水”分县。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景泰境地复归明朝版图,境内筑堡设防,广布耕屯,至今留有“教场”、“营盘台”、“派马场”等地名。1949年9月12日景泰解放,旋即诞生了景泰县人民政府,属武威专区。1955年底划归定西专区管辖。1958年4月撤景泰县,所属全部并入皋兰县。1958年12月撤皋兰县,将该县所属全部划归白银市。1961年11月恢复景泰县,属白银市。1963年10月从白银市划出,属武威专区。1985年8月又归属白银市。

鸟瞰景泰体育馆 2014年

六、地形地貌: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县境内高山嶙峋,丘陵起伏,川滩交错,沟壑纵横。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山峦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四分之三。地貌复杂,大体分为;山区,由老虎、长岭两山系组成,山体高大,山峰突兀、崇岗隐天;丘陵区,连片于正路镇、喜泉镇大安、中泉镇三地和冬青、红柳、翠柳三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覆盖小;平原区,包括永泰川、草窝滩、漫水滩、边外滩,大部分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土质较肥,适意大型农机具耕种;河谷阶地,分布于黄河沿岸的老龙湾、五佛滩,为河谷开阔淤积地带,其光、热、水、土条件优越;风沙地貌,呈现在沙漠前沿的黑咀子、冰草塘、大圪垯一带,由流动性沙城系新月形沙丘链;盆地,白墩子地区,山、丘围原,注洪不泄

七、气候:属温带干旱型大陆性气候。平均(1957~1980年累计平均,下同)气温8.2℃,无霜期为141天左右。年均降水量185毫米,平均蒸发量3038毫米,全年日照在2726小时左右,占该纬度天文计算日照时数的64%,年均风速3.5米/秒。山川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山区气温偏低,降雨偏多;川区则相反,部分地区岁可两稔。

以上信息来源于景泰县人民政府网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