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孟河四大家之费伯雄

2025-02-15 05:57 来源:网络 点击:

孟河四大家之费伯雄

孟河四大家之费伯雄

费伯雄(1800~1879) 字晋卿,常州孟河人,孟河医派费氏医家的掌门人。费伯雄出身于医学世家,家学渊源,先儒后医。悬壶执业不久,他即以擅长治疗虚劳症驰誉江南。道光年间,他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为当时的皇太后和道光皇帝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他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被称为“活国手”。至咸丰年间,费氏医名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孟河此时也因医药业发达而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镇。费氏博学通儒,医术精湛,人称其以名士为名医,蔚然为医界重望。

据史料记载,费伯雄除治愈清道光帝的失音症、皇太后的肺痈外,还在道光十二年(1832)为江苏巡抚林则徐治过病,后也曾为左宗棠治病。咸丰八年(1858),清军江南大营主帅向荣咯血于丹阳,江南提督张国樑来孟河请其去丹阳为向荣治疗,向荣愈后赠匾额,誉曰“费氏神方”。费伯雄切脉功夫很深,他能“晰脉知微,察如丝缕”,掌握病情。他用药以“培养灵气”为宗,论医戒偏戒杂,谓古医以“和缓”命名,可通其意。他认为习医在学术上要强调师古法、古方,然而制方用药关键在义理之当,不可拘泥,不在药味之新奇。他反对用不变之方去套千变万化之疾,认为应针对各种不同病因,随机应变,方能显效。他认为“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方能神奇”,因此,他用药总以“协调阴阳,顾护正气”为前提。

费伯雄医德高尚。面对当时的不良医风,他曾大声疾呼:“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则利心自淡矣!利心淡则良心现,良心现则畏心生。”他又说:“医虽小道而所系甚重,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儆惧乎哉!”

费伯雄医名传遍大江南北,一生医人以万计。其所著医书,尤于杂病最详,略于伤寒,最初所著的24卷《医醇》毁于战火,后撮其要义,辑成《医醇賸义》4卷,总结了他一生治疗杂病的学术经验。他还著有《食鉴本草》1册、《医方论》4卷、《怪疾奇方》10卷和《留云山馆文诗钞》等。

孟河医派相关参考:

郭重威·孟河镇史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