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带你走进你不知道的湘潭之湘潭县易俗河①-老街

2025-02-12 06:00 来源:网络 点击:

带你走进你不知道的湘潭之湘潭县易俗河①-老街

湘潭县古称洛口,为江南重镇,749年辟为县治。五代马殷楚国在此设场官,监督贸易。明、清时代,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从宋代开始,县治设在湘潭观湘门。解放后,县城析出成立湘潭市,湘潭县从此有县无城。

老县城—城正街

古街的起源
城正街的古城开始于什么时候,有许多的争议,但很多资料都更倾向于宋就有了城正街这个古城.
据记载,湘潭县治迁到现在的城正街这个位置,大约是在公元十世纪初期,也就是五代马殷时期公元907左右.
但为什么要迁移呢?
因为洛口水患严重,而城正街的地理条件很好;

第一,因为它容纳了涟水和涓水,所以这一带的水量多;
第二,处于湘江的一个弯道内,可以避免打头风.

这个地方原来是有一个宋家桥,而宋家桥有一个小巷口,这个小巷又是一个很好的避风港,再加上这里离洛口不太远,所以,它就取而代之成为了新的湘潭县城的所在地.

易俗河镇:取名源自易俗河:位于湘潭县城南部,湘江与涓水汇合处,距县城车程19公里。据清嘉庆《湘潭县志》载:“易俗河即涓水也,所历皆易俗乡,故名。俗称一宿河,声之转也。”传说乾隆在河边上歇了一宿故名:“一宿河”久之就成了“易俗河”. “易俗”二字寓移风易俗之意。唐天宝八年(749),县治设洛口,即易俗河下摄司城塘。唐时称涓水为洛水,今之易俗河地域古称洛口。易俗河历为县内重要商埠。解放前,以米市着称,解放以来,兴办了各类企业,成为县新兴工业基地。水陆交通便利,潭衡公路经此可进入县境东南各乡镇。

“老街”

明清时期,这里是全国闻名的四大米市之一,富甲一方。因其年代久远,身旁又出现一座现代化的新县城,这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地方如遗世独立,依然不少古迹犹存,似在倔强地诉说三湘名镇的传奇,故人谓此地为“老街”。

老街之老,再在古色古香。老街因西临涓水,北抵湘江,便于船只停靠,商业繁荣,老街也因此发展起来,有“三街”、“六巷”、“九码头”之说。

清代乾隆年间肖氏祠堂

站在麻石街头,我们可以想像当年,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云集于斯,叫卖的、做买的,人头攒动,涓水、湘江,商船满河,往来穿梭。

细雨绵绵不经想起雨巷中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下期带你探寻易俗河——砚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