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历代土司

2025-02-07 23:57 来源:网络 点击:

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历代土司

卓尼土司杨积庆

第一代土司:些地

第二代土司:赞普

支持和委托三弟仁钦龙布前往西藏拜访高僧,学习六庄严二明和宗喀巴及弟子的宗教理论,并于明天顺三年将卓尼寺原属萨迦派改宗为格鲁派。

在百姓中广传佛法,将民法和教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维护了封建土司庄园的政治、经济利益。

第三代土司:扎西

赞普的长子。

第四代土司:噶吉

以布施寺院为手段,掌控教权,控制教民,在政教合一的制度下进一步强化了土司政权。

第五代土司:旺秀(杨洪)

明武宗正德三年,旺秀进京觐见,皇帝赐姓杨,更名洪,自此,历代土司都冠以杨姓,凡属卓尼杨土司的藏民,都愿意姓杨。

他在继承父亲统治的基础上,又收容了到洮州屯田、屯军的汉人,并将他们开屯的部分土地收为“兵马田”。

第六代土司:杨臻

修筑卓尼围城,积极联合周边藏族中有名望的人士,结成盟友,抵御俺达汗,加强了对西部蒙古的防范措施,阻止丙兔东侵

第七代土司:杨葵明

掌握汉藏两种文字,对治理地方,守护茶马,保卫边塞,弘扬佛法,颇有建树。1582年,觐见神宗皇帝,受到赏赐,声誉大振。

第八代土司:杨国龙

第九代土司:杨朝梁(才旺东主)

精通历算,习藏文楷书和草书,弘扬佛教,用“十善法”约束教民的言行举止。解决了书写经文的纸和制造佛像等用的铜的问题,采取“寓兵于民”的措施,进行户籍登记,改编地方武装,康熙在平服“三藩之乱”前后封杨朝梁为副将佥事,驻兰总尉,面见康熙。

第十代土司:杨威(罗桑东主)

收复迭部,朝见康熙皇帝。废除当地苯教,修建佛塔,补全《丹珠尔》大藏经,为佛教在卓尼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

第十一代土司:杨汝松(摩哨贡布)

七岁袭职,学习藏汉两文,继承家传,弘扬佛法,平反武坪,觐见康熙,为康熙表演马术和箭法,受到赏赐,奉旨讨伐准噶尔部,出征有功,受到朝廷嘉奖。刻写《甘珠尔》大藏经。

第十二代土司:杨冲霄(嘉样闹布)

完成朝廷下令在青海乔当科的筑城任务,晚年主要精力放在画佛像,造佛塔,印制佛塔。

第十三代土司:杨昭(索南钦佩)

杨冲霄之子。

第十四代土司:杨声(丹松次仁)

杨昭长子。

第十五代土司:杨宗业(丹增仁次青嘉)

据《洮州厅志》记载:“声子杨业宗于1784年承袭,因河州之乱以功奉赏给三品顶戴花翎,领受兵部号纸,后于1784年以剿石峰堡功赏大缎二匹,宗业弟杨宗基于1814年承袭并兼摄禅定寺世袭僧纲。”

第十六代土司:杨宗基(钦嘉久美道吉)

第十七代土司:杨元(仁钦丹增青嘉陈勒道吉)

第十八代土司:杨作霖(才旺索南道吉)

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罗桑丹增南杰道吉)

第二十代土司:杨复兴(班玛旺秀)

整理人:康毅

注:参考《卓尼土司历史文化》(杨士宏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