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乌拉盖的前世今生

2025-01-13 09:21 来源:网络 点击:

乌拉盖的前世今生

乌拉盖大草原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我国北方许多游牧民族曾先后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和征战,在乌拉盖河畔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游牧文化历史。#乌拉盖真带劲儿#

“乌拉盖”系蒙古语,是古部落名称,汉语意指乌拉盖河的“弯弯曲曲”。乌拉盖河流域是我国古代草原游牧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据境内发掘的贺斯格乌拉细石器文化遗址和乌兰察布嘎查挖掘发现的生活用陶器表明,远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些远古先民依靠简单的生产生活用具,以狩猎和捕鱼等劳作方式,过着艰难生活,揭开了乌拉盖河流域人类文明历史的帷幕,放射出草原文明的曙光。春秋战国时,东胡游牧部落便在此活动;秦汉大统一时乌桓、鲜卑人聚居于此;到了东晋十六国,乌洛候、契丹二部落占据此地;唐代,又有东突厥活动于此;金代,这里为弘吉剌部据地;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此地属岭北行省济南王部管辖;明朝,乌珠穆沁部落在此生息……

物换星移,几度春秋。乌拉盖大草原历经沧桑岁月,走过了一路风尘,解放后,乌拉盖大草原像凤凰涅槃获得了新生,草原又回到了广大农牧民的怀抱之中。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乌拉盖先后经历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管理体制,来自全国各地的支边青年,满怀革命豪情,立下“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雄心壮志,云集在美丽的乌拉盖河畔,战严寒、斗酷暑、不怕恶劣环境,盖场房,修公路,建学校、医院……他们挥洒热血和汗水,用勤劳的双手奠定了乌拉盖各项事业的坚实基础,用壮丽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时代赞歌。

改革开放后,乌拉盖大草原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招商引资项目成果显著,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乌拉盖管理区幅员辽阔,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优势突出,农牧业资源、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开发前景广阔。

乌拉盖管理区内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金、银、铅、锌、褐煤、萤石、石灰石、膨润土、矿泉水等十多种,其中已探明褐煤储量25亿吨,预测储量超过100亿吨;铅锌银多金属1200万吨、膨润土1100万吨、萤石12万吨。优质矿泉水日可利用量3000吨。

乌拉盖水资源总量96亿立方米,其中地上水总量为17.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78.6亿立方米,约占锡盟总量的1/3。乌拉盖水库,总库容2.5亿立方米,年可供工业用水3400万立方米,煤矿疏干水可利用量约为2000万立方米/年。

乌拉盖管理区耕地面积40万亩,主要种植小麦、莜麦、燕麦、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其中小麦、莜麦、燕麦品质优良,已成为锡盟地区重要粮食产地之一。乌拉盖管理区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650万亩。主要畜种有乌珠穆沁羊、杜泊羊、萨福克羊、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蒙古牛等,每年出栏量保持在35万头(只)左右,其中羊类占主要畜种的90%左右,特别是乌珠穆沁羊以其肉质鲜嫩、绿色有机、营养价值丰富等独特品质享誉国内外肉类食品市场。这些资源优势都是乌拉盖管理区发展加工业和农牧业的先天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