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地雷”遍布朋友圈,这份“排雷指南”请收好

2024-10-20 00:01 来源:网络 点击:

“地雷”遍布朋友圈,这份“排雷指南”请收好

还在朋友圈晒娃、晒风景、晒旅程吗?还在即时享受与微信好友分享生活的乐趣吗?

小心!你可能想不到,你已经“摊上大事了”!萌娃的笑脸、海边的阳光、航空公司登机牌都已经变成了地雷,不知何时爆炸。

而引爆下这颗雷的人正在紧紧盯着你。

近日,徐汇法院审理了一起由朋友圈引发的案件,这颗地雷的爆炸再次引起了对于朋友圈隐私的关注。

案情

去年仲夏,家住上海的李先生收到了一条短信,通知他有快递让他来取。他心生疑窦,不记得自己最近买了什么东西,但他还是拿了,在拆开后发现是一封信,他读着读着意识到了情况不妙:写信人对自己的成长经历、经济状况、家庭成员情况都了如指掌,连两个孩子在哪里读书,将要参加夏令营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细节都异常清楚。

而接着,写信人笔锋一转,谈及自己的经历:家人重病急需巨款、资产处置出现困难、不忍对孩子下手做恶人便写了这封信,问李先生“借”一百七十万一定会还,只是语气不善,令李先生毛骨悚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安的李先生翌日还是选择了报案,民警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很快锁定嫌疑人,在李先生报案后的第二天将其缉拿归案。

李先生心里有过几个怀疑对象,但在看到真凶面目时,他吃了一惊:那个与他往来并不密切的由某,竟然是嫌疑人。

李先生与由某相识是因为2017年的一场同学聚会,由某是同学的同学,两人并不熟悉。觥筹交错间,互留了电话加了微信,除此之外见过几次,都是介绍自己的朋友给对方认识,再无其他交流。

但是在朋友圈中,李先生频频晒出豪车、豪宅,以及日常参与的高档活动,可以说,朋友圈忠实地记录这李先生的生活,也不断敲打着由某的神经,令他起了歹心。

彼时,由某正处于融资困难阶段,他打算扩大公司经营规模,但从银行贷款困难,经其估算,需要额外投资约170万。由某编造了自己家人生病急需用钱的谎言,让李先生帮忙渡过难关——本质就是威胁。在准备好恐吓信后,他又找来自己的朋友伪装成快递员帮忙送信,以为万事大吉了,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他注定无法逃出法网。

由某自食其果,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同样的案件不在少数,早在朋友圈晒娃刚展现出燎原之势的2017年,苏州就发生过和李先生类似的案件,家长的无心之举“坑了娃”,差点让娃被绑架。在贵州,家长的一条朋友圈还招来了人贩子。

而就算是无娃一族也趟不过雷阵:晒登机牌导致个人身份信息泄露、晒加班不易导致工作中内幕信息泄露……

一系列案件给大家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思考:朋友圈何时从沟通感情的宝地成为了犯罪分子实施非法行为的“雷池”?如何排掉埋在朋友圈里的雷?

提示

小编在这里为大家送上三条小贴士,助你“排雷”:

首先,用户要学会甄别好友,不能为了扩大自己的圈子而盲目添加好友。

其次,要对好友进行适当分组,这样在发布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内容时,可以对特定的自己熟知的人可见,而不是对所有人可见。

最后,提醒微信用户,微信朋友圈不是私人的日记本,而是一个社交媒体,一个半公共的空间,发布相关信息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适不适合发。

信息来源丨上海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