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杂谈 > 正文

​邵逸夫捐赠6000多座教学楼,其中一点细节,彰显其宽阔胸怀

2024-10-03 03:26 来源:网络 点击:

邵逸夫捐赠6000多座教学楼,其中一点细节,彰显其宽阔胸怀

我国因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古便有慈善济世的传统,正如亚圣孟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兼济天下"。而如今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许多人都在自身经济所承受范围内尽力捐献,为社会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我国也充满着企业家、明星牵头办立的慈善机构、基金会等。

在众多基金会中,邵逸夫慈善基金会显得尤为突出,该基金会是由邵逸夫先生建立的。目前邵逸夫先生已向大陆众高校捐赠了6000多座教学楼,我们会发现一个奇观现象,在一些教学楼上邵逸夫先生的名字其中的“逸”字少了一点,校方表示邵逸夫先生对此表示同意,这是怎么回事呢?

邵逸夫先生

邵逸夫先生生于1907年正值清末,去世时已经21世纪,足足跨越了一个世纪。马伯庸曾为他献上挽联——百年观云涛,从此空院无光影;千楼荫学子,至今石基有公名

邵逸夫先生中学毕业后,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邵氏的天一电影公司开拓南洋电影市场。后1920年邵逸夫与三哥在新加坡创办邵氏兄弟,并购入多家戏院,由此邵氏兄弟公司快速发展。

次年,邵逸夫先生前往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好莱坞购置有声电影放映设备,他想为中国尽早的带来首部有声电影。1932年,因局势动荡,邵氏公司前往香港发展,同年邵逸夫作为制片人和导演发行了电影《白金龙》,从此中国进入了"有声时代"

抗战前夕,邵逸夫在南洋,在东南亚各地大量扩张自己的商业帝国,并建立了数百家电影院与游乐场。在此期间邵逸夫还在东南亚建立了完整的电影网络,他们与大哥建立的上海电影事业南北呼应,共同建立邵氏的电影王国。

经历过二战的动荡时局后,邵逸夫回港开始兴建邵氏影城,并与三哥邵仁枚合作成立了"邵氏兄弟有限公司",邵逸夫担任总裁。

此后邵氏电影开始了快速发展阶段,他们与无线电视合作,并培训雇佣艺人,经过多年发展邵逸夫成为了香港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邵氏培养出众多优秀的艺人,开创了港片的盛世巅峰,也成为了我们口中的电影大王。

邵逸夫的慈善之路

早年的邵逸夫极为吝啬,有"铁公鸡"的名号。老香港有这样一条笑话在坊间流传:1970年邵逸夫收到请求捐助的书信,于是给了这家养老院一张500港元的支票,养老院随即将钱退还给他。并且在工作中,他也极力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压榨员工的薪资,这为他的名声造成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但到了晚年,他为何突然性情大变,开始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慈善事业呢?

原来,邵逸夫从少年开始一直以三哥邵仁枚为榜样,无论工作还是为人全都随着三哥的步伐,他也很感激三哥,他认为自己的成功离不开三哥的指引。但是随着二人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邵仁枚因中风卧床不起,并且一直不能根治,只能在医院维持自己的生命。由此,邵逸夫决定走上一条与以往不同的道路,他决心改变自己从而寻求心理上的安慰,由此"邵逸夫慈善基金会"诞生

邵逸夫曾多次参与慈善捐款,为进行公共设施建设与维修、文物保护他也多次大方出资,在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发生后,他也参与了震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并各捐赠了一亿元港币,他还召集身边的朋友家人参与慈善事业,举办慈善沙龙。

国家之兴在人才,人才之兴在教育。邵逸夫先生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开始投资逸夫楼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

1986年大陆首座逸夫楼诞生,之后在大陆各高校大量建造教学楼、图书馆等,现在逸夫楼遍布中国31个省份大大小小的地方,无疑,邵逸夫先生以一己之力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为民族计也。

逸夫楼的逸字少了一点

现在,我国大陆已有6000多座逸夫楼,在这些楼中有一部分逸字少了一个点,按常理来说如此严谨的事情不应该出现失误,然而据校方解释,邵逸夫先生对此知情并表示同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邵逸夫基金捐赠教学楼是有一定的资金捐献标准的,并不是由基金会全部出资建成一座教学楼,而是要求当地政府配套资金,与基金会共同建造教学设施。

据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管理办法,基金会要求项目所在单位要提供不少于三分之一的配套资金,而在基础教育中配套资金不能少于二分之一。所以,邵逸夫先生只是提供了少于二分之一的资金建设了教学楼,不能拥有完全冠名权。当时还有玩笑称要给他一半冠名权,就叫"兔夫楼"

玩笑归玩笑,邵逸夫先生对此也表示同意,他不愿自己独占建设教学设施,为国家教育做贡献的荣誉光环,便主动发言表示同意逸夫楼可以少一个点。从此,各地就多了很多少了一个点的逸夫楼,玩笑中的"兔夫楼"也就不复存在了,这点细节,足以彰显邵逸夫宽阔的胸襟。

邵逸夫先生与世长辞

2014年,年至一百零七岁高龄的邵逸夫先生在家中与世长辞,然而他仅仅只退休三年,还没来得及享受晚年时光便离开了他辛苦耕耘近百年的世界。在他临别之时他仍没有忘却慈善事业,他将自己手中大部分股权捐赠给了数家慈善教育机构

时至今日,邵逸夫先生已辞世多年,仍然每年有大笔资金从邵逸夫慈善基金会拨出投入教育事业中。

从八十年代开始,邵逸夫的后半生都在慈善事业中奔波,从灾难救助到慈善集资,最后到各种医疗设备捐献与教学基础设施捐赠,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邵逸夫为大陆建设了当年规模最大的教学楼,急剧提高了当时我国的教育地位,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先生去世时,全国数不清的高校为邵逸夫先生举办追悼会并至以诚挚的谢意

虽然邵逸夫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传奇的一生一直感染着我们,他穷极一生进行慈善事业的精神也一直鼓励着我们。邵逸夫先生完全配的上这个时代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