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影视 > 正文

​罕见!有剧毒!十堰路边发现40厘米剧毒白头蝰蛇,至今无蛇毒血清

2024-09-04 03:05 来源:网络 点击:

罕见!有剧毒!十堰路边发现40厘米剧毒白头蝰蛇,至今无蛇毒血清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暖,许多冬季蛰伏的动物也陆续活动起来,就在5月份,湖北省十堰市赛武当国家自然保护区附近,就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生物,它体型娇小却剧毒无比,超越竹叶青、五步蛇号称“中华第一毒蛇”,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又分泌着什么样的可怕毒素呢?

2022年5月上旬,赛武当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两位工作人员结束工作返回住所的途中,在路面上发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小蛇。

二人通过小蛇呈三角状的头型和以往在保护区工作的经验猜测,此蛇为有毒品种,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两人对小蛇进行了拍摄,后经保护站站长雷波确认,此蛇为白头蝰蛇,有剧毒。

为保护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次发现的白头蝰蛇已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回归山林。

白头蝰蛇又名白头蛇,俗名白缺蝰,色彩鲜艳,头部如名呈扎眼的白色,全身分布着紫褐色和朱红色的环纹,是最原始的毒蛇品种之一,每年7-8月为白头蝰蛇的繁殖期,白头蝰蛇为卵生动物,最高一胎可产24枚蛇蛋。

世界上高达80%的白头蝰蛇都分布在我国,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在我国西部、南部的均有分布。

虽然分布范围广,且繁育数量庞大,但因为早前白头蝰蛇主要的栖息地为麦田、稻田、草丛及丘陵,生活范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地方重合度较高,栖息地被人类占用,种群繁衍受到不小的打击。

白头蝰是主要食物是鼩鼱(qú jīng)和麝鼩(shè qú),这两个物种均是稀有动物,虽然白头蝰蛇饥饿时也会捕食蛙类和鼠类,但白头蝰蛇对自然的妥协依旧无法阻止种群数量逐步减少。

同时白头蝰蛇还被戏称为“气节蛇”,被人意外捕捉后会绝食直至死亡,即使想要人工繁育白头蝰蛇也毫无办法,更别说想要人为的恢复野外种群数量。

就这样,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占有的白头蝰蛇,在1998年被我国录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种。

除开此次发现,白头蝰蛇仅在2013年8月20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及2016年8月30日赛武当自然保护区两次被发现的记录,其中2016年被发现时,白头蝰蛇仅一口就将农户饲养的体阔年壮的虎斑纹狗咬死,狗被咬伤处高高肿起,死时全身发黑

一口就让身强力壮的护卫犬迅速死亡的白头蝰蛇,毒素究竟强到什么地步呢?

我们初期发现白头蝰蛇时,做过一次白头蝰蛇蛇毒专项研究实验,根据毒蛇咬合时毒牙刺入皮肤由浅至深情况分为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以及肌肉注射四种情况。

其中,白头蝰蛇的皮下注射ld50(ld50意味半致死量:指物种半数死亡所需的最小毒素量)为0.25毫克每千克,意思是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一次性被注射15毫克左右的白头蝰蛇毒素有可能会面临死亡。

一般情况下,成年雄性白头蝰蛇一次性分泌的蛇毒也只有1.8毫克左右,普通青壮年被白头蝰蛇咬伤并无致命风险。

白头蝰蛇的ld50在国际蛇毒强度的排名其实并不高,甚至只处于中等水平,虽超过了国内排名第八的竹叶青(ld50=3.3mg/Kg)和国内排名第九的五步蛇(ld50=8.9mg/Kg),但远不及国内排名第一的银环蛇(ld50=0.09mg/Kg)。

银环蛇

既然如此,又是因为什么让白头蝰蛇被称为“中华第一毒蛇”的呢?

原来,白头蝰蛇的毒素组合成分非常复杂,即便是国内蛇毒强度“傲视群雄”的银环蛇都已经研制出专门的抗蛇毒血清,而白头蝰蛇由于蛇毒为混合毒素,至今未研制出专门的抗蛇毒血清

如果不幸白头蝰蛇咬伤的话,伤处将传来剧痛,伤口也会红肿,被咬伤的四肢也会迅速丧失肢体功能,如不能行走、不能抬手、不能抓握等。

毒蛇咬伤

同时,毒素会随着血液流动流至身体各处,导致视力模糊、肌肉肿胀、吞咽困难,要是不幸被咬的位置在腹部,强烈的毒素也会迅速伤侵害体内脏器,迫使脏器无法正常运转、损害脏器的正常功能。

以往,医院主要的治疗手段白头蝰蛇咬伤的手段是使用眼镜蛇的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收效甚微。

眼镜蛇

目前治疗方法有所改进,在使用眼镜蛇抗蛇毒血清无效的情况下,会配合中医古法治疗手段和西医常规的治疗手段混合治疗,治疗效果虽有提升,但还是会要考验一下伤者自身的运气。

对于人类而言“幸运”的是,在野外碰见白头蝰蛇的可能性非常小。

美国一位致力于两栖动物研究的科学家凯文,为了一篇白头蝰蛇的论文,多年间探访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只为亲眼见到一头活着的白头蝰蛇,但可惜的是,数年间,凯文发现了很多神农架新种两栖动物,却一直没有看见心心念念的白头蝰蛇。

但其实,白头蝰蛇的逐步消失是生物学界的一大损失,白头蝰蛇是蝰蛇科最原始的品种之一,它的相关研究对于探究清楚蝰蛇科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既然无法人工直接干预,那便归还本属于白头蝰蛇的生存之地,经过数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环境保护工作越做越好,自然生态逐步恢复,白头蝰蛇也得到了繁衍生息的空间。

2004年,白头蝰蛇濒危等级下调,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移除,收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动物。

白头蝰蛇的逐步恢复是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之路所做出的贡献的极大肯定,但未来,这条路上还有更多的艰辛等待着每一位地球子民,无论是危险的“中华第一毒蛇”的白头蝰蛇,还是同样濒危但温顺的非洲象,每一个地球上的生命之灵,都值得我们去守护。

参考资料:

罗安阔、罗安书 蛇伤与苗药 中国知网 2003/06/25

余晓刚、周法庭、张同鑫、汤兴华 白头蝰蛇咬伤救治一例 中国知网 2019/03/15

张玉雄、蓝晓莲、张炎安 222例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分析 中国知网 2013/03/15

作者:猪猪 校稿编辑: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