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社会 > 正文

​永远的第一军医大学

2025-03-27 17:34 来源:网络 点击:

永远的第一军医大学

原创:陈二棉

  《永远的第一军医大学》

庆祝原第一军医大学成立70周年礼赞!

在风景秀丽的广州白云山东麓,有一个叫麒麟岗的地方,座落着一所名校--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多少次梦里回校园,同学和战友把手牵。我们曾经在这里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度过了三年半的美好时光,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同学情、战友情,胜过兄弟姐妹情。

难忘曾经在校园里的日日夜夜,在这里留下了我们的成长足迹,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曾经豪情万丈,我们曾经风华正茂,曾经的250个音符,组成了一个团结而又坚强的战斗集体。

岁月冲不淡对母校的记忆,时间越久远愈发强烈。在又一个盛夏到来之际,我们即将迎来第一军医大学建校70周年校庆,这是每一个第一军医大人的骄傲、自豪和荣耀!

我们伴随着第一军医大学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第一军医大学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牵挂,永远是我们心中神圣的医学殿堂,不管身在大江南北还是在异国他乡。

我们的母校从哪里来?我们的母校又经历了哪些历史沿革和重大变迁?这是每一个第一军医大人需要回答的必答考题!

从当年的《重修东门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甲申孟秋,第一军医大学转制归粤。时逢甘露惠泽,万木竞秀,乃重修东大门,建照壁,立校训,镌名曰:南方医科大学。

仰天时地利利,揽八方来风,以云山之崴岭,守麒麟之祥地。

筚路蓝缕,薪火相继,物华人杰,胜当欣荣。

学府肇始,诞于齐齐哈尔,后南迁长沙,再至广州,起嫩江、涉湘水、融珠江,其间三迁校址,六易属制,七改校名,迄今悠悠五十五载矣*。

(注:截止2006年)

北国南粤,风云万里,辗转俱进,代代承替,幸有众志成城,励精图治,鏖战寒暑,屡建功勋。

而今绿茵广植,梧桐遍载,桃李芬芳,俊杰咸集,尤有大道纵横,曲径通幽,书声悦耳,雅韵萦怀,长风浩荡,紫气蕴藉,春意盎然,和谐舒宜,以敢为人先之勇,怀任重道远之志,勤俭治学,赤诚铸校。

虽经霜沐雨,然底蕴尤深,杏林医坛硕果迭出,海内域外,声名日著。

往者奋发踔厉,业绩流芳,来者同心戮力,创新拓取,本《博学笃行,尚德济世》之精神,直挂沧海云帆,广育天下英才,雄心可鉴,万难不辞。

愿我同侪,再接再厉,放眼未来,前程远大。是记也。

公元二OO六年岁次丙戌仲春

第一军医大学历经半个多世纪奋斗历程,自强不息,转战南北,风云万里,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们的战斗足迹。

1951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斗最激烈的日子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前身--东北军区军医学校正式成立。创建初期,坚持边建设,边教学,克服重重困难,为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和军队卫生战线输送了1000余名优秀医务人员。

1953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医中学。

1954年5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医学校。

1956年1月18日,学校由东北军区领导转由总后勤部领导。

1958年7月,学校集体转业,移交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第11军医学校与第216医院合并,改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学制由原来的3年改为5年。

1962年1月,学校重归军队建制,隶属总后勤部,校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

1966年10月,总参谋部决定将校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

1969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学校南迁至湖南省长沙市。

1970年,广州军区卫生学校并入。同年2月,学校再迁至广州市当时已停办的暨南大学校址,由广州军区代管。

1975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军医学院更名为第一军医大学,并隶属总后勤部建制。作为在校学员,我们见证了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历史时刻。

1978年初,暨南大学恢复办学,第一军医大学搬迁工作势在必行,并进入紧锣密鼓的基建施工中。

1978年4月间,经中央军委批准第一军医大学新址选定在广州市东北部白云山下的麒麟岗。从此,第一军医大学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校名,至今在军医大学东门牌楼上熠熠生辉。

第一军医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的一所“部委省”共建学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学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科覆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7大学科门类。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数居广东省首位,在全国医科院校中排名第二。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位居全国独立医科院校首位。

1979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第一军医大学除了本校区,同时还组建了顺德校区,建筑面积扩大了近五倍,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

顺德校区,位于顺德市区,环境幽雅俊美,格局别致,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式学校。

北揽容桂山水,南拥书馆风华,东植百草,西沐德辉。

重楼飞阁,碧瓦红墙,引清溪畅流,穿池绕苑。

望虹桥烟雨,香山入画,凌云塔直上九霄。

荷亭桂香,兰亭熏风,碧云流转,白鹭纷飞。

冬岭朝阳暖,深湖明月生。风拂芙蓉,烟笼牡丹,芝兰吐蕊,桃李芬芳。

劲节看翠竹,浩气养青松。秋实堂培累累硕果,春华堂听朗朗书声。

待到花开时节,香传四海,俊杰咸集,人才辈出,自在其间,幸甚至哉!

第一军医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1个,也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钟世镇院士,临床解剖学专家,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

1985年钟世镇晋升为第一军医大学教授,编著了国际第一部《显微外科解剖学》,把中国显微外科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向世界前沿,并长期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出版1000万字的《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建成了第一个享誉国际的第一军医大学人体科学馆。

姚开泰院士,原第一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长期从事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是我国鼻咽癌分子水平研究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第一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克森教授,首位中国病生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副会长,也是我们当年的任教老师。他提出了《微循环是人体第二心脏》、《微循环障碍是万病之源》的理论,被广泛认可。

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车小燕院士,她在2003年非典期间,领衔研制成功了SARS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国科学院院士候凡凡,是第一军医大学培养的院士校友。她专注慢性肾脏病的研究,现任中国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和14家国内外期刊的编委。

中国科学院院士夏照帆,也是第一军医大学校友,是我国烧伤学研究领域的首位女院士,成为烧伤疾病学科的泰斗。她出身于军人世家,15岁参军,长期从事烧伤疾病的临床诊疗、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危重烧(创)伤救治、烧伤休克救治、皮肤组织工程、瘢痕防治等领域成绩卓著。

享誉海内外的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南方医院惠侨科,是我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涉外中心,他们秉承热情服务,精心医疗,病人至上的理念,先后收治过81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名海外患者。受到了患者一致赞扬,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疗惠侨科”荣誉称号。

2000年以来,我校有52项科研成果7次入选国家公布的年度科技十大新闻。

2004年8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惟一的医学院校。

2011年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2790项,获资助经费11.55亿元,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二等奖以上资助17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2项。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共设有17个学院,本科专业达31个,全日制本科生共13150人,研究生有4898人,留学生1037人,专任教师2030人,其中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4人,直属附属医院11所。

如今的南方医科大学,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孜孜以求,向着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校训:博学笃行,尚德济世

博学:

广博学识,丰富见闻,开阔胸襟,追求真理,广泛猎取知识,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这是完善自身、发展自我的客观要求。

笃行:

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不空谈,不浮躁,确立目标,切实而坚定地行动,这是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基本要求。

尚德:

诚信为本,德行为先,修身敬业,求真求善。培养纯正品行,诚恳的态度,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教书育人、立身社会的根本要求。

济世:

尊重生命,拯救疾苦,乐于奉献,创新拓取。锤炼精湛的医术,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是传承医学、造就人才的最高要求。

校徽:

校徽整体呈盾牌形,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由多元素巧妙组成。

1、皇冠:

皇冠为顶级水平的象征,意指要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2、麒麟:

校徽上方两只奋力攀登的麒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象征祥瑞、繁荣与昌盛,同时也含有第一军医大学一一南方医科大学坐落于麒麟岗之寓意。

3、木棉花:

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盛开的木棉也象征着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持续发展的魅力。

4、双蛇杖:

双蛇杖可作为医学事业的象征,表达了学校的办学性质以医科为主的多学科性医科大学。

5、飘带:

波浪状的飘带寓意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人,具有活跃的创造思维和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办学思路。

6、橄榄枝与五星:

两束相对的橄榄枝环抱在校徽两侧,既是军人的象征,也是人类健康、和平友好的象征。鲜红的五星表达了建设一流医科大学的雄心,同时橄榄枝与五星,也表达了学校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历史沿革,以致学校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建设一流大学的决心。

7、南方医科大学:

位于东门院内的照壁上金光闪闪的六个大字一一南方医科大学,为学校中文全称(毛体),体现了我校一贯的办学指导思想。

8、1951:

表达了学校于1951年建校的办学历史。

9、S0UTHERN MEDlCAL UNlVERSITY

学校英文全称

10、盾牌:

整个校徽为盾牌形,表达了学校甘作医疗卫士,保卫人民生命与健康的理念。

校歌《爱在南方》

白云山下麒麟岗,

是我们神圣的殿堂。

勇攀医学高峰,

和谐春风伴随成长。

博学笃行,尚德济世,

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

明理诚信,勤俭自强,

青春为理想闪光。

爱在南方,

情比珠江水长,

我们托起生命的希望。

爱在南方,

科学发展指引方向,

我们意气风发,

扬帆远航。

大学精神:

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诚信务实:

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内在品质,体现了南方医大人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的理念。

自强不息:

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刚性气质,表达了南方医大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概。

敢为人先:

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傲然风骨,表现出南方医大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

追求卓越:

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优秀品格,阐释了南方医大人永不满足、超越自我的气势。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身居何位,曾经的母校都将饱含深情地注视着我们,惦记着我们,相隔越远,离别越久,思念愈深。

我们要始终铭记母校“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校训,胸怀天下,开拓创新,传承光荣传统,充分展示第一军医大学的风采与魅力。

虽然我们早已离开了第一军医大学,但我们的心与第一军医大学是紧紧连在一起的,第一军医大学的名字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永远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

第一军医大学是我们永远的思念,让我们欣慰的是,南方医科大学完成了薪火再传承。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代更比一代强,愿我们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敬礼!我亲爱的同学们!

敬礼!我亲爱的战友们!

敬礼!我亲爱的南方医科大学!

敬礼!我亲爱的第一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