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奇闻 > 正文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打下中国最悲情战争

2024-06-17 18:43 来源:网络 点击: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打下中国最悲情战争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看全世界历史奇迹。

多少年不见天日,

蚌壳内珍珠才发出异光,

如许的森林变成泥土,

但埋在深山中都是煤矿。

——徐訏《隐藏》

因为课题缘故,五年前接触了这段慷慨淋漓的战争史。有幸采访了远征军幸存者,其中有华中科技大学退休建筑学教授。他们都是当年最为风华绝代的大学生,黄仁宇是中央大学的,穆旦是西南联大的教师。当年从四川乐山武汉大学报考中国远征军的,就有154人。在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士兵学历普遍高于英美士兵20%,精通英文者更是不计其数。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打下中国最悲情战争

从长期被掩埋于历史深处到走入公众视野,远征军这一群体的存在充满了历史的宿命感和悲壮色彩。中国抗战以3500万鲜活的生命见证了民族国家重建的艰难。中国的抗战由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所组成,其中国军肩负着正面战场的主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原因,正面战场极少进入大众的视野。

20世纪40年代,在家国沦丧的危机下,中国与美英结盟,4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征战,保卫西南大后方,尤其是确保抗战中的重要战略物资通道——滇缅公路的畅通成为其神圣使命。中国远征军的异域征战标志着中国抗战被正式纳入二战格局,也意味着中国开始作为大国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打下中国最悲情战争

二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世界性浩劫,当英国、英联邦、美国、苏联等盟国在欧洲、非洲、东南亚、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战场树立起一系列英勇无畏的英雄群像时,中国的远征军群体则被长久地搁置着。

两次远征中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军,尤其是1944年在蒋介石“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下,大量热血青年基于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响应国民政府的号召,投笔从戎。在1942年首次入缅的10万远征军中也有不少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善于文学创作的官兵、随军记者及西南联大的学生(尤以外文系居多)。历史学家黄仁宇亲历了第二次远征,他在密支那战役中受伤,后被战友抢救下来,这种亲临战场的经历使他对战争的体验更为深刻,作为一名学者,也影响了他此后一生的历史观。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打下中国最悲情战争

戴安澜作为远征军“域外死忠第一人”(史迪威语),1943年3月,毛泽东写下《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对烈士的英雄功绩进行概括,歌颂其忠贞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这位伟人在抗战八年中唯一的一首五言律诗,戴安澜成为唯一获得毛泽东诗悼的国军将领。蒋总统、李济深、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董必武等也为戴安澜将军写了悼诗或挽联。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打下中国最悲情战争

1942年,一个山花烂漫的春天,一支10万人的中国军队,从云南昆明金马坊出发远征异国,开始了一场艰难而悲壮的征战。这支涅槃重生的军队,历经九死一生的浴血反攻,终于击败了异族的入侵,捍卫了祖国的疆土。

这支军队有个响亮而悲情的名字:中国远征军

1942年到1945年,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以十万将士埋骨他乡的代价,打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军威,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为一体。中、英成立军事同盟,商定共同守卫缅甸。于是,1942年初,车辚辚,马萧萧,10万远征军就从这条滇缅公路踏上了异国征程。这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派军队出国作战。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打下中国最悲情战争

同古之战,首战告捷

同古战役是远征军入缅后打的第一仗。由于英军患得患失,致使远征军在边境集结两个月未能入缅,贻误战机。当1942年3月8日,远征军先头部队——抗战名将戴安澜率领的第5军200师赶到同古时,日军已于当天攻陷了仰光。200师孤军深入,一无后援,二无重型武器,全靠血肉之躯对抗日军的飞机大炮。 然而,孤守同古的戴安澜给了不可一世的日军最顽强的阻击。最终,200师死守同古12昼夜,直至弹尽粮绝,无奈撤出。同古战役虽败,却重创了日军,歼敌5000余人,而200师自身伤亡不足2000人;同时为盟军战略部署赢得了时间。事后就连日军东京指挥部也惊呼:自南进以来碰到的最强劲旅乃中国兵也!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打下中国最悲情战争

仁安羌大捷,不计前嫌解救英军7000人

由克安克巴邦出发之国军克复油田中心之仁安羌,并救出被日军包围之英军数千人。“仁安羌大捷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最漂亮的一仗!”戈叔亚说,同古失守后,中国战区参谋长、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调集兵力,计划实施曼德勒会战,就在这时,西线仁安羌突然告急!原来,在日军的进攻下,防守西线的英军连连溃败。1942年4月17日,溃退中的英军7000余人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日军迅速占据仁安羌唯一水源——平墙河。高温烈日加缺水,英军近乎崩溃边缘。19日拂晓,仅有800人的113团向平墙河南岸的3000多日军发起猛攻。据《新华日报》报道:“经二日之血战,卒将仁安羌克复,并救出被多数日军困围之英军,此役日军死伤五百余,我军仅死伤百余。”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打下中国最悲情战争

仁安羌一战,中、英、美三国轰动。在远征军浴血掩护下,7000余英军和500多传教士及随军记者得以生还,从平墙河大桥上安全撤出。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民族大义。同古战役中,英军突然单方面撤军,将200师侧翼暴露给日军,直接导致了同古战役失败。而远征军不计前嫌,长途奔袭解救英军,更彰显出一种国际主义精神。”然而,由于英军节节败退,密支那战役失败后,北远征军后退路线被切断,无奈,部队在杜聿明带领下,走上了一条“死亡之路”——数百公里的丛林无人区野人山。正值雨季,山高林密,蚂蟥蚊蚋成群,疟疾流行,加上给养匮乏,部队损失惨重。8月初撤至印度和滇西时,十万远征军仅剩四万余人。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突围中牺牲。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打下中国最悲情战争

穆旦在1942年加入远征军,他在事隔三年后创作的《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以诗剧体的形式展现了远征军撤退野人山时的悲惨,诗作融入了个人的人生阅历和个人体验,触目惊心地讲述了“把血肉脱尽”的“森林之魅”。作者以一系列阴森森的意象,如青苔藤蔓、百年枯叶、跳跃的猿啼等,形成阴冷触目的审美体验,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在强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孤独、恐惧。然而,“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打下中国最悲情战争

缅甸失守,日军沿滇缅公路打入云南滇西。中国失去了最后的陆上交通线,不得不重新开辟了代价昂贵而艰险的“驼峰航线”。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书写了悲壮而辉煌的一页。

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