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郑州召开
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郑州召开
与会专家学者参观考察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新华社记者 李贺 8月27日摄)。
据国家文物局:8月28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与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郑州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和全国各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单位的代表及媒体代表近4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8月27日,“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出席开幕式。此次展览共有1225件(套)文物参展,集中展示了河南70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此次论坛以“新中国考古学70年”为主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7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考古工作等方面的经验,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论坛以中国考古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为单位,以主题报告、学术研讨、热点对话、经验分享等形式,回顾新中国考古学取得的丰硕成果。
北京大学教授,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会长李伯谦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考古·郑州论坛’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常设高端学术论坛,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学术问题与研究,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纪念新中国考古学走过的70年,我们齐聚中原,回望学科发展的每一次突破,展望考古事业的未来。作为中国考古学界一个具有国际文化影响力的高端学术平台,‘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将会结出更加甜美的果实。”
在主题发言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回顾和总结中国考古学70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经验,首先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中国考古学的工作和研究;在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时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以田野考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坚持多学科结合,同时考古学必须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历史时期考古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的结合,同时以考古资料作为第一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坚持从国际视野来研究中国,从中国视野来研究区域;考古工作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坚持创新思维,在前人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进步;考古工作必须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必须坚持深入研究和普及相结合。
随后,中国考古学会18个考古专业委员会的代表分别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各自领域所走过的历程,从理论探索、学术研究、工作实践方面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回顾与总结,对目前工作的进展和情况进行了概括和评价,并对今后工作的目标和学科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报道: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开幕 探讨我国考古70年
据央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记者 方婧)河南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也是近代中国考古事业成长的主阵地,从甲骨文在晚清时期的发现和近代考古学、地质学及古生物学等田野工作方法的输入都与河南相关,而新中国第一次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也是从河南辉县开始的。
8月28日,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郑州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与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考古文博单位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围绕“新中国考古学70年”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据了解,在论坛开幕的前一天,8月27日,“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共有1225件(套)文物参展,集中展示了河南70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郑州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存,新中国成立70年来,郑州的考古工作更是取得了重要收获,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论坛开幕式上,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肯定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南考古的一系列成绩:“2001年评选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河南有17项入选,其中有13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1990年迄今历年评选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入选45项,在全国各省区中遥遥领先。”
同时,田凯也表示,河南考古虽有辉煌的过去、全面发展的现在,但是面对新时代、新特征、新任务,任然有许多的课题、难题、谜题等着考古工作者攻坚克难、深度破解。“我们愿意同全国文物工作者一道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共同在中原这块文物沃土继续挖掘、研究,共同让华夏文明的深层魅力,在新的时代更加充分的展现,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做出我们考古人的努力和贡献。”田凯如是说。
在主题发言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回顾和总结中国考古学70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经验,首先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中国考古学的工作和研究;在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时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以田野考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坚持多学科结合,同时考古学必须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历史时期考古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的结合,同时以考古资料作为第一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坚持从国际视野来研究中国,从中国视野来研究区域;考古工作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坚持创新思维,在前人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进步;考古工作必须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必须坚持深入研究和普及相结合。
随后,中国考古学会18个考古专业委员会的代表分别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各自领域所走过的历程,从理论探索、学术研究、工作实践方面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回顾与总结,对目前工作的进展和情况进行了概括和评价,并对今后工作的目标和学科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报道: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
据中国考古网(韩翰):8月28日上午,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嵩山饭店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市考古文博单位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齐聚郑州,本次论坛将围绕“新中国考古学70年”这一主题,以中国考古学会各专委会为单位,组织主题报告和研讨。本届论坛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市文物局、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郑州博物馆协办。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和考古司考古处处长张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赵辉,原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原书记王文超,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李柏栓,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刘其文,郑州市正市长级干部丁世显,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吴福民等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吴福民、田凯、李伯谦、王巍先后致辞,并在致辞中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以及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星灿主持。
郑州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存,新中国成立70年来,郑州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吴福民在致辞中特别强调,郑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数量众多、内涵丰富、价值重要、地位显著,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断刷新人们对华夏文明的认知,丰富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河南省文物局田凯局长在致辞中提到,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国家的建立均发端于河南,构成了中国历史的血脉筋骨。河南这块热土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诞生、成长并逐渐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工作者在田野间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不断开创河南文物考古事业的新局面,取得众多重要成果,他希望借此机会,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对河南考古文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充分展现华夏文明的深层魅力,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做出考古人的贡献和努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作为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会长,他在致辞中表示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将通过此论坛,加强合作,增强学术交流,共同促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作为年轻学科,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考古学会王巍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各个专业委员会将介绍考古70年来各个领域发展的历程。他特别指出一定要感谢和牢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一代一代的考古学者时刻活跃在考古第一线,不顾风雨,无问西东,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强调考古学在讲好民族故事、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促进国际交往等诸多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性。希望借助此次论坛能够促进各个专业委员会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共同探讨中国考古学未来的发展。
会议召开期间,与会学者参观考察了巩义双槐树遗址与荥阳青台遗址以及在郑州博物馆展出的“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展览共有1225件(套)文物参展,集中展示了河南70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相关报道: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构筑了华夏大地史前历史的基础和基干
据新华社郑州9月1日电(桂娟、韩朝阳):“目前,我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逾2000处,涵盖距今210万年至1万年的各个时段。”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在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上介绍,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已构筑了华夏大地史前历史的基础和基干。
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学会主办,主题为“新中国考古70年”,高星代表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旧石器考古领域取得的成果。
“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有周口店、水洞沟、萨拉乌苏等少量遗址及其代表的有限时段。”高星说,“而目前,中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超过2000处,并涵盖了距今210万年到1万年的各个时段。”
高星说,目前中国旧石器考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定位与归属尴尬,旧石器考古与新石器考古条块分割、画地为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为割裂,缺乏师资力量,缺乏共享性数据库。
针对以上问题,高星建议,要从各个层面重视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扩增人才队伍;建设常设性的旧石器时代考古田野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科技分析和实验平台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进一步鼓励、加强国际合作;以重大课题为导向,提升研究水平和理论阐释的含金量。
-
- 世界上利用最古老的深穴环境:法国布鲁尼克尔遗址和早期尼安德特人
-
2024-03-13 18:38:45
-
- 至少一万年前 人类或已沿东南线登上青藏高原
-
2024-03-13 18:36:40
-
- 青藏高原古人类手脚印研究成果入选《Archaeology》杂志2021年度世界十大考古
-
2024-03-13 18:34:36
-
- 3600年前青藏高原的大麦农业是由低海拔地区的粟黍种植者带去的
-
2024-03-13 18:32:32
-
- “灵井鸟雕”所释放出来的文化信息有助揭示“许昌人”的生活风貌
-
2024-03-13 18:30:27
-
- 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人口流动是新疆人群历史的基础
-
2024-03-13 18:28:23
-
- 《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科学家发现一种通过控制蝉的交配行为来进行传播的
-
2024-03-13 09:43:59
-
- 情侣窗震激烈缠绵 结果双双裸死
-
2024-03-13 09:41:55
-
- 火星Arsia Mons火山上方的神秘云团
-
2024-03-13 09:39:50
-
- 澳洲男子打开车门准备坐进驾驶座时发现巨大蟒蛇塞满仪表板
-
2024-03-13 09:37:46
-
- “超级保母”!加拿大萨斯卡通一只成年野鹅带着47只幼雏浩荡出巡
-
2024-03-13 09:35:41
-
-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发现大面积14亿年前藻类化石
-
2024-03-13 09:33:37
-
- 英国公司发现“吸光灰尘” 白日吸取能量晚上照亮都市
-
2024-03-13 09:31:33
-
- 机器学习工具Critterpedia旨在自动识别不同种类的蜘蛛和蛇
-
2024-03-13 09:29:28
-
- 利用“伽马-400”的γ射线和X射线天文望远镜可获得关于银河系的独特科学信息
-
2024-03-13 09:27:24
-
- 日本东京鬼屋设计公司忽发奇想推出号称世界首创“自驾鬼屋” 防疫之余不失惊吓
-
2024-03-13 09:25:19
-
- 巴西古生物学家在南极发现新型淡水小龙虾化石 生活在距今7500万年前
-
2024-03-13 05:37:29
-
- 俄罗斯猎人认定哈士奇攻击他的鹅竟然当着主人的面连开3枪击毙
-
2024-03-13 05:35:25
-
- 科研人员开发出能在夜间利用激光自动搜寻化石的无人机
-
2024-03-13 05:33:20
-
- 英国西部什罗普郡考古爱好者使用金属探测器发现700年前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的
-
2024-03-13 05: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