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奇闻 > 正文

​天文学家公布首次拍摄到的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agitarrius A*图像

2024-03-06 16:52 来源:网络 点击:

天文学家公布首次拍摄到的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agitarrius A*图像

天文学家公布首次拍摄到的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agitarrius A*图像

天文学家公布首次拍摄到的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agitarrius A*图像

天文学家公布首次拍摄到的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agitarrius A*图像

(报道)据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微信公号: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各地同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位于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这一成果给出了该天体就是黑洞的实证,为理解这种被认为居于大多数星系中心的“巨兽”的行为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该照片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这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布在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组网“拍摄”而成。

这是我们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gr A*的首张照片,是这个黑洞真实存在的首个直接视觉证据。该照片由分布在地球上的八个射电望远镜组成的、一个等效于地球般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即,EHT)所捕获。望远镜以事件视界(即,光线也无法逃脱的黑洞边界)命名。

因为黑洞不发光,所以我们看不见黑洞自身,但绕转的发光气体给出了其存在的信号:一个被亮环状结构围绕的暗弱中心区域(称之为阴影)。照片上显现出的(射电)光都是由该黑洞的强大引力弯曲所致,这个黑洞的质量超过了太阳质量的四百万倍。

这张照片是EHT团队将从Sgr A*的2017年观测数据中提取出的不同照片平均而成(见图2)。

这是一张期待已久的关于我们银河系中心的大质量天体的真面目肖像。科学家之前已观测到众多的恒星围绕着银河系中心一个不可见的、致密的和质量极大的天体作轨道运动。这已强烈暗示这个被称作人马座A*(Sagittarius A*:Sgr A*)的天体是一个黑洞,而今天发布的照片则提供了首个直接的视觉证据。

因为黑洞不发光,所以我们看不见黑洞自身,但绕转的发光气体给出了其存在的信号:一个被亮环状结构围绕的暗弱中心区域(称之为阴影)。照片上显现出的(射电)光都是由该黑洞的强大引力弯曲所致,这个黑洞的质量超过了太阳质量的四百万倍。

“我们惊叹于环的大小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测结果出奇一致,”来自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的EHT项目科学家Geoffrey Bower说,“这些前所未有的观测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银河系中心所发生一切的认识,并为了解超大质量黑洞如何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提供了全新视角”。EHT团队的研究成果今天以特刊的形式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信》。[详见后附链接]

因为银河系中心黑洞距离地球有二万七千光年之遥,所以它的大小看上去与从地球上看38万千米远月亮上的甜甜圈大小差不多。为了给它拍这张照片,研究团队创建了观测利器EHT,由分布在全球六地的八个射电望远镜组成的一个犹如地球那么大的虚拟望远镜[1]。EHT对Sgr A*开展了多个晚上的观测,每次连续采集了好几个小时的数据,就如同相机的长时间曝光。

这是EHT合作组织继2019年发布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捕获了位于更遥远星系M87中央黑洞(M87*)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尽管我们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比M87*小了1500多倍,也轻了1500多倍,但两个黑洞看起来格外相似[2]。“它们来自两种不同类型的星系,且具有极不相同的黑洞质量,但当我们聚焦在这些黑洞的边缘时,它们看起来神奇的相似,”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EHT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席Sera Markoff教授说,“这告诉我们靠近黑洞的物体完全受广义相对论支配,我们在远处所看到的不同表象是由黑洞周围物质的差异造成的”。

尽管Sgr A*离我们更近,这项成果的得来却比M87*艰难得多。来自斯图尔德天文台、亚利桑那大学天文系和数据科学所的EHT科学家Chi-kwan Chan解释道:“黑洞周围的气体均以几乎接近光速绕着Sgr A*和M87*高速旋转。气体绕转M87*一周需要几天到数周时间,但对于相对小很多的Sgr A*来说,几分钟内气体即可绕转一周。这意味着就在EHT观测Sgr A*之时,该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绕转气体的亮度和图案也在时刻快速变化着。有点像给一只正在追逐自己尾巴的小狗拍张清晰照片”。

研究人员不得不开发新的复杂的工具来考虑围绕Sgr A*的气体运动。为M87*这种稳定和几乎所有图案都相同的目标成像相对容易,对于Sgr A*就完全不一样了。Sgr A*的黑洞照片是研究团队提取出的不同照片平均后的效果,最终得以第一次将隐藏在我们银河系中心的“巨兽”呈现出来。

这集结了来自全球80个研究机构共30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EHT合作组织的奇思妙想才得以实现。除了开发复杂的工具来克服Sgr A*成像面临的挑战外,研究团队花了五年时间,用超级计算机合成和分析数据,编纂了前所未有的黑洞模拟数据库与观测结果进行严格比对。

EHT合作团队将从Sgr A*的2017年EHT观测数据中提取的诸多照片组合制作成一张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gr A*的最终照片。

这张最终照片是通过将数千张使用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图像平均起来生成的,所有这些图像都可准确拟合EHT数据。最终照片保留了在所有不同图像中更常见的特征,并抑制了不常见的特征。

上述数千张不同图像的集合可以根据它们相似的特征分成四个子集。图底部一排显示的是每个子集的平均代表性图像。其中三个子集的图像都呈环状结构,只是环状周围的亮度分布不同。第四个子集包含的图像尽管也能与数据吻合,但看上去不像个环。

柱状图显示了属于每个子集的图像的相对数量。前三个子集中每个都有数千张照片,而第四个也是最小的子集中只有数百张照片。柱状图的高度代表每个子集对最终照片的相对“权重”或贡献。

来自上海天文台的EHT合作成员路如森说:“确实,对银河系中心黑洞首次成像观测的数据分析耗费了EHT合作团队的巨大心血。”另一位来自上海天文台的EHT合作成员江悟补充道:“研究团队遍历了极大的成像参数空间,才得以确定这张黑洞照片。”

科学家对最终获得两个不同大小黑洞的照片尤其兴奋,这为他们的对照研究提供了条件。他们已经开始用这些新的数据来检验超大质量黑洞周围气体行为的相关理论和模型。目前这个过程尚不完全清楚但被认为对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起了关键作用。

“现在我们能就这两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差异展开研究,以获取对理解这个重要过程有价值的新线索,”来自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的EHT科学家Keiichi Asada表示。“我们已有了两个质量相差1500倍以上的黑洞的照片,相比过去,我们将可以进一步更深入地检验极端环境下的引力”。

EHT并未停止观测研究的脚步:就在今年3月份刚完成了有更多望远镜参与的联合观测。EHT的持续扩展和技术革新将使得科学家可以分享更引人注目的照片,包括在不久的将来的黑洞“电影”。

“拍摄这样一部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电影’,是下一代EHT的追求。”来自上海天文台的EHT合作国内协调人沈志强说。“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中国的亚毫米波VLBI望远镜,以期参与到对Sgr A*的24小时不间断的接力观测中。”

注释:

[1] 参与2017年EHT观测的8个望远镜是:ALMA(阿卡塔玛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PEX(阿塔卡马探路者实验望远镜)、IRAM 30米望远镜、JCMT(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望远镜)、LMT(大型毫米波望远镜)、SMA(亚毫米波阵列)、SMT(亚毫米波望远镜)、SPT(南极望远镜)。这些年来,EHT又有新的望远镜加入,包括:GLT(格陵兰望远镜)、NOEMA(北天延展毫米波阵列)和基特峰12米望远镜。

[2] 黑洞是我们所知的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的唯一天体,两个大小相差一千倍的黑洞,它们的质量也相差一千倍。

更多信息:

上海天文台牵头组织协调国内学者参与此次EHT项目合作,这一激动人心的成果受到了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德国马普学会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链接

EHT 网站:https://eventhorizontelescope.org/

论文链接: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2041-8213/ac6674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2041-8213/ac6675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2041-8213/ac6429

https://c.quk.cc/2/a17/dk4lromnkjh >

https://c.quk.cc/2/a17/eqqdheqy4lk >

https://c.quk.cc/2/a17/c2mwibkmbgd >

https://c.quk.cc/2/a17/hjmird0as4f >

https://c.quk.cc/2/a17/j2bs0ochrfx >

https://c.quk.cc/2/a17/zelf4dwwdke >

https://c.quk.cc/2/a17/rcneosdxffk A*)的首张照片(图1)。这是EHT合作组织继2019年发布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捕获了位于更遥远星系M87中央黑洞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此前,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发现”。今天EHT发布的照片提供了该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

1.几十年前,银河系中心黑洞被“发现”了

上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全天射电源普查的开展,人们发现有一类强烈射电源的光学对应体看起来似乎是恒星,但是却有着让人难以理解的光学光谱,它们被天文学家称为类星体。1963年,Schmidt(Schmidt 1963)通过在类星体3C 273的光谱中识别出强红移的氢的巴尔末线,一举解决了这个难题, 他的结论是:3C 273不是恒星,而是一个遥远星系的极其明亮的核。

由于大多数类星体具有非常大的红移,距离人类非常遥远,并且由于这些类星体的亮度与银河系中的普通恒星差别不大, 因此它们有着巨大的能量,其辐射的功率可超过一个普通星系辐射总功率的成千上万倍。然而,它们的光度却能在几天到几周内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表明类星体的尺度只有几光天到几光周的大小。那么问题来了,类星体的巨大能量来自哪里呢?

类星体发现后, 人们陆续提出各种模型来解释类星体的产能机制。在这些模型中, 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物质产生的辐射逐渐成为被广为接受的解释。

上世纪60年代末,Lynden-Bell提出,许多星系在其中心都有一个质量高达百万倍到几十亿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他断言这样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是过去活跃的 "类星体阶段"的残余物(Lynden-Bell 1969)。同样,银河系也不应例外。两年后, Lynden-Bell和Rees(1971)论证了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 并提出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很快就能确定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大小。

人们进一步理解了类星体的本质,不过探测与银河系中心黑洞相联系的致密射电源却经历了一个艰难而又妙趣横生的过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Goss, Brown & Lo 2003)

1974年2月,Balick & Brown用美国的绿岸射电干涉仪正式探测到对应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致密射电源。此后,人们对该致密射电源提出了不同的命名,但最终只有Sgr A* 这一名称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被人们接受(Brown 1982)。Brown给出的解释是,这一命名类比了原子物理学中激发态原子的命名方式。

毫不夸张的说,人类认识到“Sgr A*就是对应于银河系中心四百多万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的射电源”代表着我们对星系核理解有了一次根本性的进步。此后的几十年间,人们直接探测该黑洞的渴望不断地助推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一步步地“接近”黑洞的边缘。

2.从厘米波到毫米波,用VLBI接近Sgr A*

对Sgr A*的首次探测经历了很多次尝试才成功,主要因为银河系中心受到强烈的星际散射的影响(Davies, Walsh & Booth 1976)。由于散射效应的主导,Sgr A*在厘米及更长的波段所观测到的形状呈现为一个东西方向的椭圆高斯,其大小跟观测波长的平方成正比。在VLBI技术发展的初期,由于当时射电望远镜的数目非常有限,需要在“正确”的观测波长并在“合适”距离的射电望远镜之间才能够探测到Sgr A*。

由于散射效应会随着观测频率的升高迅速减小,因而只有在(亚)毫米波段才能够摆脱散射的影响,看清Sgr A*的真面目。实际上,在波长长于几厘米时,观测到的Sgr A*的结构完全是由散射主导的。在大约1厘米及更短的波长观测时,Sgr A*的内禀结构才逐渐显现出来。随着观测波长不断减小到(亚)毫米波段,一方面干涉仪的分辨本领会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更容易克服同步辐射自吸收引起的不透明度影响。这些都有利于逐渐看清越来越靠近黑洞并由其引力弯曲所决定的环状的(亚)毫米波辐射结构(即“黑洞阴影”)。

在VLBI观测中,为分析并解释所观测到的“可见度(visibility)”数据,经常用到两种方法:

对可见度数据直接进行模型拟合,通常采用一些几何模型,比如二维的圆或椭圆高斯形状、环状、盘状或新月状模型等。这里模型的复杂程度由数据的特征来决定。

对可见度数据进行成像,再对图像进行模型化分析,得出相关的模型参数,从而对所观测的辐射结构进行量化描述。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模型拟合比较直接,尤其在望远镜数目不多、基线覆盖不足以成像的情况下就能得出一些比较可靠的结论,典型的案例是Whitney等(1971)在只有两个望远镜(一条望远镜基线)的观测数据的情况下,就采用了模型拟合的方法发现了3C 279中的视超光速现象。这也是很多早期观测采用此方法的原因。但这往往会由于模型比较简单而损失了细节。相反,成像的结果会比较直观,但成像过程又会带来一些额外的不确定性。在很多工作中,这两种方法会同时使用,以便获得最可靠的结果,这些过程往往又与数据的校准结合在一起。

随着VLBI技术及观测设备的发展,人们对Sgr A*开展了一系列的高辨率观测,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在毫米波段开展的观测。

在7毫米波段,首次的成像结果由Krichbaum等于1993年获得(Krichbaum等1993),但由于参与观测的望远镜数目较少,这些结果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尽管后续有不少在该波段的观测,但由于数据校准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人们一直未能准确地确定并扣除散射效应的影响,进而无法获知Sgr A*的内禀结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参加观测的绝大多数望远镜不是专门为毫米波观测而建造,且多位于北半球,在观测位于南天的Sgr A*时受到严重的大气影响。2004年,Bower等通过利用闭合幅度的方法消除数据校准中的不确定性,在确定并扣除散射效应之后测量了Sgr A*的内禀大小(Bower等2004)。

在3毫米波段,Rogers等于1994年首次探测到Sgr A*。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沈志强牵头的国际团队于2002年利用美国的甚长基线干涉阵列VLBA对Sgr A*开展了首次的高分辨率成像观测(如图2所示),并测量到Sgr A*在3毫米的内禀大小,发现了支持银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沈志强等2005)。

随着位于南半球的毫米波望远镜的加入(例如,大型毫米波望远镜LMT,阿卡塔玛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近年来的观测已能够更好地限制Sgr A*的二维内禀结构及星际散射的性质(如Issaoun等人2019, 2021)。

在1毫米波段,由于毫米波望远镜数目的限制一直未能实现真正的VLBI成像。1998年,Krichbaum等(1998)首次在位于法国和西班牙的两个IRAM的望远镜间实现了针对SgrA*的1毫米条纹探测,并获得了其在1毫米的角大小。Doeleman等(2008)利用一个三台站的阵列开展了1毫米观测,发现Sgr A*存在事件视界尺度上的致密结构。通过拟合一个圆高斯状的几何模型,发现该结构的大小为37微角秒。由于数据的限制,这些观测尚不能用来确定比一个圆高斯更复杂的模型。Fish等(2011)利用后来类似的观测发现尽管Sgr A*的流量密度在几天内发生了明显改变,但其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却并不明显。Johnson等(2015)发现Sgr A*的致密结构具有明显的线偏振特征,意味着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周围存在有序的磁场结构。通过对VLBI数据中闭合相位信息的分析,Fish等(2016)发现Sgr A*在1毫米的辐射结构具有不对称性。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探路者实验望远镜(APEX)加入到1毫米VLBI阵列后,路如森等(2018)于2018年发现Sgr A*的观测数据已不能再用单一的高斯模型来解释。通过考虑较此稍复杂的模型,发现在总体为50微角秒的结构内存在更为致密的亚结构。尤其是与观测数据最符合的新月状模型(图3),其直径为52微角秒,与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黑洞阴影的结果出奇地一致。这也是此次银河系中心黑洞成像之前1毫米VLBI观测的最新结果。

3.它的第一张照片,为什么“拍”了五年?

由于EHT合作早在2019年就公布了首次M87黑洞成像的结果(路如森&左文文2019),此次对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次成像可以说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然而人们不禁会问,既然EHT在2017年4月几乎同时观测了M87* 和Sgr A*, 后者的“照片”为什么如此耗时呢?

因为“冲洗”这张照片的技术难度更大。

一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星际散射中的衍射效应造成的角致宽之外,还存在折射散射的效应,其结果是引入所谓的“折射噪声”会叠加在Sgr A*本身所对应的可见度幅度信息上。

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原因是,Sgr A*靠近黑洞处的射电辐射的图案和亮度会表现出快速变化(典型的变化时标为几分钟),远远短于通常VLBI成像所需要的观测时间(几个小时)。因此对这样的变源进行VLBI图像重建违反了地球自转孔径综合成像的基本假设(路如森等2016)。

加之目前的望远镜基线覆盖仍然比较稀疏,这些因素一起使得重建Sgr A*在事件视界尺度上的图像面临巨大挑战,EHT合作团队不得不开发更复杂的工具来消除散射以及这种结构变化对成像所带来的影响。

由于VLBI重建的图像通常不具有唯一性,EHT合作团队利用与观测数据的特征相一致的仿真数据来“训练”各种成像方法,从而选取成像所需的最优参数集。利用这些最优参数集,我们发现所得到成像中的绝大多数显示了环状结构,其直径、宽度和中心黑暗程度在不同的成像方法和参数选择中是一致的。然而,重建的图像在其具体形态上显示出了多样性,特别是沿着环的方位角的强度分布。这种多样性是由于EHT目前仍然有限的望远镜基线覆盖再加上Sgr A*的结构变化所造成的。

所有重建的图像可根据其形态分为四个子集,其中三个子集中的图像呈现出环状的结构,只是环的亮度沿方位角的分布不同,而第四个子集中包含了相对数目较小的图像,尽管它们也能与数据吻合,但看起来不像环形。最终,通过将数千张使用不同成像方法得到的图像平均起来生成了一幅Sgr A*的代表性图像 (如图4所示)。基于对望远镜基线覆盖的情况、时变特征、以及星际散射性质的理解,并结合仿真数据,我们可以说EHT观测数据有力地证明了Sgr A*的图像确实由一个直径为50微角秒的环状结构主导,这与质量为4百万倍太阳质量,距离地球为8kpc的黑洞所预期的“阴影”的大小非常一致。

此次成像结果为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并首次将103-105个引力半径尺度上的恒星轨道动力学测量的预言与事件视界尺度上的图像和时变联系起来。更进一步地,与超大质量黑洞M87∗的EHT成像结果比较,表明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在跨越三个质量量级系统中的一致性,充分证明了“天下黑洞一般黑”!

4.“黑洞照相馆”的下一步是“黑洞小视频”

作为离人类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Sgr A*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广义相对论和探索黑洞天体物理的独特实验室。随着此次首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的发布,后续的工作将通过偏振观测数据来研究该黑洞周围的磁场,并近一步研究与观测到的X-射线耀斑活动有关的结构变化。

2017年之后,随着新望远镜的加入以及数据记录带宽的不断增加,EHT阵列的灵敏度也在不断得到提升,对Sgr A*这一变源的成像能力在不断增强。未来随着更多亚毫米波望远镜的加入,有望实现对其24小时不间断的接力成像观测,我们将最终能够实现对该黑洞周围物理环境的动态摄像。在这一方面,若建设位于中国的亚毫米波VLBI望远镜并参加相关观测,将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Brown, R. L.1982, ApJ, 262, 110

[2] Bower, G. C.,Falcke, H., Herrnstein, R. M., et al. 2004, Science, 304, 704

[3] Davies, R.D., Walsh, D., & Booth, R. S. 1976, MNRAS, 177,319

[4] Doeleman, S. S., Weintroub, J., Rogers,A. E. E., et al. 2008, Nature, 455, 78

[5] Fish, V. L.,Doeleman, S. S., Beaudoin, C., et al. 2011, ApJL, 727, L36

[6] Fish, V. L.,Johnson, M. D., Doeleman, S. S., et al. 2016, ApJ, 820, 90

[7] Goss, W. M.,Brown, R. L., & Lo, K.Y. 2003, Astronomische Nachrichten Supplement, 324,497.

[8] Issaoun, S.,Johnson, M. D., Blackburn, L., et al. 2019, ApJ, 871, 30

[9] Issaoun, S., Johnson, M. D.,Blackburn, L., et al. 2021, ApJ, 915, 99

[10] Johnson, M. D., Fish, V. L.,Doeleman, S. S., et al. 2015, Science, 350, 1242

[11] Krichbaum, T. P., Zensus, J. A.,Witzel, A., et al. 1993, A&A, 274, L37

[12] Krichbaum, T. P., Graham, D. A.,Witzel, A., et al. 1998, A&A, 335, L106

[13] Lu, R.-S., Roelofs, F., Fish, V. L.,et al. 2016, ApJ, 817, 173

[14] Lu, R.-S., Krichbaum, T. P., Roy, A.L., et al. 2018, ApJ, 859, 60

[15] Lynden-Bell,D. 1969, Nature, 223, 690

[16] Lynden-Bell,D. & Rees, M. J. 1971, MNRAS, 152, 461

[17] Rogers, A. E.E.,Doeleman, S., Wright, M. C.H., et al.1994, ApJL, 434, L59

[18] Schmidt, M.1963, Nature, 197, 1040

[19] Shen, Z.-Q.,Lo, K. Y., Liang, M.-C., et al. 2005, Nature, 438, 62.

[20] Whitney, A.R., Shapiro, I. I., Rogers, A. E. E., et al. 1971, Science, 173, 225

[21] 路如森,左文文,2019。世界首张黑洞照片出炉,中国科学家有啥贡献?(赛先生)

相关报道:5个问题,让你快速看懂首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

(报道)据科普中国:就在刚刚,人类首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新鲜出炉。5月12日21:07,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各地同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位于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这张照片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这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布在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组网“拍摄”而成。

看到这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我们都感觉非常兴奋,因为距离2019年4月10号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已经过去了3年。而今,这张宝贵的照片又为我们提出了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问题一:银心黑洞质量更大,距离地球更近,第一张黑洞的照片为什么不是银心黑洞?

自从2019年看到人类首张黑洞照片(M87中心黑洞照片),人们对于自己的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照片念念不忘,一直铭记心中。

在2017年拍摄之后,先是2年之后的2019年,得到了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的M87的黑洞照片,这是我们唯一一次清楚看到黑洞的样子。相比较银河系黑洞而言,M87黑洞有极大的优势,它的转动轴只有17度,几乎是沿着它的转轴方向去看,所以几乎没有什么遮挡,所以我们就相对比较容易地看到了M87黑洞的照片:

银河系的超大质量黑洞位于银河系中心,是我们自己星系的超大质量黑洞。肯定有人会觉得,既然就在咱们身边,拍起来难道不是更容易吗?

实际上,正如那句诗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虽然这个黑洞位于银河系的中心,我们自己却处于银河系内部,拍起来更不容易。

我们借助于光学之外的射电和红外波段,以及其他的星系,逐渐地认识了我们的星系。虽然我们银河系本身的黑洞(被称为Sgr。 A*)离得近,但是因为遮挡的缘故,数据处理起来是更困难的,也更加费时,所以,“拍照”需要更多的时间。

不过,等待也让这张照片的发布更加激动人心,因为这是我们自己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照片!这也是EHT合作组织继2019年发布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捕获了位于更遥远星系M87中央黑洞(M87*)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问题二:这张银心黑洞照片怎么拍的?跟M87星系中心黑洞照片的拍摄相比,有哪些新手段?

众所周知, M87几乎是处于转轴的方向,而我们是处于银盘之上,所以与M87相比较来说,银心黑洞在成像时会受到很多的遮挡。比如,在光学波段去观察银河系时,我们会看到很大的尘埃等气体的遮挡,这个时候就必须利用波长更长的红外或射电波段。目前成熟的是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波段,也就是视界面望远镜,值得一提的是,它利用全球不同的亚毫米和毫米波望远镜组成了一个阵列,口径可以达到上万公里。

这张照片与2019年所拍摄的M87的照片非常类似,都是利用全球8个不同的毫米波望远镜,或者简称为event horizon telescope来拍摄的。

这个庞大的望远镜组合分别为:位于智利的ALMA(Atacma Large Milimiieter/Submeter Array,阿卡塔玛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 ), 位于南极的SPT(South Pole Telescope), 美国夏威夷的SMA(Submilleter Array), 墨西哥的LMT(Large Millimeter Array,大型毫米波望远镜 ), 位于美国夏威夷的JCMT(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望远镜 ),位于西班牙的IRAM(IRAM 30-m telescope), 位于智利的APEX(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阿塔卡马探路者实验望远镜 ),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SMT(Submillimeter Telescope)。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夏威夷的JCMT望远镜,是中国参与运行的一个望远镜,不少中国科学家应该是在这里进行的观测。很遗憾的是,目前红外观测能够达到的最大直径是上百米,比如欧洲南方天文台的VLT/gravity,观测直径可以达到130米,但是距离公里的口径量级还是相差很大,希望我们在未来可以利用红外波段能够看到黑洞的照片。

我们知道,银河系的黑洞大约只有400万倍太阳质量(根据2020年诺奖结果),而M87的黑洞达到了65亿倍太阳质量,前者比后者小了1650倍。

从大小上而言,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明显稍微小一些,但是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的拍摄难度更大一些,这是因为,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的质量要比M87小很多,距离要近很多,所以周围物质变化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相比观测M87的黑洞的情况而言,原本好几天时间里的变化,现在变成了在几分钟左右内就会发生,所以观测难度更大。比如说,为了这张照片,科学家们专门开发了新的的复杂工具来考虑Sgr A*的气体。

问题三:跟M87星系中心黑洞照片相比,有哪些不同,有哪些新的信息?

因为单独观测难度很大,所以此次看到的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的照片是研究团队花费了好多时间提取出不同照片,再进行平均后的效果。

这也是最终第一次将隐藏在我们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照片呈现出来。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上次照片的时间:2017年开始拍摄,2019年我们就得到了M87中心黑洞的照片。

然而,一直到5年之后,科学家们用超级计算机合成和分析数据,对黑洞模拟数据库与观测结果进行严格比对,才让我们第一次看到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照片。感谢科学家们的智慧和辛勤工作,带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画面!

问题四:银心黑洞只不足银河系的0.0005%,为什么能够束缚住数千亿颗恒星呢?

如果从银河系的结构来看,银河系的结构可以分为银核(包括黑洞在内)、银盘和银晕三个部分;从质量来看,银河系中心的大黑洞质量还不到银河系质量的0.0005%;而从银河系核心的角度而言,银河系黑洞仅仅是银河系核球的一部分。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将银河系的千亿颗恒星固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呢?所有可见的物质是怎么聚集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

天体物理学家兹威基(Fritz Zwicky)测量了后发座星系团的恒星,结果发现了暗物质的存在。因为兹威基的性格很不受大家喜欢,所以尽管这个概念是对的,但是没有受大家重视。

一直到了1970年,年轻的鲁宾(Verin Rubin)和她的导师福特(Kent Ford)先后对仙女星系中星体旋转速度做了研究。利用高精度的光谱测量技术,他们可以探测到远离星系核区域的外围星体绕星系旋转速度和距离的关系。根据牛顿定律,如果星系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星系核区的可见星体上,星系外围的星体的速度将随着距离而减小。

但观测结果表明,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星系外围的星体的速度是恒定的。这意味着,星系中可能有大量的不可见物质并不仅仅分布在星系核心区,且其质量远大于发光星体的质量总和。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不可见物质(暗物质)的质量大约比可见质量要重10倍左右,而且几乎绝大多数的星系都是如此。

这也就是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了,尽管我们银心的黑洞只是如此小的质量,但是在暗物质的帮助之下,却可以束缚住千亿颗恒星!

问题五:这张照片的拍摄对研究有什么意义?

在发布会召开前,可能很多人在听到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时,期待的是看到《星际穿越》电影当中的黑洞相似的样子,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

这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是黑洞很近的部分,如果相对比较远的话,那么就会看到类似于《星际穿越》电影当中的景象。

无论如何,相比较之前的M87,这张照片更显得亲近,因为这是我们自己星系黑洞的照片,而且它的拍摄难度更大。

让我们再一次感谢所有的科学工作者,感谢我们中国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让我们一睹银河系中心黑洞的样子,天文探索,永不止步!

相关报道:天文学家首次拍摄到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Sagitarrius A*的图像

(报道)据cnBeta:黑洞在本质上是不可见的,因为它巨大的引力永远困住了落入其视界范围内的任何光线。但就在黑洞的不归路之外,光仍然存在,其图案就像照片底片一样,可以揭示黑洞的潜伏存在。现在,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已经捕捉到了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光线,从而首次揭示了位于银河系中心的黑洞Sagitarrius A*(Sgr A*,发音为'sadge-ay-star')的图像。

该图像是由事件地平线望远镜(EHT)创建的,这是一个由射电望远镜组成的全球网络,其运动被编排成一个虚拟的、行星大小的望远镜来运作。研究人员将EHT阵列聚焦在距离地球27000光年的银河系中心,穿过了我们星球的大气层和太阳系外的湍流等离子体。

由此产生的图像首次揭示了SgrA*,其形式是一个发光的、甜甜圈形状的光环。这个环形结构正好位于事件视界之外,或者说是光无法逃离的点,是光被黑洞巨大的引力弯曲的结果。光环环绕着一个黑暗的中心,被描述为黑洞的"阴影"。

该环的白热等离子体温度估计有100亿开尔文,或180亿华氏度。从该环的尺寸来看,SgrA*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400万倍,而且非常紧凑,其大小可以装入金星的轨道。

这张图片是对我们银河系中心确实存在一个黑洞的首次视觉确认。天文学家以前曾观察到恒星围绕着一个看不见的、巨大的、密度极高的物体旋转--所有的迹象都指向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今天披露的图像提供了第一个视觉证据,证明该物体是一个黑洞,其尺寸与基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测一致。其结果是我们对一般黑洞,特别是我们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的理解的一个里程碑。

今天,在《天体物理学杂志》特刊上的一些论文中介绍了该图像和相应的分析结果。这些发现是来自全球80个机构的300多名研究人员的工作成果,他们共同组成了事件地平线望远镜合作组织。

追逐黑洞的尾巴

在获得SgrA*的新图像之前,EHT于2019年获得了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的图像。那张开创性的图像是M87*,位于Messier 87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个星系距离地球5300万光年。

与SgrA*相比,M87*是一个巨人,其质量为65亿个太阳(比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重1000多倍),其大小可以轻松吞下整个太阳系。而M87*的图像却显示了一个明亮的环形结构,很像SgrA*。这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似性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另一个预言:所有的黑洞外形都是一样的,无论其大小如何。

这两个黑洞的图像是基于EHT在2017年拍摄的各自来源的数据。然而,由于SgrA*的体积较小,且位于我们的银河系内,因此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使其成为焦点。

天文学家怀疑,热气体以同样的速度绕过两个黑洞,速度接近光速。由于SgrA*比M87*小1500倍,它的光速更难分辨。(拍摄一只追着自己尾巴跑的狗比拍摄一只以同样速度绕着大公园跑的狗更难)。

M87*位于一个与我们的星系偏离的星系中,这使得它更容易被看到。SgrA*位于我们自己的星系中,在成像上这也是一个挑战。SgrA*位于银河系平面的中心,那里有一些受热的气体或湍流等离子体,它们可以扭曲来自黑洞的任何到达地球的辐射。这就像试图看穿喷气式发动机吹出的暖空气一样,这是非常复杂的,这就是为什么生成这个图像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解决。

跳跃的数据

为了捕捉到SgrA*的清晰图像,天文学家们协调了世界各地的八个无线电观测站,作为一个虚拟的望远镜,他们在2017年4月的几天里将其指向了银河系的中心。每个天文台都使用Haystack天文台开发的高速记录器记录入射光数据。这些记录器被设计为以每秒4千兆字节的速度处理大量的数据。

在收集了总共5PB的数据后,包括对SgrA*和M87*的观测,装满记录数据的硬盘被运走,一半运到MIT Haystack天文台,另一半运到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这两个地方都有重型装备:巨大的超级计算机,用于"关联"数据,比较不同观测站之间的数据流,并将数据转换为行星大小的望远镜可以看到的信号。

然后,他们对数据进行校准--这是一个细致的过程,剔除来自仪器效应和地球自身大气层等来源的噪音,以便有效地将虚拟望远镜的"镜子"对准SgrA*的特定信号。

然后,成像小组承担了将这些信号转化为黑洞的代表性图像的任务--这是一个比M87*成像更棘手的挑战,M87*是一个更大、更稳定的源,在几天内变化很小,而"SgrA*在数分钟内就会发生变化,所以数据到处跳动,"EHT合作成员、Haystack的研究科学家Vincent Fish说。"这就是这个黑洞成像的基本挑战。"

领导EHT校准和成像团队的Akiyama开发了一种新的算法,与那些用于对M87*进行成像的算法配对。研究人员将数据输入每个算法,以生成数以千计的黑洞图像。他们对这些图像进行了平均,生成了一张主图像,显示出SgrA*是一个发光的环状结构。

在未来几年里,科学家们预计随着EHT的扩大,在其虚拟阵列中增加更多的望远镜,将收集更多的SgrA*和其他黑洞的数据。随着望远镜阵列的扩大和完善,为Sgr A*开发的技术为未来壮观的EHT图像和科学铺平了道路。

"下一步是,我们能否获得这个环的更清晰的图像?"Akiyama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最亮的特征。我们希望也能捕捉到更微弱的子结构。然后我们期望看到更详细的内容,并且与第一个甜甜圈有明显的不同。"

相关报道:研究团队即将公布事件地平线望远镜项目突破性的银河系观测成果

(报道)据cnBeta:2022年5月12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00,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和事件地平线望远镜(EHT)项目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EHT的新银河系观测成果,发布会将持续约一个小时。欧空局局长将致开幕词。

EHT项目主任Huib Jan van Langevelde和EHT合作委员会创始主席Anton Zensus也将发表讲话。一个由EHT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将解释该成果并回答问题。

这个小组由以下人员构成:

Thomas Krichbaum,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

Sara Issaoun,美国哈佛和史密森尼天体物理学中心和荷兰拉德布德大学

José L. Gómez,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文研究所(CSIC)。

Christian Fromm,德国维尔茨堡大学

Mariafelicia de Laurentis,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和国家核物理研究所(INFN)

新闻发布会后,欧空局将在其YouTube频道上为公众举办一个在线活动:一个现场问答环节,公众将有机会向另一个EHT专家小组提问。

这个小组将由以下人员组成。

Sera Markoff,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

Michael Janssen,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

Rocco Lico,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和意大利射电天文研究所

Roman Gold,,丹麦南丹麦大学

Violette Impellizzeri,荷兰莱顿大学

Ziri Younsi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尽管大多数猜测都围绕着与人马座A*的成像有关的观察结果,即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但该公告迄今为止都是一个被严密保守的秘密。这是因为事件地平线望远镜项目的上一次重大宣布是在三年前,他们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及其阴影的图像。2017年,科学家们利用事件视界望远镜获得了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图像,该图像由在其事件视界附近的强引力影响下围绕其旋转的热气体的发射物勾勒而成,这张图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

银河系黑洞地球星系太阳科学恒星人类中国南极德国美国法国西班牙世界墨西哥欧洲行星金星意大利英国科学自然地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