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涝网 > 奇闻 > 正文

​十大坦克之九,不得不说的“傻丘”—“丘吉尔”步兵坦克

2024-10-13 05:13 来源:网络 点击:

十大坦克之九,不得不说的“傻丘”—“丘吉尔”步兵坦克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积蓄已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全面爆发,德国依靠“闪电战”的先进战术凭借飞机与坦克的合理有效的配合将当时号称欧洲第三大陆军的波兰打的找不到北。

这一战让整个欧洲都发现了坦克在战斗中的巨大作用,作为坦克的发明者英国也受到非常大的触动。当时英国陆军装备的主力坦克是早期的A11“马蒂尔达Ⅰ”型坦克,这是当时英国支援坦克思想下典型的装甲厚、火力弱、机动差的步兵坦克型号。

临危受命——A22新型坦克原型车

这款坦克的正面装甲高达75毫米,在战争前期德国任何一款坦克和反坦克炮(早期的88毫米炮是高射炮并不是反坦克炮)都不具备击穿正面装甲的能力,但是因为其被动的战斗配置以及速度慢火力弱的弱点很快就无法满足战场的需要,随着德国装甲技术的不断进步,“马蒂尔达Ⅰ”与“马蒂尔达Ⅱ”都已经严重落后,英国急需要升级研发更优秀的坦克。

1940年6月底,英法联军在法国惨败,德军坦克几乎横扫了整个西欧大陆,在敦刻尔克惊魂未定的英国人发现他们迫切需要一款更强大的坦克应对接下来可能随时发生的德国登陆作战。

1940年7月,英国军工将新型坦克的研发计划交给了沃尔斯豪尔公司,因为当时的战争形势十分的严峻因此沃尔斯豪尔公司被限制在一年之内完成新型坦克的研发工作。

1941年3月,沃克斯豪尔公司制造出第1辆A22新型坦克原型车,并以当时首相丘吉尔的名字来命名,这种新一代的步兵坦克就是A22“丘吉尔”坦克。

重防护轻火力——步兵坦克的致命弱点

“丘吉尔”坦克不但继承了“马蒂尔达”步兵坦克的厚实的装甲防护而且还有所提升,“马蒂尔达”的正面最厚是75毫米装甲,而“丘吉尔”坦克炮塔正面装甲为102毫米,改进型“丘吉尔”坦克的正面炮塔更是达到了152毫米,排名二战坦克之三,超过了第四名“虎”式的110毫米,仅次于“虎王”坦克的180毫米以及“斯大林-3”的160毫米,但是“虎王”坦克生产与1943年底,“斯大林-3”也是在1943年11月之后远比1941年7月就量产的“丘吉尔”坦克要晚的多。换句话说,在1943年11月份之前,“丘吉尔”是装甲最厚的坦克。

防护力无疑是“丘吉尔”坦克在战场上最大的优势,在早期的战斗中除了德军的超神的88毫米高射炮之外“丘吉尔”坦克完全可以在正面对战中吊打德军的Ⅲ号与Ⅳ号坦克。

但是除了强大的防护力之外,“丘吉尔”剩下的战斗性能确是十分糟糕。比如坦克的火力就饱受诟病,最初A22“丘吉尔”坦克的主炮只是1门2磅炮(40毫米口径),这在面对加强型的Ⅳ号以及后期的“豹”式完全束手无策,火力根本就不足以击穿德军坦克的正面装甲,而依靠自身的机动性能也不可能完成侧面突袭的可能,这就造成“丘吉尔”在后期在面对“虎”式时完全被动挨打的局面,远了打不穿,近了防不住。

即便在后期换装了6磅炮(57毫米口径)以及M4坦克的75毫米炮,但是这样的升级对于火力的提升微乎其微,这直接造成“丘吉尔”在坦克战中的无力表现。

除了火力之外,动力不足的缺陷在“丘吉尔”坦克上也十分严重,“丘吉尔”采用2台汽油发动机,总输出功率只有350马力,这导致“丘吉尔”最大公路时速只有22公里最大越野时速更是只有14公里,不过这完全符合英军对于步兵坦克的速度要求,步兵坦克的速度太快士兵会跟不上,但这显然与二战坦克主要战术背道而驰。

但是英国军工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落后的步兵坦克的战术理论中机动性并不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于是这台比“马蒂尔达”步兵坦克更蠢萌的步兵坦克在战场上很快就荣获“傻丘”的称号。

除此之外,“丘吉尔”的可靠性也让人头疼,因为英国的经济在一战之后的金融危机中一直未能走出经济困境,在接下来的二战中的财政表现也是捉襟见肘,于是“丘吉尔”坦克的设计除了战斗性能的要求之外另外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便宜。

比如,“丘吉尔”采用独特的小直径负重轮,坦克的行驶过程十分不便,但是这样的设计价格低廉有利于“丘吉尔”的大规模量产。

此外,为了节约成本“丘吉尔”的变速器、履带、悬挂系统等等几乎都是简化版,这导致“丘吉尔”整体的制造成本低廉,但是个零部件的故障频发,让前线官兵很是头疼。

不断的升级改造——战术的提升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丘吉尔”开始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这导致“丘吉尔”坦克子型号多达18种之多,因为“傻丘”的升级与“马蒂尔达”坦克一样在战斗过程中不断修改升级这就造成“丘吉尔”的各型号之间并没有明确时间线,为了避免读者麻烦,这里只介绍几种比较突出的:

“丘吉尔”MKI型,是“丘吉尔”最早的型号,该型号最重要的特别是装备了1门76.2毫米短身管榴弹炮以及1门2磅炮(40毫米口径),这种设计无疑是受到了法国B1坦克的影响,但是显然这并不适应战争的需要。

“丘吉尔”MKⅡ型,该型坦克和MK1型的最为主要的区别是就是取消了车体前部的76.2毫米榴弹炮,这是“丘吉尔”系列中高产型号,总产量为1127辆之多。

“丘吉尔”MKⅢ型,该型坦克的将火炮升级为16磅炮(57毫米口径)。增强了坦克的火力,使其在面对Ⅳ号坦克时具备一战之力。此外,该型号的“丘吉尔”坦克采用焊接式炮塔,在外形上与此前的型号有较大的差别。

“丘吉尔”MKⅣ型,最大的特点是为了利于大规模生产,该型号将此前Ⅲ型的焊接式炮塔重新改回了铸造式炮塔,这大大减少了炮塔的生产工时,该型号总计生产了1622辆,是“丘吉尔”各型号中产量最大的。

“丘吉尔”MKV型,装备了1门20倍径95毫米榴弹炮,这完全贯彻了英国对于步兵坦克支援能力的需要,但是这种几乎没有穿甲能力的支援坦克显然无法适应坦克战的需要,但是在支援作战中表现不错。

“丘吉尔”MKⅥ型,该型坦克装备1门美国M4坦克上使用的M3型75毫米炮,“丘吉尔”MKⅥ型很少是直接生产的大多是MKⅢ型、Ⅳ型以及V型升级改装而来的。

“丘吉尔”MKⅦ型,为了配合“萤火虫”坦克的战术需要该型坦克进一步强化了装甲防护,正面装甲达到了152毫米,成为盟军重要的“肉盾”角色,在战斗中依靠强大的防护力挡在前面为后面的“萤火虫”、“谢尔曼”创造更佳的攻击机会。

可以说“丘吉尔”MKⅦ型是英军坦克使用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此之前的“丘吉尔”坦克完完全全是作为步兵坦克使用在战斗中的作用就是伴随步兵对敌军发动攻击,而“丘吉尔”MKⅦ开始了与火力优秀的“萤火虫”,机动优秀的“谢尔曼”的合作突袭战斗,这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一款性能不优秀但是价值优秀的坦克——“傻丘”

一般军迷对“丘吉尔”坦克的评价都不高,因为“傻丘”除了皮糙肉厚的防护其他属性简直让人不忍直视,即便后期换装了75毫米炮的“傻丘”火力依然不够强(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英国有将“萤火虫”坦克17磅炮用在“傻丘”坦克的计划最后不了了之了),再加上和步行相差不远的机动性,频繁的故障发生率,怎么看“傻丘”都与严谨的德系,奔放的苏系以及可靠的美系的坦克性能相距甚远。

在英国落后坦克思想指导下生产的落后战术体系下的坦克必然会出现各种与战争需要背道而驰的情况,但是“傻丘”真的一无是处吗?个人觉得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虽然“傻丘”火力弱、机动慢,与当时主流的坦克战术需要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实际上“傻丘”是一种非常适合突破作战的坦克,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傻丘”与“萤火虫”、“谢尔曼”组合作战,利用“傻丘” 坚固的防御对德军阵线进行大胆突击为“萤火虫”争取更多远程射击的机会,为“谢尔曼”赢得包抄迂回的时间,这样合理的战术运用在战争后期具备很高的军事价值。

如果将这种战术在战争初期使用,在德军缺乏“虎”式、“虎王”类具备强大火力的坦克出现之前,这样的打法显然会具备更大的效能。

此外,“傻丘”借鉴了“马蒂尔达”坦克缺乏升级潜力的教训,在设计之初“傻丘”为后来的多种变形车预留了足够的改装空间,因此出现了以“傻丘”为基础的各种扫雷坦克、喷火坦克以及突击车,成为英军战争中变形车最成功的车体。

这款以丘吉尔首相的名字命名的步兵坦克虽然并不具备优秀坦克的性能要求,但是在英国最困难的时候挑起了装甲战主力的大梁,在战争后期的革新战术中表现不俗,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另一种意义上“优秀”的坦克!

本文由木説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